第四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可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即所属会计要素)、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会计对象、会计要素的分类与会计科目的分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2-14所示。
表2-14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
(1)资产类科目,是对资产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反映流动资产的会计科目,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预付账款”、“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等;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在资产类会计科目中,还有一些是用来反映资产价值损耗或损失的科目,如“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这些会计科目反映相应资产的价值损耗或损失,其目的是确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2)负债类科目,是对负债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负债的科目。
反映流动负债的会计科目,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反映非流动负债的会计科目,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共同类科目,是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的科目,主要有“清算资金往来”、“外汇买卖”、“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科目。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对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反映资本的会计科目,如“实收资本”(股份制企业为“股本”)、“资本公积”等;反映留存收益的会计科目,如“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
(5)成本类科目,是对可归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按成本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等。
反映制造成本的会计科目,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如“劳务成本”等。
(6)损益类科目,是对收入、费用等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反映收入的会计科目,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反映费用的会计科目,如“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所得税费用”等。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实收资本”等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做进一步分类,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的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原材料”科目可按原材料的品种、规格等设置明细科目,分别反映各品种、规格的原材料“应收账款”,科目可按债务人设置明细科目,分别反映应收账款的具体对象及其分布情况。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总分类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设置二级或多级科目。例如,在企业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种类较多的情况下,“生产成本”总分类科目下可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
3.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对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起着统驭和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且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如表2-15所示。
表2-15 应收账款总分类科目与所属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关系
【演练17·单选题】 某企业设置了“原材料—燃料—焦炭”会计科目,在此科目中,“燃料”属于( )。
A.总分类科目
B.二级明细科目
C.一级明细科目
D.三级明细科目
知识点提要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各单位由于经济业务活动的具体内容、规模大小与业务繁简程度等情况不尽相同,在具体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考虑其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但设置会计科目时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根据国家规定的会计科目及有关规定进行选择,符合合法性要求,如会计科目的名称、编号、核算内容、账务处理程序及账户余额等应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不得擅自改变,以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有关各方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包括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信息。这类信息主要是由通用财务会计报告和内部会计报表等载体来提供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尽量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符合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在能够提供统一会计信息的前提下,各会计主体应根据本单位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删减或者增补会计科目。
另外,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有特定的核算内容。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必须严格、明确地界定每一个会计科目特定的核算内容,不能混淆。会计科目的名称应与其核算的内容相一致,并要含义明确、通俗易懂。会计科目的编号是会计科目的数字代码。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是为了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当只填会计科目编号,不填会计科目名称。
【演练18·单选题】 下列( )不是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A.合法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真实性原则
知识点提要
(二)常用会计科目
企业常用的会计科目如表2-16所示。
表2-16 常用的会计科目参照
续表
续表
知识点提要
会计初级考试需要掌握的科目如下。
1.资产类
(1)钱: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如表2-17所示。
表2-17 钱
(2)应收: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坏账准备、预付账款等。如表2-18所示。
表2-18 应收类
(3)物:在途物资、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如表2-19所示。
表2-19 物
(4)其他:待处理财产损益、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如表2-20所示。
表2-20 其他
2.负债类
(1)借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如表2-21所示。
表2-21 负债类
(2)应付: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应付债券等。
3.共同类
略。
4.所有者权益类
所有者权益类有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如表2-22所示。
表2-22 所有者权益类
5.成本类
成本类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如表2-23所示。
表2-23 成本类
6.损益类
(1)收入类(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如表2-24所示。
表2-24 收入类(益)
(2)费用类(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如表2-25所示。
表2-25 费用类(损)
【演练19·单选题】 “营业外收入”,属于( )类科目。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损益
四、会计账户的概念与分类
我们知道,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即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它仅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但只有分类的名称还不能提供任何指标,也就不能真实地记录和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及其连续性,因此会计上所需的具体数据资料要通过有关的账户来进行登记和积累,各单据必须在设置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账户。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会计账户的分类
账户可根据其核算的经济内容、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进行分类。
(1)根据核算的经济内容,账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六类。其中,有些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存在备抵账户。备抵账户,又称抵减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确定被调整账户实有数额而设置的独立账户。
(2)根据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①总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又称总账账户、一级账户,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具体内容的总括核算指标,一般只用货币计量。总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使用方法通常是国家《企业会计准则》统一制定的,如根据“原材料”科目开设的“原材料”账户,能够提供企业拥有的原材料总额。
②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是对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它是根据总分类账户的核算内容,按照实际需要和更详细的分类要求设置的。明细分类账户能够提供具体经济业务活动的详细资料,除可以用货币计量外,有的还用实物量度(个、千克、台)等辅助计量。在实际工作中,不是所有的总分类账户都需要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如“库存现金”、“累计折旧”等账户不必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而多数总分类账户都要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如根据“应交税费”科目下所属的各明细科目开设的明细账户,就可以了解企业应交有关具体税种的金额。
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同,只是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有所不同,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核对。总分类账户统驭和控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从属于总分类账户。
有些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存在备抵账户(抵减账户),如“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累计摊销”是“无形资产”的备抵账户。
五、账户的功能与结构
(一)账户的功能
账户的功能在于连续、系统、完整地提供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具体信息。其中,会计要素在特定会计期间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分别称为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两者统称为账户的“本期发生额”;会计要素在会计期末的增减变动结果,称为账户的“余额”,具体表现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账户上期的期末余额转入本期,即为本期的期初余额;账户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即为下期的期初余额。账户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对于同一账户而言,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本期发生额说明特定资金项目在某一会计期间增加或减少的变动状况,提供该资金项目变化的动态信息。因此,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属于“动态”经济指标范畴;账户的余额说明特定资金项目在某一时日或某一时刻(如期初、期末)的存在状况,即“相对静止”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因此,账户的余额属于“静态”经济指标范畴。如图2-3所示,举例说明。
图2-3 举例说明
(二)账户的结构
为了正确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引起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账户不但要有明确的核算内容,而且要有一定的结构。
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账户通常由以下内容组成: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即所依据记账凭证中注明的日期;
(3)凭证字号,即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
(4)摘要,即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
(5)金额,即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账户的基本结构如表2-1所示。
从账户名称、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左右两方来看,账户结构在整体上类似于汉字“丁”和大写的英文字母“T”,因此,账户的基本结构在实务中被形象地称为丁字账户或者T账户。如图2-4所示。
图2-4 账户的基本结构
T账户划分为左右两方,由于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不同,其左右两方记录的内容也不同。左右两方都是按相反方向来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即如果规定在左方记录增加额,就应该在右方记录减少额。反之,规定右方记录增加额,那么左方就应该记录减少额。究竟哪个账户的哪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用来登记减少额,取决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和账户的性质。账户的左右两方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账户余额一般与增加额在同一方向。
【演练20·判断题】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等式表示: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
知识点提要
六、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演练21·判断题】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载体和具体运用。( )
知识点提要
本节演练答案及解析
17.B
18.D
19.D 【解析】会计要求分类必须掌握内容。
20.×
21.√ 【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