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EICU)手册
- 柴艳芬 寿松涛 么颖
- 2051字
- 2020-08-28 17:15:19
8.体内氧和二氧化碳转运
【概述】
1.氧转运分为血氧摄取、氧运输及氧释放。
2.细胞代谢产生大量CO 2,经组织弥散入血,运输到肺呼出体外。
3.循环、呼吸和血液系统功能正常才能保证O 2和CO 2转运。
4.机体O 2和CO 2转运障碍时,首先出现代偿反应,失代偿时出现呼吸衰竭。
【氧转运】
1.血氧摄取
氧经肺泡弥散入肺毛细血管的过程。
(1)静脉氧分压为40mmHg(5.33kPa),肺泡氧分压为100mmHg(13.33kPa)。
(2)肺泡氧由于压力差向肺毛细血管弥散。
2.氧运输
经氧合动脉血在左心泵作用下通过动脉系统到达毛细血管的过程。
(1)动脉氧分压:
溶解在血浆中的氧产生的压力。
1)在吸入海平面空气下,为75~100mmHg。
2)生理状态下,溶解状态氧占总氧量的3%。
3)氧需求增加时,溶解状态氧量降至总氧量的1.5%。
(2)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占全部Hgb的百分比。
1)O 2与Hgb可逆性结合。
2)氧合血红蛋白缓冲作用。
3)生理状态下,Hgb携带氧占总氧量的97%。
4)氧需求增加时,Hgb携带氧占总氧量的98.5%。
(3)动脉氧含量:
物理溶解的氧加上Hgb携带氧的总和。
3.氧释放
氧从毛细血管弥散到细胞的过程。
(1)毛细血管动脉端与组织液氧压力差约55mmHg(7.33kPa)。
(2)氧从组织液向细胞内弥散。
(3)由于代谢作用,细胞氧分压低于组织液氧分压。
(4)氧从组织液向细胞内弥散。
(5)细胞氧分压正常范围为5~60mmHg(0.67~8kPa)。
(6)细胞氧分压为3mmHg(0.4kPa)时即可满足细胞有氧代谢需求。
【二氧化碳转运】
1.运输形式
(1)物理溶解:
占7%。
(2)化学结合:
1)碳酸氢盐:
占70%。
2)氨甲酰Hgb:
占15%~20%。
2.CO 2解离曲线
(1)血CO 2含量和二氧化碳分压几乎呈线性关系,无饱和点。
(2)霍尔登效应(Haldane effect):
1)O 2与Hgb结合促使CO 2释放,表现为CO 2在肺脏加倍释放。
2)去氧Hgb容易与CO 2结合,表现为组织内O 2与Hgb解离后结合大量CO 2。
【影响氧和二氧化碳转运的因素】
1.FiO 2
(1)过低:
高原地区溶解氧明显减少,导致CaO 2减少。
(2)过高:
长期吸入纯氧或高压氧治疗不当,可导致氧中毒。
2.肺通气功能
(1)静息状态下正常肺泡通气量约4L/min。
(2)通气不足时,引起低氧和CO 2潴留,常见于:
1)AECOPD。
2)胸部损伤。
3)药物中毒。
4)神经肌肉疾病。
(3)过度通气时,CO 2减低,常见于:
1)发热。
2)癔症。
3.呼吸膜特性
(1)静息状态下,氧弥散时间为0.25~0.3秒,CO 2弥散时间为0.13秒。
(2)肺间质水肿或纤维化时,引起低氧,无CO 2潴留。
4.肺通气/血流(V/Q)
(1)静息状态下,V/Q约为0.8。
(2)部分肺泡通气不足,V/Q减低,引起肺动-静脉样分流或功能性分流,见于:
1)肺炎。
2)肺水肿。
3)ARDS。
4)肺不张。
(3)部分肺泡血流不足,V/Q增大,引起无效腔样通气,常见于PE等。
(4)V/Q失调仅导致低氧,无CO 2潴留,原因:
1)动脉与混合静脉血的氧分压差(59mmHg)为二氧化碳分压差(5.9mmHg)的10倍。
2)氧解离曲线呈S形,正常肺泡毛细血管氧饱和度已处于平台期,无法携带更多氧。
3)CO 2解离曲线呈直线,可排出足够CO 2。
5.解剖分流
先天性心脏病右向左分流。
6.血红蛋白
(1)浓度:
贫血患者SaO 2正常,但Hgb携氧量降低。
(2)性质:
碳氧血红蛋白血或高铁血红蛋白血。
7.氧与血红蛋白亲和性
(1)氧解离曲线右移,Hgb与O 2亲和力降低,利于氧释放,见于:
1)1904年丹麦科学家Christian Bohr发现,PaCO 2升高会使细胞内pH下降,引起红细胞内Hgb氧亲和力降低,也称波尔效应。
2)温度升高。
3)缺氧使2,3-DPG生成增多。
4)运动。
(2)氧解离曲线左移,Hgb与O 2亲和力增加,不利于氧释放,见于:
1)PaCO 2下降,血pH升高。
2)温度降低。
3)2,3-DPG减少。
8.循环功能
(1)循环衰竭
1)SCD或休克。
2)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
(2)局部组织灌注减少
1)AMI。
2)PI。
3)脑卒中、脑栓塞或梗死。
【氧和二氧化碳转运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1.代偿反应
(1)急性缺氧时,机体无代偿反应,迅速出现重要器官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
(2)慢性缺氧时,出现代偿反应:
1)MV增加。
2)CO增加。
3)CO再分布。
4)肺血管收缩。
5)毛细血管增生。
6)Hgb合成增加。
7)氧解离曲线右移。
8)组织O 2ER增加。
2.失代偿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
(1)中枢系统
1)低氧
A.PaO 2 60mmHg,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和视力减退。
B.PaO 2 40~50mmHg,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精神错乱、嗜睡。
C.PaO 2<20mmHg,出现昏迷。
D.完全停止供氧4~5分钟,出现不可逆脑损伤。
2)CO 2潴留
A.轻度增加,间接引起皮质兴奋。
B.显著增加,引起嗜睡、昏迷和呼吸抑制(麻醉)。
(2)循环系统
1)轻度缺氧和CO 2潴留
A.CO增加:
HR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B.CO再分布:
皮肤及腹腔器官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
2)重度缺氧和CO 2潴留:
心血管中枢抑制。
(3)呼吸系统
1)低氧
A.PaO 2<60mmHg,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B.PaO 2<30mmHg,直接抑制呼吸中枢。
2)CO 2潴留
A.PaCO 2快速升高,兴奋呼吸中枢。
B.PaCO 2持续严重升高,抑制呼吸中枢。
(4)消化系统
1)胃肠道
A.轻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B.严重者出现应激性溃疡。
2)肝脏:
转氨酶升高。
(5)酸碱平衡和电解质
1)低氧
A.无氧代谢产生乳酸性酸中毒。
B.能量不足、钠泵功能障碍、K +外流、Na +及H +内流,造成细胞内酸中毒及高血钾。
2)CO 2潴留
A.PaCO 2快速升高,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pH下降。
B.PaCO 2缓慢升高,肾脏出现代偿性排H +增加,pH可正常。
(余慕明 崔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