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正骨手法学术思想

1.以筋束骨,以骨张筋

中医所讲的筋,范围比较广,包括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古代有十二经筋的名称,配合十二经脉,多起于四肢、爪甲之间,终于头面,内行胸腹,但不入于脏腑。《内经》说:“诸筋者皆属于节。”所以筋的主要功能是连属关节。人体的俯、仰、屈、伸等一切动作需筋来支持运动。骨是立身之主干。《内经》说:“骨为干”,“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所以骨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持人体,保护内脏免受外力损伤。
筋束骨、骨张筋,筋与骨的关系殊为密切。因而在治疗上就要筋骨并重。特别是骨折、脱位的治疗,要很好地复位,这是大家都重视的;在治骨的同时往往忽略治筋方面。伤科传统在骨折复位同时是要理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手法中也有一条是推拿按摩,顺骨捋筋。早期的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也是治骨同时治筋。这与疾病的痊愈、功能的恢复是有很大关系的。
中医学又认为筋骨与肝、肾两脏是密切相关的。肝主筋,《内经》讲“肝者……其充在筋”,“肝主身之筋膜”,这就说明了肝与筋的关系。又提到“肝藏血”,肝血充盈就能“淫气于筋”,使筋有充分的濡养,筋强才能“束骨而利关节”。肾主骨,“肾者……其充在骨”,“肾生骨髓……在体为骨”,又认为“肾藏精”,所谓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也就是讲骨的生长、发育乃至损伤以后的修复,要依靠肾脏精气的滋养。从筋骨损伤的治疗来讲,也要注意肝肾两脏的情况。中医学亦认为,凡外伤疾病,从现象上看来是受外来暴力所造成,而实际上,不健康的身体虽受轻微之外力,亦能引起伤筋伤骨,年老体弱者,肝肾精血较衰,稍受外伤,即易发生骨折,而且骨折后愈合较慢,这就是肝肾不足的原因。青年人肝血肾精旺盛,也就不容易伤筋折骨,即使伤了也容易恢复。
鉴于筋骨之间的关系,所以筋骨并重是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但在临床中特别是手法正骨时如何发挥其作用,孙达武教授认为,筋骨并重的指导作用,可体现为以下几点:①骨正筋柔。筋和骨是矛盾的统一体,在一般条件下,骨是相对静止的,筋是相对运动的,故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创伤后骨折筋伤,骨便转化为矛盾的重要方面。只有把重点放在正骨上,才能使骨正而筋柔。但有时“骨正未必筋柔”,这主要见于两种情况:A.由于原始创伤及手术切开内固定引起的医源性损伤,尽管术后骨折复位达到“骨正”的要求,但常常或多或少出现“筋缩”、“筋萎”等后遗症;B.由于外固定或牵引的时间过长,肢体失去早期功能活动的条件,导致“筋强”、“筋萎”等现象。②筋能束骨。A.即从利用关节活动和肌肉舒缩来带动骨折片的复位。我们从20世纪50年代便开展的肱骨外髁骨折翻转移位的手法复位便是筋能束骨的作用;B.维持肢体于某一体位,利用关节囊和肌腱的张力,使骨折对位,如后踝骨折的袜套踝背伸固定;C.杉树皮外固定,即通过筋的平衡来达到骨折端的稳定;D.强调肢体早期的合理的功能活动,通过肌肉的舒缩活动,以筋带骨,使骨折端复合、吻合、愈合;E.在严重开放损伤碾挫伤、撕脱伤等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情况下,软组织的处理要比骨折的处理复杂得多,软组织的修复也比骨折愈合慢,筋约束着骨的治疗。简单而有效的内、外固定,软组织的尽早修复,血管神经的重建,是骨伤在新的条件下新的思路。③以骨张筋。随着骨折的修复,肢体由静态的活动步向动态的活动。以筋束骨,以骨张筋,筋骨并重,使肢体功能恢复,是伤科治疗的重要环节。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只不过是一种治疗手段,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最大可能地恢复肢体的功能。当骨折初步愈合,骨干力趋于恢复,以骨张筋,增强肢体功能锻炼便成为主要的治疗内容。这大大地减少了骨折愈合后诸如关节粘连、肌腱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一系列骨折病的出现。④筋骨并重。“筋骨并重”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更具有现实意义。临床上“识骨不识筋,治骨不治筋”的现象较普遍,对伤筋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认识不足,处理不当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因伤筋而失治,由骨折而筋伤,临床上骨折已愈合而关节功能未恢复的病案不少见,正骨虽不易,治筋却更难。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孙达武教授对于一些常见骨折逐渐摸索出一系列有特色的正骨手法及固定方法,经临床证实,疗效独特,我们现将其整理归纳如下:
(1)循其旧道,以子求母:
这是对所有骨折进行手法复位正骨的基本原则。
孙氏认为,复位即是骨折移位的反过程,要进行正确的复位,必须要明确骨折的移位过程,以便能使骨折按照其移位的“原路”复位,即循其旧道。因此在复位之前仔细询问受伤时患者的姿势,仔细阅读X线片,分析患者的受伤机制、骨折的移位机制、骨折的移位特点非常重要。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是不加重原有损伤;二是让骨折的复位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可提高复位的成功率。但对术者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一是术前仔细分析移位机制,做到了然于胸,如需助手,那么复位之前应和助手充分沟通;其二是对于正骨手法必须熟练、轻巧、到位。这样术者在复位时便能得心应手。
以桡骨远端骨折的正骨复位为例,孙氏对其复位便采取“屈腕折顶”手法进行复位,方法巧妙,一气呵成,患者不觉痛苦,复位便已成功。其实这便是“循其旧道,以子求母”这一理论在复位中活灵活现的体现,以下述之:
桡骨远侧端是松密质骨交界处,其骨小梁的排列结构在此发生改变,该处是应力上的弱点,是骨折的好发部位,多见于老年人。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后,远折端容易产生嵌插、背伸、桡偏等移位,骨折多累及桡腕关节面,使掌倾角的尺偏角发生改变,且背侧骨性肌腱沟发生扭曲变形,变得不平;若整复不良,掌侧倾斜角恢复不够,背侧骨性肌腱沟不平整,骨折畸形愈合后,影响患肢腕、手指的功能。整复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主要分三步:牵引、尺偏、掌屈折顶。其中掌屈折顶是关键,即掌屈要充分,这样既可纠正骨折端向掌侧成角和恢复掌倾角,又可利用伸肌腱的张力恢复背侧骨性肌腱沟的平整。通常只掌屈一次,向掌侧成角移位一般可以纠正,但掌倾角度难以恢复到正常,背侧骨性肌腱沟也难以恢复平整,故孙氏正骨流派主张二次屈腕折顶,其优点为:①避免一次用力太过使患者难以承受,从而诱发其他疾患;②二次屈腕折顶,掌屈充分,不但骨折得到整复,掌倾角也得到完全纠正,有利于屈腕功能的恢复;③屈腕时,利用背侧伸肌腱的张力使背侧骨性肌腱沟的残余移位得以纠正,从而使肌腱沟恢复平整,有利于手指功能的恢复。本手法的巧妙之处在于:牵引、屈腕、尺偏三手法动作一气呵成,牵引要牵开,屈腕要到位是手法成功的关键。
(2)分步复位,有效固定:
关节内骨折或近关节骨折,由于其稳定性差,且对复位要求高,故手法复位比较困难,涉及手法繁杂,难以传承,且复位后发生再次移位的可能性大,故历来治疗困难。对于此类损伤,孙达武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生涯中逐渐体会到,复位前分析患者受伤机制、骨折移位机制,复位时必须按照其移位特点循其旧道而复其原位;固定时往往将传统夹板加以塑形,必要时加以改制以增强其塑形力方能收到满意效果。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孙教授对于复杂骨折尤其对于三度踝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及前臂尺桡骨骨折等不稳定性骨折,提出分部复位、有效固定的治疗思想,将复位手法简化,分部操作,疗效肯定。
以不稳定性踝部骨折为例,采用四步复位法加双塑形夹板固定进行治疗。先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合适杉树皮夹板5块,其中内、外侧板用3.5mm铁丝四周缠绕后胶布固定,绷带环绕后,远端捶成弧形,弧度大小依具体情况而定。
复位前仔细询问伤史,阅读X线片,分析移位方向,在X线透视下予以手法复位,先后采用以下方法:①拔伸牵引:连硬外麻醉满意后,患者平卧,屈膝90°,一助手用双手握位患者小腿向上牵引,另一助手站于患肢远端,一手握前足,一手托足跟,纵向循原骨折移位方向徐牵引,须持续用力牵引2~3分钟。②折顶回旋:以外翻骨折为例,如骨折同时有外旋畸形,牵引足部的助手牵引的同时,使足内旋矫正旋转畸形,同时改变牵引方向,使足内翻,纠正外翻畸形(如为内翻骨折则手法相反)。③屈伸收展:使踝关节背伸或跖屈,内收或外展,矫正残余移位,行该手法时当与移位情况相结合,如内翻损伤,则背伸90°使向前张口的内踝复位。④对扣捏合:纠正翻转移位后,再对踝关节行对扣挤压,使内外后踝复位,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用双手对抗挤压两踝,直至分离消失。该法主要纠正复位后残余的微小移位,是达到完全复位的关键一步。
如骨折间软组织嵌入难以复位者,可以用屈伸收展法重复1~2次,将嵌入软组织松解后再采用上述方案复位。达到解剖对位后,以制作好的双塑形夹板固定,如外翻暴力受伤,固定于内翻位,恢复踝关节正常解剖关系为度,亦不可矫枉过正,以扎带捆扎,以胶布加强塑形力度,防止再移位。4周后改用功能位固定。并强调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即2周后行踝部无痛性活动;3周后行轻微痛感运动;4周后行踝部无痛感运动(屈伸),从而模造出一个新的符合生理功能的关节;6周后不负重行走至骨折愈合。
分析其手法特点:先行拔伸牵引以纠正其短缩重叠移位,恢复对线;继而折顶回旋以纠正内翻、外翻及旋转移位,恢复对位,纠正成角;屈伸收展,矫正残余移位;对扣捏合恢复下胫腓联合,解除软组织交锁以重视筋伤。整个复位过程既有先后顺序,又是一气呵成,丝丝入扣,与中西医治疗骨折之原则暗合。
所谓有效固定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小夹板的改良上,孙老认为有效固定指的是能够准确地将骨折固定在功能位置上,同时又能够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能够有效地防止骨折的二次移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这种改良后的夹板既克服了传统夹板弹性不够的缺点,又避免了石膏固定不方便早期锻炼的短处,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也符合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
在这种治伤理念指导下,孙老分别采用四步复位法加双塑形夹板固定治疗三度踝部骨折、三步手法复位加塑形夹板外固定治疗新鲜足舟骨脱位、双垂直牵引二步复位法治疗非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三步正骨手法整复尺桡骨中下段双骨折,均取得了满意效果,并先后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资助,其中四步复位法加双塑形夹板固定治疗三度踝部骨折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