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病学 第三巻(第3版)
- 沈洪兵
- 2114字
- 2024-10-30 04:54:13
第二节 流行特征
一、地区分布
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超过80%的食管癌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研究和WHO 2008年癌症报告(Globcan 2008)显示,食管癌高发区集中在东亚、中亚、南非、东非等地区,其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10/10万左右。而中美、北非、中非和西非等地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均在1/10万左右。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包括:蒙古、马拉维、南非共和国、中国等,其粗发病率为8.9/10万~19.3/10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6.7/10万~18.7/10万;粗死亡率为8.5/10万~15.7/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3.4/10万~16.9/10万(表14-3)。
表14-3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1/10万)
续表
续表
*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
在世界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发病和死亡以南非的特兰斯凯、中亚哈萨克斯坦、中国太行山的林县和磁县等为高发中心,向周边范围逐渐降低,形成不规则的同心圆。法国食管癌并不高发,但其北部的布列特尼地区食管癌发病却显著增高。20世纪70年代食管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亚洲从土耳其向东,经前苏联南部、伊朗北部到中国北部及日本仙台形成一个食管癌高发地带。
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最高的国家。Globcan 2008数据显示,中国的食管癌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为低发病地区(如西非和中非)的25倍以上,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超过后者10倍(表14-3)。
我国2004~2005年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58个样本地区食管癌死亡率是15.21/10万,占肿瘤死因的11.19%,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居第四位(表14-4)。农村和城市食管癌死亡率分别为17.35/10万、10.97/10万,农村高于城市,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中标率)之比是1.85∶1。农村和城市食管癌死亡率在肿瘤死因中分别占13.48%、7.31%,均位居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4位。
表14-4 全国三次死因调查食管癌死亡率(1/10万)与构成
*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
我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同样存在显著的地区聚集性,主要分布于华北晋冀豫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四川北部地区、江苏北部地区、鄂皖交界的大别山地区、闽粤交界的沿海地区和新疆哈萨克族居住地区。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数据表明,在158个样本点中,粗死亡率和中标率均处于前3位的是河北省磁县、福建省惠安县和河南省辉县市,粗死亡率分别为83.94/10万、64.62/10万、61.12/10万,中标率分别为78.32/10万、57.81/10万、48.92/10万。
二、时间分布
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长,成为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食管鳞癌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我国自1973~1975年全国第一次死因调查以来,食管癌死亡率稳定中略有下降,但下降并不明显,食管癌仍处于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4位。第1次死因调查,食管癌在肿瘤死因中占22.57%,仅次于胃癌位于恶性肿瘤死亡顺位第2位。1990~1992年第2次死因调查,食管癌占肿瘤死因的16.05%,食管癌排列位次降至第4位;与第1次调查相比,食管癌中标率降低了12.16%。2004~2005年死因调查,食管癌占肿瘤死因的11.19%,食管癌中标率较第2次调查下降了33.56%,较第1次调查下降了41.64%(表14-4,图14-1)。
图14-1 全国三次死因调查食管癌死亡率比较
(魏文强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
尽管30年来我国高发区食管癌死亡率呈持续下降状态,但仍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的甚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6倍以上(如河北磁县)。
三、人群分布
(一)性别和年龄
无论在高发区还是低发区,男性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全球食管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性别比为2.4(男性10.1/10万,女性4.2/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性别比为2.5(男性8.5/10万,女性3.4/10万)。我国食管癌的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性别比为2.2(男22.9/10万,女10.5/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性别比为2.3(男18.7/10万,女8.2/10万)。日本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性别比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别为7.1和7.6(表14-3)。
我国2004~2005年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不同性别食管癌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从50岁开始增加较明显,在80~84岁达到峰值,随后出现轻微下降(图14-2)。我国食管癌平均死亡年龄63.49岁(其中男性64.04岁,女性64.31岁),可见食管癌主要危害中老年人群。
图14-2 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城乡地区食管癌性别年龄别死亡率
(魏文强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
(二)种族
食管癌另一个人群分布特点是不同种族的死亡率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亚洲的中国人、日本人高于欧洲、美洲人,犹太人比较少见。我国少数民族中,食管癌标化死亡率哈萨克族最高,为33.90/10万,其次为回族(13.14/10万)、维吾尔族(10.60/10万)、蒙古族(9.85/10万)、藏族(6.45/10万)、朝鲜族(3.73/10万)、彝族(1.72/10万)和苗族(1.09/10万),最高的哈萨克族与最低的苗族相差31倍。
不同种族的食管癌组织学类型也存在差异。如,美国黑人的食管癌87%为鳞癌,白人中该比例仅为45%。美国黑人食管鳞癌发病率(13.6/10万;95%CI:13.1/10万~14.1/10万)是白人(2.7/10万;95%CI:2.6/10万~2.8/10万)的5倍多;而白人的食管腺癌发病率(3.7/10万;95%CI:3.6/10万~3.7/10万)为黑人(0.8/10万;95%CI:0.6/10万-0.9/10万)的4倍多。
(三)移民
移民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资料表明,高发区居民移到低发区后,食管癌仍然保持高发。如河南省高发区林县居民移居到山西省黎城县南委泉乡2~3代后,食管癌死亡水平仍高于当地居民5.7~8.6倍。移居到美国的中国移民,食管癌死亡率第1代男性为美国白人的2.94倍,其第2代为1.91倍,虽然有所降低,但仍高于美国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