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前途未卜的迷茫

在互联网与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近十年里,最初的传统电视不屑于与互联网竞争,不愿走下“神坛”。直至今日,随着人才、受众、广告和资源的不断流失,人们终于感受到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但除了传统媒体人的出走和焦虑,电视行业似乎还没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反而是在一片慌乱中陷入前途未卜的迷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进,互联网和通信业务不断增长,导致消费者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加之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放松对电信产业和广电总局产业的管制,消除了双向进入的法律壁垒,激发了我国在产业融合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三网融合”应运而生。我国关于三网融合的讨论最早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三网融合和广播通信之融合的促动,当时在政府高层,出于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出现了广电总局网并入通信网、仅在通信网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思路,并且在上海等地还进行了实践。

2001年,我国首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这被看作政府正式出手推动三网融合的实质性进展。三网融合的设想并非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是高层业务的融合,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简单地说,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计算机可以打电话、上网;计算机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从2010年开始,三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但7年过后,冲破了政策关的“三网融合”,依旧难逃“七年之痒”的厄运。

三网融合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行业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利益纠纷一直存在。IPTV是目前三网融合最典型的产物,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信息消费品,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IPTV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用户可以得到高质量(接近DVD水平)的数字媒体服务;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宽带IP网上各网站提供的视频节目;实现媒体提供者和媒体消费者的实质性互动,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配置多种媒体服务功能,包括数字电视节目、可视电话,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同时为网络发展商和节目提供商提供广阔的新兴市场。

由此可见,IPTV拥有与电视相同属性的同时,还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势必会分流一部分有线电视用户,自然就会触碰广电总局系的“敏感神经”。因此,广电总局曾多次表明:无论谁输出和制造内容,播出和审核必须由广电总局负责,这就意味着,进入IPTV的最终决定权在广电总局手中。所以,在过去7年里,许多试点地的广电总局机构和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均利用行业管理规定约束或是限制IPTV的业务发展。运动员不能充当裁判员,是竞技场的基本原则,但偏偏在三网融合中,电信网、广电总局网和互联网三网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都想独占用户,利益之争导致三网可融但难合。

除利益之争,自家人的各种“宫斗”也让三网融合走向全国需要更切实有效的切实之策。从上海、宁夏和武汉等经历了7年改革的试点看,广电总局与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有了不小的突破: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信IPTV用户量增长900万,达到4000万左右,联通IPTV用户达到1124万,两者相加超过5000万,已经超过有线体系中可双向交互的数字电视用户。2017年,IPTV有效用户量将正式过亿。这仍不是最好的结果。2015年9月,国家宣布试点将向全国复制推广,上海电信与百视通的合作模式(即“上海模式”)在全国地方电信中推广,但此模式的复制却遭到各地方广电总局的强烈抵制,由于广电总局自身的利益分配问题在IPTV推广过程中一直存在,跳过了地方广电总局,IPTV的受益者只有百视通和电信运营商,因此在一些地方,电信运营商发展的IPTV多次被广电总局叫停。

从2010年到现在,地方广电总局向国家广电总局“告状”,要求停止当地IPTV的发展,这早已不再是新闻,国家广电总局也明确表态过,非试点城市不得发展IPTV,广电总局内部的明争暗斗让三网融合屡受重创。

除前两个层面,三网融合还存在与外人的“博弈”。从2010年起,国家一再鼓励更多的广电总局企业获准进入电信业务领域,但是对于地方广电总局企业来说,现在进入宽带接入市场已经错过了黄金期。一方面,随着电信业向民营资本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民企获准进入宽带接入市场,如长城宽带、宽带通等民企均成功进入宽带接入市场,宽带接入市场这块大蛋糕被不断瓜分,整个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另一方面,在国家宽带战略的主导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电信运营商自己也不断在提升自己网络的覆盖能力和网速水平,广电总局即使获准进入宽带接入市场,它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因素使得三网融合的顺利进行遇到重重阻碍。

在上海,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知名视频网站的王牌节目和电影需要IPTV用户付费才能观看,有些甚至消失了。“不翼而飞”的不仅仅局限于网络综艺和网络电视剧,还有像《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等热门电视综艺节目。近年来,受国外版权教育和互联网版权发展的影响,地方各大强势电视台越来越注重版权,自从湖南卫视自己创办了芒果TV之后,热门的电视综艺节目均从其他视频网站消失,当然也包括IPTV。要想解决节目资源受限,就要解决版权问题,那么问题的根本是,谁该为购买版权而付费?广电总局与电信两个行业之间的鸿沟亦未被填平,再加上近几年崛起的互联网公司,使三网融合愈发步履维艰。

三网融合从政策提出到试点运行,再到全国推广,已走过十几年,期间不断伴随着利益争夺、自家的“宫斗”和与外人的“博弈”。三网共赴10年之约期间,不断冲开了政策关,却终究冲不破利益结,缺少国家层面的互联互通与结算机制,三网融合永远是空中楼阁。

如今的传统电视,由于最初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影响力的低估和竞争的不屑,再加上近年来“三网融合”的闯关失败,越来越多的机遇从传统电视的指缝间溜走。我们不禁担忧,身处于最坏时代的这艘传媒航母,可能崩塌得比想象中还要快。

曾经日渐冷清的客厅,正在重新成为硝烟弥漫的战场,面对来自互联网的“野蛮人”,传统电视危机重重。一边是积极谋变的传统媒体,一边是气势逼人、意图重写规则的跨界公司,在这场围绕客厅的利益交锋中,究竟谁能胜出?

危机的背后总是蕴藏着机遇,困局之中充满了变局。互联网时代的洪流已经滚滚而来,这是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事实,如何找到自己的挪亚方舟,是摆在传统媒体面前最紧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