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汉翻译:译·注·评(翻译名师讲评系列)
- 叶子南
- 3629字
- 2021-03-26 19:03:34
1 Melodies Their Composer Never Heard (1)
原文
It is wrong to think of Beethoven as purely a musician. Had he destroyed his manuscripts, including that of the glorious Fifth Symphony, there would have remained the life-story of a man whose character was supreme in resistance of evil, and in defiance of the blows of fate.
Often, as his letters show, his powers of expression overflowed the bounds of the medium which he mastered. He might have been a poet, and his command of language was such as might well have aroused the envy of accomplished men of letters. His will, written at a time when he thought that death was very near, is a magnificent human document; probably the greatest of its kind that has ever been penned.
Men who possess great character as well as genius have always been sure of their worth to the world. With them a powerful natural pride takes the place of the empty conceit of the charlatan. Keats knew that he would be among the world's famous poets after his death. Shakespeare expressed his foreknowledge of his own immortality. There are many episodes in Beethoven's life that illustrate this serene self-confidence of the truly great.
(原文出处不详)
批改
单纯地只把贝多芬看作音乐家是不对的。即便1他毁掉了自己的手稿,包括2最知名的第五交响曲,他的生平故事依然因其抵制邪恶、藐视命运打击的崇高品格而打动世人3。
从他的信件中,我们发现他的表达力远远超出其所掌握的表达技巧4。他本可能5是个诗人,因为他对语言的驾驭是如此的娴熟,乃至引发了知名文人雅士对他的嫉妒6。当他感到死亡即将降临时所写下的遗嘱,是一部气势磅礴的人类文件7,或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8。
品格高尚的人和天才对于自己对世界的价值总是充满自信9。在他们身上,由内向外散发着10一种强大的自豪感,而在江湖骗子身上看到的只有目空一切的自负。济慈知道,他死后或许会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诗人。莎士比亚也预见到了自己的能千古垂名。贝多芬一生中的许多故事都彰显了这一伟大人物11对自己的坚定信心。
文本定位
本单元和下单元的文本主要介绍音乐家贝多芬,其中有信息内容,也有赞扬之语。译者的态度倾向明显。这类文本属于软文本,翻译的时候不应该太谨慎,译者应该把行文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应过多被原文牵制。
点评
1 这里的had he destroyed...there would have remained是一个与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可用不同的表达办法,如“即便他毁了……仍然有他的”“如果当初他毁了……仍然有”都可以考虑。destroyed一词不译似乎也可以,如“就算是没有……仍然有”,但会有争议。
2 在正规文本中,如法律、商贸等较硬的文本,一般都保留“包括”这个词,不宜省略,就算换掉或省略这个词句子大意不变,仍应在译文中保留including这个词。但是在软文本中,这个including到底要不要保留,就应由译者根据情况决定,比如此处完全可以不用(就算没有他的音乐,没有那光辉灿烂的命运交响曲)。这个语言的结构基本属于语言体系,...something, including...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结构,但结构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软文本中未必要遵循这个结构。在硬文本中,目前有一个倾向,就是尽量保留原文的结构,以期最大程度地避免语义失真,结果我们就反复不断地看到“……,包括……”这个结构。
3 这句处理得基本到位,当然仍可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他留下的也将是一段人生历练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坚韧顽强,与命运一次次的打击抗争到底”“他也仍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伟人:敢于直面恶魔,勇于对抗邪恶,直面命运的打击”。总之这样的句子译者必须灵活处理,没有固定的译法。要注意的是,句子中有的词应该抓住大意,忽略细节,不必斤斤计较,如glorious这个词,“辉煌”也好,“气势恢宏”也罢,都可考虑,甚至本译文的“最知名的”,虽然会有争议,但是原词赞扬的大意未变。Supreme这个词也是一样,参考译文翻译成“不同凡响”“可圈可点”都可接受,至于本译文的“打动世人”虽不算大错,但汉语的词义和supreme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值得商榷。
4 这句理解有问题。译文说“表达力超出表达技巧”,这是将powers和medium都看作是语言了。但是原文的the medium which he mastered应该是指贝多芬擅长的音乐,即他总的表达能力并不局限于音乐领域,其他方面也擅长,而根据这个上下文,作者这里要强调的是语言的表达能力。
5 这里的might have been当然是表示与事实相反,“本可以”不错,但有未成诗人略有遗憾的潜台词,用“完全可以是个诗人”似乎更好。至于“成为一个诗人”和“是个诗人”,严格按照原文来说,应是“是”(have been),而不是“成为”(have become),但这个差异在这里不重要。
6 本句的might well have aroused和前面的might have been一致,所以表达时应该将这个与事实相反的口气表达出来,译者这里用“乃至引发了知名文人雅士对他的嫉妒”就明显地在说嫉妒是事实,关键是“了”的使用有问题。其实译者未必要用“本会”(引起)这样明显的表达与事实相反的词,上下文可以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如参考译文二“他完全可以是位诗人,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已经炉火纯青,足以让名作家心生妒意”,虽没有用“本会”,但意思仍然清楚,关键是不能用“了”。另外,was such as给译者无限空间,可译成“娴熟”“高超”“炉火纯青”等都可以,甚至参考译文一什么都不用也可以:“他对语言的掌握足以引起名作家的妒嫉”。
7 这里的a magnifi cent human document也需要推敲,magnifi cent当然可有很多选择,但是也必须和语境相符,这里在说遗嘱,所以“气势磅礴”这种宏大的字眼就和遗嘱不相符,一个自感临近死亡的人,怎还会有气势磅礴的口气?其实这样的文本中,这类词分量较轻,不必太计较,简单的一个“佳作”(magnifi cent human document)就差不多,human当然可提出来放到另外的地方。还有,最好不要见到document就用“文件”,可以替换的词不少。当然这与文本的性质有关,在正规文本中,这个词大部分情况下翻译成“文件”是应该的。
8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和原文有出入,因为原文仅说是greatest of its kind,也就是说,这类文本中最好的,而译文似乎是所有作品中最好的。另外,也不能说“有史以来”,而要限制在that has ever been penned的范围内,就是诉诸笔端的这类文字中最佳的,即“可能是付诸文字的同类作品中的顶尖作品”。
9 这句中至少有两个问题。首先,“品格高尚的人和天才”在译文中成了两种人,但是在原文是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两种品质,所以说是错译,应该是“有超群天才和卓越人格的人”。另外,sure of their worth to the world翻译成“对于自己对世界的价值总是充满自信”当然并不错,但是比较累赘。这里这个“世界”说不说都无所谓,仅仅说“确信自己的价值”“自信自己的重要性”等都和原文的意思接近。当然这又要看语境和翻译目的,在一些硬文本中,人们一般的做法都是照样翻译过来,但有时译者应“因地制宜”。若将这部分翻译成“总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就大意而言并不错,汉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源自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人生下来就必有用处的意思。我们不完全排除这样的翻译,但是觉得这句汉语有强调生下来有用的意思,和本文不完全相符;此外,完全按原样把原诗搬到译文中还会有行文不协调的问题,所以贴近些原文的译法未必不行:“确信自己的价值”。
10 “由内向外散发着一种强大的自豪感”基本意思并不错,但是原文的natural用“由内向外散发”表达值得商榷。这句的大意应该和后面的半句对照,即the empty conceit of the charlatan,意思是说喜欢向外张扬显露自己,但自己却偏偏没有什么货色。而这部分就刚刚相反,确实有傲气,但是人家有傲的资本,而且人家不张扬,那傲也显得非常自然,不做作、不故意张扬,就那么自自然然地流露出来。根据这样的理解,我觉得首选不必躲开“自然”这个词,就说“骄傲来得自然”也未尝不可。而powerful一词是表示程度的,用“强大的”很牵强,若不便安排,略去也无伤大雅,因为这毕竟不是什么重要的词。参考译文二译成“天才人物的高傲却流露得毫无嚣张之嫌”,大意并不离谱,却有勉强添加之嫌,还不如说“流露得自然”。
11 用“这一伟大人物”来翻译the truly great可商榷,因为英文由the + adjective这个词组一般指一部分人,而不指一个人,如the rich, the poor等都在说一部分人,所以翻译成“表现出伟人的自信”更合适。句中的serene和前面的natural有关联,与半桶水晃来晃去、大肆张扬的人相反,伟人稳重、沉静、自信。万一不便安排,把修饰关系转换成并列也是一个解法,如“沉静与自信”。
参考译文一
认为贝多芬仅是音乐家是错误的。若他将所有的乐谱都毁掉,包括那辉煌的第五交响乐,我们仍然还有他的生活故事,他的人格在抗拒邪恶和蔑视命运打击过程中仍然不同凡响。
正如他写的信件所显示,他的表达能力常超出他得心应手的音乐领域。他完全可以是位诗人,他对语言的掌握足以引起名作家的妒嫉。当觉得死亡已临近自己时,他写下了遗嘱,那是一份杰出的人类档案,可能是付诸文字的同类作品中的顶尖作品。
有超群天才和卓越人格的人非常确定他们对世界的价值。对他们来说,自然流露的高傲取代了浮夸者空洞的自负。济慈知道他死后将会名列著名诗人之列。莎士比亚也预知他自己会永世流传。贝多芬的生活中有无数的插曲,记录着真正伟大人物沉静的自信。
(学生作业)
参考译文二
不能认为贝多芬仅是音乐家。就算没有他的音乐,没有那光辉灿烂的命运交响曲,他的一生仍然光辉灿烂,他不向邪恶妥协、不向厄运低头的人格魅力也已可圈可点。
只要读一下他的信件就不难发现,贝多芬不仅只会借曲抒怀。他完全可以是位诗人,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已经炉火纯青,足以让名作家心生妒意。当觉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他写下了遗嘱,那一纸掷地有声的文字可谓是人世间同类文字中的顶尖作品。
集天才智慧和超群人格于一身的人总确信自己的价值。江湖术士有的是浮夸与自负,而天才人物的高傲却流露得毫无嚣张之嫌。济慈知道他死后定能名列大诗人之列。莎士比亚自言会永世留名。而贝多芬一生中无数次表现出伟人的坦然与自信。
(叶子南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