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610新闻传播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中国人民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610新闻传播实务

一、以养老院的一篇报道为材料作答。

(考试材料:关于我国公办养老院与民营养老院的相关材料,大约4000余字,相较于往年字数有所减少,主要内容参见下文。)

注:实务真题题目资料搜集存在较大困难,下面的资料可能仍与真题有出入,还请谅解。

相关材料: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时代课题。然而,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多家养老院发现,原本接收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困难群体的公办养老院,因“物美价廉”成为“特权”老人争相享用的“蛋糕”。

若不是门口挂着“广州市老人院”的招牌,恐怕有人会以为误闯了桃源仙境:小桥流水,绿树成林,一栋栋别墅屋舍俨然。79岁的高伯退休前曾是一名副处级干部,在这里已住了10年,每天唱歌、打牌、看电视,过得怡然自得。

“为进这家养老院,我找朋友打了招呼。”高伯向记者坦承,自己每月能领到数千元的退休金加补贴,而包括住宿、伙食、护理等费用在内的养老开销每月只有1300元。在床位紧俏、有300多人排队等位的上海市第一福利院,85岁的朱伯回忆起三年前入住时的情景,颇为自豪地说:“要不是我让女婿找关系,哪能很快住进来,排队不知要排到猴年马月!”在“一个床位千人等”的北京市第一福利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住进来的老人一般都要托关系、批条子,住“一福”已经变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特权”老人风光无限的背后,一些真正需要入住公办院的困难老人反被拒之门外。为给90岁高龄、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找到一个公办养老床位,广州市民李女士几乎跑遍了大半个城区,得到的答案却是:无论市属、区属都要排队。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好花3万元的赞助费,把父亲送进一家民办养老院。“就算我们能等,父亲的身体也等不了啊”。李女士说,“其实很多养老院并非没有床位,只是不愿接收失能老人,拜高踩低,把养老责任撇在了一边。”

公办养老院是国家事业单位性质的保障机构,应优先接收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低保老人等弱势群体,通俗讲就是发挥公共养老服务的“托底”作用。而究竟该有多少床位用于“托底”,有多少床位用于经营,目前还没有政府文件明确规定。尽管公办养老院都声称,安排自费老人入住是看排队登记的顺序。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排队制度,往往给“特权”老人暗箱操作留下了较大空间。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王辉告诉记者,近年来,受财政投入限制,许多公办养老院选择“适度自营”。但随着自费床位的逐渐增多,公办养老院的“托底”作用正在慢慢变味。如广州市老人院接收自费老人就占了约一半。

对于民办养老院尚难弥补公办养老院空缺的窘境,有网民表示,是相关政策缺失太严重所导致。“除了政策,我们也将参照周边城市做法,民办养老机构每增加一个养老床位至少补贴5000元,而且每入住一名老人就补贴100元。

“家里老人75岁,由于一些特殊情况,经过权衡,暂时要把老人送养老院一年,但是现在住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院又有些贵,怎么办?”上周“九九重阳节”刚过,网友“杀舞党”在“C2000”网站发出托老诉求,引发网民热议。对此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佛山养老机构床位紧张是相对的,但由于现在公立养老院床位缺口大,一时很难弥补,推荐其考虑民办养老院。“老人家75岁了,因为家里某些原因,把老人送敬老院是最好的办法,但是现在问了好几家公立的敬老院,都说没床位,要等人腾出位子。后来去问民办的敬老院,收费贵,但为了能占到床位只能多出点钱了。”“jing_lee”网友给众网民算了一笔账目,“最近才了解过这方面,现在老了还想过得有尊严一点的基本要1500元一个月(不含伙食水电杂费),准备自己存钱养老的要多努力了……”随后“17roger”回称,“物价升得太快,你现在不准备钱养老,到时候根本不够用。”

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由于生活节奏快,如今很多年轻人没办法照顾老人家,都希望将老人送到养老院,这也造成一些口碑好的公立养老院床位紧张。“市民选择养老院受地域、观念、旁人宣传等因素影响,公办养老院收费不算高,相对来说床位就显得非常紧张,目前政府对公立养老院的投入很难有实质性的上升,所以利用社会资源养老是大势所趋,而且民办养老院基本上床位空置率很高,服务质量较容易保证。”据记者了解,今年是佛山进入老龄化社会第26个年头,全市老年人数量已达56万人,而目前佛山所有养老院共有9000多张床位,平均每千名老人有17张养老床位,与全省标准相比,即平均每千名老人有42张养老床位的指标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记者采访中发现,公办养老院接收自费老人的收费标准普遍在每月1000元到2000元,而民办养老院的收费标准每月至少要三四千元,有些还要收取上万元甚至数万元的赞助费,令经济困难的老人望而却步。此外,部分公办养老院由于承担行业示范作用,建筑设施存在高端化倾向,也成为吸引“特权”老人的因素之一。

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建议,在国家政策中对“托底”服务比重、“适度自营”的入住标准和收费标准予以明确,划清底线边界。“每一项公共政策的脱胎换骨,都离不开监督的力量。”广东省社科院人口与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梓桢建议,公办养老院可通过网站及时公布轮候情况及入住人员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同时,针对公办养老院出现的高端化、特权化倾向,业内人士建议,可借鉴保障房理念,建设普惠型公办养老院,既能扩大“托底”容量,又能避免豪华设施“诱人犯罪”。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十二五”时期,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养老问题愈发凸显。民办机构养老本是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实是这项“朝阳产业”步履维艰。拿山西太原为例,太原市的民营养老机构绝大多数地处城郊接合部。从1999年太原市首批民营养老机构诞生,全市民营养老院至今仅有23家,太原一养老院的杨喜凤院长说,她的养老院有100多位老人,但是两年来她的管理团队身上却背上两百万的债务,而这仅是建设这个东山分院时欠下的外债。

从十二年前只有30张床位的小养老院发展到现在拥有430张床位的三处分院,作为太原市第一批民营养老院中硕果仅存的杨喜凤最清楚民营养老机构的难处,水、电、燃气费必须交;房屋全部是租赁的,租金比较大;还有一个问题是护工的问题,大学生不愿意走进养老院,小姑娘们也不愿意进来,护工都是请的农村的保姆,她们护理老人,诚实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但是水平低。

太原市老年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岩对全市的民办养老机构调研后,结果显示,全市23家养老院大多数是租赁房屋,护工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面低的情况。陈岩认为,除了场所、服务队伍外,财政投入不足、运营风险高是制约民营养老院发展的最大难题。政府财力投入这块属于不足的状态。这些年来,政府对养老机构的机构运营补贴、对新建床位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有的是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来做的,有的是省市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山西省民政厅设施处处长王理表示,机构养老是对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的重要支撑,明确财政出资提高对民营养老院的补贴,是解决民办养老机构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考试题目:

1.根据材料一,写一篇600字消息。(30分)

2.为上述消息起标题。(20分)

3.请为该报纸(材料一)的网站策划一个报网专题的新闻报道。(40分)

4.为上述专题写一篇300字编辑随评。(20分)

二、论述题

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例,试分析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业务改革上的影响。(40分)

参考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610新闻传播实务

一、以养老院的一篇报道为材料作答。

相关材料: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时代课题。然而,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多家养老院发现,原本接收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困难群体的公办养老院,因“物美价廉”成为“特权”老人争相享用的“蛋糕”。

若不是门口挂着“广州市老人院”的招牌,恐怕有人会以为误闯了桃源仙境:小桥流水,绿树成林,一栋栋别墅屋舍俨然。79岁的高伯退休前曾是一名副处级干部,在这里已住了10年,每天唱歌、打牌、看电视,过得怡然自得。

“为进这家养老院,我找朋友打了招呼。”高伯向记者坦承,自己每月能领到数千元的退休金加补贴,而包括住宿、伙食、护理等费用在内的养老开销每月只有1300元。在床位紧俏、有300多人排队等位的上海市第一福利院,85岁的朱伯回忆起三年前入住时的情景,颇为自豪地说:“要不是我让女婿找关系,哪能很快住进来,排队不知要排到猴年马月!”在“一个床位千人等”的北京市第一福利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住进来的老人一般都要托关系、批条子,住“一福”已经变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特权”老人风光无限的背后,一些真正需要入住公办院的困难老人反被拒之门外。为给90岁高龄、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找到一个公办养老床位,广州市民李女士几乎跑遍了大半个城区,得到的答案却是:无论市属、区属都要排队。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好花3万元的赞助费,把父亲送进一家民办养老院。“就算我们能等,父亲的身体也等不了啊”。李女士说,“其实很多养老院并非没有床位,只是不愿接收失能老人,拜高踩低,把养老责任撇在了一边。”

公办养老院是国家事业单位性质的保障机构,应优先接收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低保老人等弱势群体,通俗讲就是发挥公共养老服务的“托底”作用。而究竟该有多少床位用于“托底”,有多少床位用于经营,目前还没有政府文件明确规定。尽管公办养老院都声称,安排自费老人入住是看排队登记的顺序。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排队制度,往往给“特权”老人暗箱操作留下了较大空间。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王辉告诉记者,近年来,受财政投入限制,许多公办养老院选择“适度自营”。但随着自费床位的逐渐增多,公办养老院的“托底”作用正在慢慢变味。如广州市老人院接收自费老人就占了约一半。

对于民办养老院尚难弥补公办养老院空缺的窘境,有网民表示,是相关政策缺失太严重所导致。“除了政策,我们也将参照周边城市做法,民办养老机构每增加一个养老床位至少补贴5000元,而且每入住一名老人就补贴100元。

“家里老人75岁,由于一些特殊情况,经过权衡,暂时要把老人送养老院一年,但是现在住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院又有些贵,怎么办?”上周“九九重阳节”刚过,网友“杀舞党”在“C2000”网站发出托老诉求,引发网民热议。对此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佛山养老机构床位紧张是相对的,但由于现在公立养老院床位缺口大,一时很难弥补,推荐其考虑民办养老院。“老人家75岁了,因为家里某些原因,把老人送敬老院是最好的办法,但是现在问了好几家公立的敬老院,都说没床位,要等人腾出位子。后来去问民办的敬老院,收费贵,但为了能占到床位只能多出点钱了。”“jing_lee”网友给众网民算了一笔账目,“最近才了解过这方面,现在老了还想过得有尊严一点的基本要1500元一个月(不含伙食水电杂费),准备自己存钱养老的要多努力了……”随后“17roger”回称,“物价升得太快,你现在不准备钱养老,到时候根本不够用。”

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由于生活节奏快,如今很多年轻人没办法照顾老人家,都希望将老人送到养老院,这也造成一些口碑好的公立养老院床位紧张。“市民选择养老院受地域、观念、旁人宣传等因素影响,公办养老院收费不算高,相对来说床位就显得非常紧张,目前政府对公立养老院的投入很难有实质性的上升,所以利用社会资源养老是大势所趋,而且民办养老院基本上床位空置率很高,服务质量较容易保证。”据记者了解,今年是佛山进入老龄化社会第26个年头,全市老年人数量已达56万人,而目前佛山所有养老院共有9000多张床位,平均每千名老人有17张养老床位,与全省标准相比,即平均每千名老人有42张养老床位的指标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记者采访中发现,公办养老院接收自费老人的收费标准普遍在每月1000元到2000元,而民办养老院的收费标准每月至少要三四千元,有些还要收取上万元甚至数万元的赞助费,令经济困难的老人望而却步。此外,部分公办养老院由于承担行业示范作用,建筑设施存在高端化倾向,也成为吸引“特权”老人的因素之一。

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建议,在国家政策中对“托底”服务比重、“适度自营”的入住标准和收费标准予以明确,划清底线边界。“每一项公共政策的脱胎换骨,都离不开监督的力量。”广东省社科院人口与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梓桢建议,公办养老院可通过网站及时公布轮候情况及入住人员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同时,针对公办养老院出现的高端化、特权化倾向,业内人士建议,可借鉴保障房理念,建设普惠型公办养老院,既能扩大“托底”容量,又能避免豪华设施“诱人犯罪”。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十二五”时期,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养老问题愈发凸显。民办机构养老本是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实是这项“朝阳产业”步履维艰。拿山西太原为例,太原市的民营养老机构绝大多数地处城郊接合部。从1999年太原市首批民营养老机构诞生,全市民营养老院至今仅有23家,太原一养老院的杨喜凤院长说,她的养老院有100多位老人,但是两年来她的管理团队身上却背上两百万的债务,而这仅是建设这个东山分院时欠下的外债。

从十二年前只有30张床位的小养老院发展到现在拥有430张床位的三处分院,作为太原市第一批民营养老院中硕果仅存的杨喜凤最清楚民营养老机构的难处,水、电、燃气费必须交;房屋全部是租赁的,租金比较大;还有一个问题是护工的问题,大学生不愿意走进养老院,小姑娘们也不愿意进来,护工都是请的农村的保姆,她们护理老人,诚实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但是水平低。

太原市老年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岩对全市的民办养老机构调研后,结果显示,全市23家养老院大多数是租赁房屋,护工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面低的情况。陈岩认为,除了场所、服务队伍外,财政投入不足、运营风险高是制约民营养老院发展的最大难题。政府财力投入这块属于不足的状态。这些年来,政府对养老机构的机构运营补贴、对新建床位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有的是用福利彩票公益金来做的,有的是省市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山西省民政厅设施处处长王理表示,机构养老是对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的重要支撑,明确财政出资提高对民营养老院的补贴,是解决民办养老机构实际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1.根据材料一,写一篇600字消息。(30分)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 民营养老院“日薄西山”

(《京华时报》北京10月15日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时代课题。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多数一线城市的公办养老院床位供不应求,而与此相对的民营养老院却因为价格昂贵入住率不到四成。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多家养老院发现,原本接收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困难群体的公办养老院,因“物美价廉”成为“特权”老人争相享用的“蛋糕”。“为进这家养老院,我找朋友打了招呼。”副处级退休干部高伯向记者坦承。

相比之下,为给90岁高龄、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找到一个公办养老床位,广州市民李女士几乎跑遍了大半个城区,得到的答案却是:无论市属、区属都要排队。

公办养老院是国家事业单位性质的保障机构,应优先接收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低保老人等弱势群体,即发挥“托底”作用。而目前究竟该有多少床位用于“托底”还没有政府文件明确规定。

民办养老院尚难弥补公办养老院空缺的窘境。记者发现,公办养老院接收自费老人的收费标准普遍在每月1000元到2000元,而民办养老院的收费标准高至三四千元,有些还要收取上万元不等的赞助费,令多数人望而却步。

太原市老年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岩认为,对民营养老院的政府财力投入这块处于不足状态。

重阳节期间,养老院问题一度引发网民热议。

“每一项公共政策的脱胎换骨,都离不开监督的力量。”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建议,在国家政策中对“托底”服务比重、“适度自营”的入住标准和收费标准予以明确,划清底线边界。

2.为上述消息起标题,一个单一型标题,一个复合型标题。(20分)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单一型: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 民营养老院“日薄西山”

(2)复合型:打声招呼轻松享受星级服务 公办养老院的“托底”作用逐步消亡,专家提醒要严管其“适度自营”

3.请为该报纸(材料一)的网站策划一个报网专题的新闻报道。(40分)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报道总标题

公养民营之别:养老院的“冰火两重天”

(2)报道目的

通过对公共养老院“一床难求”和民营养老院已变成“夕阳产业”的我国养老院经营现状的报道,揭示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未建立公正透明的排队制度、政府补贴力度不足以及暗箱操作猖獗等问题;从而加快我国养老院合理规范的运营,保证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3)报道方式:系列报道

本次新闻策划主要针对的是《京华时报》的网站,而且鉴于该新闻属于社会民生类的软新闻,时效性要求并不是很强,因此主要采用系列报道式,方便新闻报道的全面、有效展开。

此次策划主要分为四个系列:公办养老院现状、民营养老院现状、出现原因、专家建议。

(4)报道格局(每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一:公办养老院“特”挤

文章二:民营养老院处境尴尬

文章三:“特挤”与“特空”的背后思考

文章四:专家支招保障养老院有序运营

(5)单篇报道内部结构(一般提倡每篇3—4个小部分)。

《公办养老院“特”挤》

打声招呼轻松享受星级服务

“特权老人”的“特权服务”

公办养老院的“托底”作用逐步消亡

《民营养老院处境尴尬》

九旬高龄老人花万元入住民营养老院

消费高、待遇差

太原民营养老院入住率不足四成

《“特挤”与“特空”的背后思考》

政府投入是关键

运营风险高的无奈

“打招呼”的暗箱操作

《专家支招保障养老院有序运营》

北大教授陆洁华:借鉴保障房理念设普惠型养老院

山西官员王理:“机构养老是支撑”

严管“适度自营”

(6)报道资料来源

记者现场采访的一手资料,政府关于补贴民营和公营养老院的相关政策;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总结等。

(7)采访人员

主管社会保障与福利的政府官员、代表性公营、民营养老院负责人;养老院老人;赡养老人的工薪阶层等

4.为上述专题写一篇300字的编辑随评。(20分)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成为一道社会考题。而民营养老机构的困惑在于,针对民营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尤其在地方。

事实上,市场是运作资源和满足需求的最有效途径。然而,面对刚性的涉及公民福利、健康教育的诸多事项,市场多半显出嫌贫爱富的特性,因此政府履行本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虽然政府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市场,但可以鼓励民间投资运营养老机构。只有良性的竞争、完备的行业管理,才能真正肃清畸形垄断、官商不分所带来的弊端。而对于民营养老院,政府通过服务标准和原则政策框定其经营范围后,不宜作再多干涉。

说到底,养老服务的资源更需合理配置、回归公益。只有尽快使公办养老院回归满足社会基本养老需求的角色,同时给民办养老机构平等的市场待遇,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才能最终解决当前养老院公办民办冷热不均的困局。

(二)论述题

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例,试分析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业务改革上的影响。(40分)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出现及快速发展带来了人民日报新一轮的媒体影响力。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信源、传播者、媒体、受众之间的关系变化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性质和形态,新闻报道既是职业化的工作,同时也是全民参与的公民新闻活动。在外延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的新闻传播中,职业新闻工作者不再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唯一的主体,他们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能需要重新认识,专业标准和职业规范也需要相应调整。

因此,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够把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全民参与、对话交流的优势和传统媒体强大的新闻生产能力相嫁接,从而改进新闻报道的业务流程,提高内容质量,,增强新闻竞争力。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新闻发现这一环节,要求记者、编辑在保持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质疑态度,具有敏锐的新闻观察力的基础上,构筑更加具有开放性的新闻信源接入平台,同时以更审慎的态度进行新闻鉴别。显然,职业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发现这一重要环节上的工作机制已经发生了变化,大众媒体如何利用新技术创建新闻信源接入平台,不断拓展自己的信息渠道,整合社会资源,还需要更多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同时,在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时,也需要更加慎重和周密的鉴别。

(2)在新闻采集这一环节,要求记者在继续保持亲临现场,深入调查的工作作风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报道思路的创新和技术手段的运用,获取更丰富的新闻素材,使新闻报道在客观、公正、平衡这些专业标谁上达到更高水平。如通过社交网络邀请公众参与,获取更丰富的事实性信息,完成深度调查;通过互动平台和各种社会化媒体尽可能全面地获取观点性信息;通过社会网络寻求专家与同行的专业协作,以更深入地挖掘新闻的潜在意义。

(3)在新闻内容表达这一环节,要求记者和编辑在坚守真实、准确、严谨、生动这些常规标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小众化,定制性传播趋势下的多样化形式和风格,并通过协作机制的建立,让公众成为新闻内容生产的合作伙伴。伴随着新闻接受终端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新闻表达方式越来越重要,用户的新闻体验是决定新闻表达策略和方法的核心要素,在新闻语言的运用,图片、图表、动画、音视频的编辑以及版面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需要周密细致地考虑用户的需要和感受。更重要的是,新闻表达不再是记者编辑作为唯一主体的讲述,而是尽可能让社会公众参与其中的集体创作。

(4)在新闻信息整合这一环节上,要求编辑在尊重事实、揭示真相的前提下,更加重视事实性信息的深度和广度,重视意见性信息的全面和平衡,并通过对各种技术工具和报道形式的整合运用,提高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专业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新闻专业素养,还需要有相关报道领域的专业训练,成为专家型的记者编辑。

(5)在新闻发布这一环节,要求在总结过去单一媒体运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针对多样化的新闻终端进行新闻产品合理配置和新闻信息动态发布,形成具有联动效应和整合优势的新闻发布策略。在媒体集团中,使用的传播终端越多,对媒体定位和产品设计的要求就越高,定位精准。产品个性化甚至定制化服务是努力方向,要尽量避免产品的同质化。新闻发布需要根据不同媒体的定位与特点,把握好发布的时机、发布的内容及形式,以及各终端之间的联动和配合,这样才能既保持各个媒体的竞争力,又形成产品链,实现媒体品牌的塑造、管理和维护。

综上所述,微博不会成为传统媒体的终结者,但传统媒体绝对不能无视微博的存在,需积极吸纳微博的传播优势,利用微博传播平台,不断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与水平,才能在新媒体时代出奇制胜,并与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传播载体一起,营造更为高品质的传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