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2596字
- 2020-12-01 17:40:03
3.2 课后习题详解
1.鲁迅的《狂人日记》奠定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基石,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和丰富的思想内涵,结合这篇小说谈谈如何理解鲁迅在现代文坛上一出现就是高峰的文学现象?
答:鲁迅创作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代表着鲁迅巨大的文学创造才能和创造力量,以及在现代文坛上的一大高峰。《狂人日记》的巨大影响力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实验性
《狂人日记》是鲁迅自觉借鉴西方小说形式,通过转化、创造和发挥成就的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的第一大代表性成果。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而是以十三则“语颇错杂无伦次”、“间亦略具联络者”的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照狂人心理活动流程组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潜意识,直接剖露心理状态;作品所有描写也都带有主人公情感色彩,小说文本中“两个世界”的分裂、对立,形成相互颠覆、消解的反讽结构,也是小说独特的创新。
(2)深刻性
《狂人日记》通过采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以空前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对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进行了艺术概括,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及其毒害之深广。通过塑造“狂人”这一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的文学形象,表现了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评判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了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这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反封建传统的彻底性和尖锐性,体现了强烈的反抗和变革精神。这一主题不仅对于之后的一批现代小说及其他文学作品,包括鲁迅《呐喊》《彷徨》,具有巨大的思想先导作用;而且对于整个五四时期的革新运动有着重大的启蒙意义。
2.茅盾在《读(呐喊)》中说:“刻画出隐伏在中华民族骨髓里的不长进的性质——阿Q相,我以为这是《阿Q正传》之所以可贵,恐怕也就是《阿Q正传》流行极广的主要原因。”结合这句话理解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的写作目的及其思想价值。
答:《阿Q正传》是创作于1921~1922年间的中篇小说,收入《呐喊》中,被公认为鲁迅的代表作品,更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典型之一。《阿Q正传》高度概括地表现了在数千年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性的弱点,有着不朽的思想价值。
(1)创作目的
《阿Q正传》的创作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笔为刀,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鲁迅创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让世人清醒头脑。概言之,《阿Q正传》的创作着眼于启蒙,目的是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鲁迅在这篇小说中,为疗救这样病态的国民而发出痛苦的呐喊。
(2)思想价值
《阿Q正传》的思想价值主要在于结合辛亥革命这一中国的历史大变动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集中体现整个国民性弱点的现实主义文学典型。阿Q的世界包括了整个传统封建文化的特征以及整个封建社会中各色人等的精神因素。阿Q的思想特征,尤其是其主要思想特征“精神胜利法”对于国民性的弱点有普遍的概括意义。鲁迅开掘了阿Q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就开掘了中国整个社会及其思想的状况,深刻揭示了国民性的痼疾,对长期受封建制度和文化压迫奴役的中国人的奴性人格进行了尖锐的批判。“阿Q”形象及其“精神胜利法”的典型性正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3.《故事新编》以古喻今的叙述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故事新编》作于1922年至1935年间,共收入鲁迅以神话、传说、历史为题材的8篇小说。《故事新编》的写作手法具有较大的独创性,主要特征表现为打破客观的时空关系,以古喻今、古今贯通,这一叙述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改编故事情节
以《奔月》为例,小说改造了原有的神话传说,写了中国古代英雄人物后羿在完成射日的伟大业绩后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悲剧命运。意在表现一个英雄在没有个性追求精神和创造力的社会所感到的精神孤独,以古喻今,具有现代思想意义。
(2)重塑人物形象
以《采薇》为例,小说重新表现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历史故事,批判了一直为封建士大夫赞为完美人格的伯夷和叔齐的消极反抗和遁世态度,并指出其行为的虚幻性和可笑性。通过历史人物形象的重塑,鲁迅将批驳矛头指向了现代社会中自命清高而无所作为的人。
(3)开掘故事新意
《故事新编》采用古今贯通的叙述手法,其主要意图就在于通过原有的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开掘出具有现代精神特征的全新意义,从而达到老树开新花、以古喻今的艺术效果。以《补天》为例,小说不仅歌颂了女娲造人的创造精神,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没有创造精神的庸俗小人,这折射出了五四破旧立新时期一类人的思想状况。
概言之,《故事新编》的创作特色主要是古今贯通。作者通过对旧有的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进行各个角度的改造,成功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世俗风貌以及现代人的精神特质。
4.《野草》主要抒发了鲁迅当时的哪些心绪与情感?这在具体作品中有何体现?
答:《野草》是鲁迅创作的散文诗集,写作期间是鲁迅心情极为苦闷的时期。《野草》是时代苦闷与人生苦闷这两重苦闷的结晶,反映了鲁迅当时多方面的心绪和情感。
(1)自我主观感情情绪的象征性表现
如《好的故事》,这篇作品表现了作者自己的理想以及这种美好理想的虚幻性。
(2)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象征性肯定
如《秋夜》,作品中鲁迅以孤独而倔强的枣树自喻,充分体现了鲁迅对自己存在的骄傲,这是一个坚韧的文化战士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
(3)对各种庸俗倾向的愤懑揭露和无情鞭挞
如《死后》,作品表现了庸俗势力的无孔不入和鲁迅对庸俗人生的厌倦情绪。
(4)对反动统治者的揭露和控诉
如《一觉》,这篇作品作于“奉天派和直隶派军阀战争的时候”,是鲁迅对军阀混战的揭露和抗议。
(5)对青年中某些思想倾向的批评和讽刺
如《希望》,在这篇作品中,鲁迅抒发了因青年的消沉而感到的孤独和寂寞,但他又决心与绝望抗争,由自己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
总之,就情感情绪而言,《野草》各篇是浑然一体,相互沟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