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3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8小时高清视频】
- 圣才电子书主编
- 5610字
- 2024-12-21 09:15:15
第2篇 管理的架构
第5章 组织体系[视频讲解]
5.1 本章要点详解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本章要点
■组织构成
■组织目标
■组织素质
重难点导学
一、组织构成
1.组织的概念
组织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将前者称为组织体系,而无形的、作为组织内的关系网络或力量协作系统称作组织结构。无形的组织结构和有形的组织体系之间是一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组织的具体含义。
(1)组织是一个社会实体
从实体角度来理解,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内部必然要进行分工与合作,没有分工与合作的群体不能称为组织。
(2)组织有明确的目标
任何组织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存在的。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3)组织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协调的活动性系统
作为一个实体,组织要素、部门、成员按照一定的联络形式排列组合而成的框架体系即组织结构。组织结构通过所设立的一套系统,保证跨部门的有效沟通、合作与整合。一个理想的组织结构应该鼓励其成员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横向信息、进行横向协调。
(4)组织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组织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环境中,它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发挥其功能的,环境与组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组织的类型
(1)按组织的性质分类
①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它担负着提供人们衣食住行和文化娱乐等物质生活资料的任务,履行社会经济职能。
②政治组织,出现于人类社会划分阶级之后,包括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组织。
③文化组织,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文化活动为其基本内容的社会团体。
④群众组织,是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人民群众,为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团体。
⑤宗教组织,是以某种宗教信仰为宗旨而形成的组织,代表宗教界的合法利益,组织正常的宗教活动。
(2)按组织的形成方式分类
①正式组织。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明确规定组织成员之间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其组织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具有正式的约束力。
②非正式组织。指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活动中,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以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而自发形成的团体。
(3)按社会功能分类
①以经济生产为导向的组织。以经济生产为导向的组织是经济生产核心,运用一切资源扩大组织的经济生产能力。
②以政治为导向的组织。其社会功能在于实现某种政治目的,因此,它的重点是权力的产生和分配。
③整合组织。整合组织的社会功能在于协调各种冲突,引导人群向某种固定的目标发展,以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
④模型维持组织,其功能在于维持固定的社会形式,来确保社会的平衡发展。
(4)按人员顺从度分类
①强制型组织。这类组织用高压和威胁等强手段控制其成员,如监狱、精神病院、战俘营等。
②功利型组织。这类组织主要以金钱或物质的媒介作为手段,来控制其所属成员,包括各种工商组织等。
③正规组织。这类组织主要以荣誉鼓励的方式管理组织成员,且组织的运作比较规范。
(5)按利益受惠分类
①互利组织。这类组织的一般成员都可在其中获得某种方便和实惠,如互助团体、会员制俱乐部等。
②服务组织。这类组织为社会大众服务,使大众能得到益处,如医院、大学、福利机构等。
③实惠组织。这是指组织的所有者或经理等主要管理人员能得到实惠的组织,如工厂、银行、各种公司等。
④公益组织。这类组织指为社会所有人服务的组织,如警察机关、行政机关和军队组织等。
(6)企业组织的分类
①作业组织。生产作业活动是以物质流为对象,通过人与机器的结合使用和协调配合,达到将原材料的输入转换为一定产品或服务的产出结果。
②管理组织。管理组织演变成为一种特殊的人机力量协调系统。主要包括: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组织、创新管理组织和战略管理组织。
③财产组织。企业组织不仅是人与机器、原材料等生产相结合的结果,更是财务资源集结而成的经济实体。
企业作业组织、管理组织和财产组织在实践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即企业(如下图所示),但在今天这些原先企业内的组织都可以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组织之一。
图5-1 企业组织的构造体系
3.组织的功能
(1)组织的力量汇聚作用
把分散的个体汇集成为集体,用“拧成一股绳”的力量去完成任务,这是组织力量汇聚作用的表现。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1+1=2。发挥“相和”的效果。
(2)组织力量的放大作用
比力量汇聚作用的“相和”效果更进一步,良好的组织还能发挥“相乘”的效果。
(3)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交换作用
个人加入某一组织并对其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和技能,其目的是从组织中得到某种利益或报酬,以满足个人的需求。而组织愿意对个人投入上述成本,则是希望个人能因此对组织有所贡献,以达到组织预定的目标,如图5-2所示。
图5-2 个人与组织间的交换关系
从个人的立场看,往往会要求得自于所在组织的利益或报酬大于其对该组织所作出的投入。而从组织的立场看,它要求取自于个人的贡献大于其为个人所投入的成本花费。这就必须借助组织活动的合成效应的发挥,使个人集合成的整体在总体力量上大于所有组成人员的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
二、组织目标
1.组织目标的概述
(1)组织目标的含义
组织目标是与组织宗旨相联系的一个概念。组织宗旨表明了一个组织的存在对于社会的意义。组织宗旨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目的,它需要通过目标的具体化才能成为行动的指南。组织目标就是一个组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实现的目的。
(2)组织目标的类型
组织目标主要分为官方发布的组织使命和组织实际追求的经营目标。
①官方发布的组织使命
组织总目标称为使命,即组织存在的原因。使命描述组织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以及存在的原因,它对组织具有强有力的影响。使命又称为官方目标,它是对组织力图实现的结果的正式说明。
②组织实际追求的经营目标
a.经营目标。经营目标是指组织通过实际的经营程序所追求的结果和说明组织实际上要做什么。
b.业绩水平。盈利能力反映营利性组织的全面业绩,通常可以用净收入、每股收益或投资回报来表示,其他的指标还有增长率和产出量。
c.资源。资源是指从环境中获得所需的物资和财务资源的渠道及其利用。
d.市场。确定市场目标是市场销售和广告等部门的职责。
e.雇员发展。雇员发展是指雇员的培训、升迁、安全及成长等。
f.创新。创新是指适应环境意外变化的灵活性。
g.生产率。生产率是指有效地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3)组织目标的层级
组织目标按其重要性或所涉及的范围大小进行分等分层。组织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从广泛的目标到具体特定的个人目标。这个层次体系的顶层有两个方面的宗旨:①社会宗旨;②经济宗旨。
宗旨和任务要转化为总目标和策略。这个层次体系的下一层是包括某些关键成果领域在内的更加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还需进一步转化为公司、部门、小组的目标,一直分解到组织最基层。
图5-3 组织的目标体系与层级体系
(4)组织目标的作用
①集中力量和资源。组织目标一旦确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将被吸纳到组织系统内,围绕目标进行生产、加工或服务等。
②提供协调和沟通基础。为了维护组织的稳定,减少部门、成员之间的相互冲突和矛盾,组织内部必须实现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③为业绩考核提供标准和依据。组织成员无论采取何种工作方式,其对组织的绩效最终要看其行为是否符合组织目标及目标的实现程度。
④是组织的信息源和决策依据。在决策过程中只要对组织目标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判断问题的本质和难度,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⑤影响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健全合理与否要以是否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为标准。
2.组织目标的制定
(1)组织目标制定的原则
①根据组织宗旨确定具体目标。组织宗旨是社会所赋予的基本职责,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个组织在制定组织目标时,都应考虑到应尽的社会责任,如合法性、环境保护等。
②目标是适时适度的。一个好的目标应规定具体的时间幅度范围,应该具体规定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目标。同时,组织目标值的确定必须是切实可行的。
③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前提。只有当以最快的速度把顾客需求转化为现实供给时,组织存在的意义才能显现,组织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并能不断得到发展。
④以提高组织的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所有组织尤其企业组织都应在最低成本预算线下提供产品和服务,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
(2)组织目标制定的步骤
制定组织目标包括六个步骤,如图5-4所示。
图5-4 组织目标制定的步骤
①明确制定组织目标的目的。制定组织目标首先要明确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为未来组织的发展提供方向以及为组织下一步计划、控制等管理职能奠定基础。
②进行组织环境分析。环境分析包括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与组织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人口、法律法规等在内的宏观环境;组织内部分析主要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关系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进行分析。
③制定总体目标方案。根据组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组织对内外环境分析所收集到的各种相关信息,制定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总体目标方案。对于不同的方案,其内容都应该包括解决组织所面临问题的各个方面。
④选择目标方案并具体化。对不同的目标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在评价各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或满意目标方案。同时进一步把总体目标层层落实到各个层次、部门、岗位、个人等。
⑤明确组织目标责任。确定总体目标并得到最高管理层的批准后,再把各个层次的目标和具体执行人员的工作责任紧密结合,逐级落实,建立目标责任体系。
⑥组织目标优化。在组织实践过程中,高层管理小组要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加强对不同部门、不同等级的组织目标的协调和综合平衡,从而达到不断完善与优化组织目标的目的。
3.组织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MBO)是由美国著名专家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的《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
(1)目标管理的定义
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它首先由一个组织中的上级管理人员与下级管理人员、员工一起制定组织目标,并由此形成组织内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分目标,明确规定每个人的职责范围,最后又用这些目标来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对每一个部门和成员的奖惩。
(2)目标管理的体系
目标管理是从组织的最高领导层开始的,最高领导层的目标应体现整个组织的目标。目标管理以目标为中心,强调系统管理、以个人为中心,其目的在于让组织内的每一个人对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都有发言权,使每个人都了解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可能得到的相应报酬和奖励。
(3)目标管理的指导意义
①有利于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统一每个成员的思想、意志和行动;
②有利于总目标与分目标之间以及分目标与分目标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保证,形成互相支援的目标网络体系,从而保证目标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③有利于将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相结合,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4)目标管理的要素
①明确目标;②参与决策;③规定期限;④反馈绩效。
三、组织素质
1.组织素质的定义与内涵
(1)组织素质的定义
组织素质是指一个组织所具有的潜在的品质与能力。
①潜在品质主要包括组织所具有的价值观、凝聚力与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目标的认同感;
②潜在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的智商、组织的学习能力和组织的应变能力。
(2)组织素质的内涵
①组织价值观
组织价值观是指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成员的基本原则与所知觉的存在的信念,组织价值观是由其成员共享的,并规范着管理者的目标行为取向。
②组织凝聚力
组织凝聚力是一种向心力、吸引力,是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和表现,包括每个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和整个组织对单个成员的吸引力。组织凝聚力的高低是决定组织能否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完成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
③组织成员的忠诚度
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包括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态度忠诚主要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价值观、目标等的认同感;行为忠诚是组织成员忠于职守,离职率低等。
④组织的智商
智商是描述组织或个人快速处理信息、有效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能力。组织智商是指一个组织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和该组织拥有的组织知识密切相关。
⑤组织的学习能力
组织的学习能力可概括为全体组织成员的个人学习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组织成员共享学习成果的能力两部分。
⑥组织的应变能力
组织的应变能力是指组织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如顾客需求的改变、新技术的发明等)迅速地作出反应,合理高效地运用和配置组织资源,以获得组织的持续发展。
2.提高组织素质的途径
(1)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
①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并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来达到组织修炼的目的。
a.自我超越的修炼对于组织中整体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对于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应具有重要作用;
b.改善心智模式修炼对于提高组织成员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可视为影响组织的学习能力和组织智商的重要因素;
c.建立共同愿景对于组织观的形成,特别对于组织凝聚力的强化具有重大影响,这一修炼是组织目标形成和组织成员目标认同的必要前提;
d.通过团队学习修炼,团队成员了解彼此的感觉和想法,凭借完善的协调和一体的感觉,发挥有效的新方式,提升团队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e.系统思考对于组织素质的提升具有全面而深刻的作用。
②联想集团的组织学习方式
联想集团的组织学习实践主要包括组织学习方式、学习机制和保证与促进学习机制三种。其中组织学习方式可概括为三种:
a.从合作中学习,如与惠普、英特尔、微软、东芝等世界500强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从合作中学习合作企业的优势与长处;
b.向竞争对手和向顾客学习等;
c.从集团过去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中学习。
(2)组织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因此,要求组织修炼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循环过程。在组织修炼过程中,当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采用新型组织形式,以增强组织的生命力,提升组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