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2766字
- 2020-11-18 19:58:45
3.2 课后习题详解
【思考与练习】
1.经济增长的含义
答: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劳务的增加。
2.经济发展的含义
答:经济发展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其实质是指社会基础由旧的结构向新的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的过程。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答: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但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
(2)区别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和劳务的增加;经济发展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其实质是指社会基础由旧的结构向新的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的过程。
4.经济发展的实质和特质。
答: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一种新旧结构的大转换,在发展时期一般就表现为如下特点:
(1)全面大规模的物质技术更新
新的技术体系取代旧的技术体系意味着全面大规模的物质技术更新。新一代的生产工具、物质装备、技术规范和组织所取代传统的生产工具、物质装备、技术规范和组织,并从某一个地域或部门开始,逐步扩展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和地域。
(2)集中大量的投资
大规模的物质技术更新需要有集中的投资。罗森斯坦-罗丹提出了“大推进”理论。该理论合理的部分是提出了在发展阶段必须有较集中的投资和较高的储蓄率。
(3)惯性的突破
惯性的突破是指在旧的结构转向新的结构过程中,原来在旧结构下所形成的某种习惯势力受到强烈的冲击。这种惯性,包括行为的惯性、观念的惯性、组织的惯性和生活的惯性,等等。
(4)动荡的可能性
在结构转换过程中,旧的经济不会立即被打破,新的经济也不会立即建立,旧的习惯势力也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因此,经济生活容易出现波动,社会乃至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衡,这就增加了引发社会动荡的可能性。
5.研究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研究教育与哪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答:(1)教育、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教育、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教育、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教育、现代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教育、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试述教育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1)教育的发展有助于规范劳动力行为
劳动力行为是指劳动者在就业机会、就业职业、报酬、闲暇、劳动条件、劳动要求等方面的反应和动作。一个国家劳动力的行为如何,是衡量一国人力资本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最重要方面。
①经济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力行为,其次决定于劳动力的素质,而劳动力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须通过劳动力行为来实现。
②教育是规范劳动者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
劳动力的行为与劳动者本身的道德观念、修养、素质、知识水平、认知态度、动机等相关。而这一切又离不开教育的作用。
③通过教育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劳动者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
④劳动者对社会规范的感性和悟性程度,同样决定着他们在社会上的成功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①劳动力素质的内涵
劳动力素质是指参与劳动过程的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素质的综合反映。包括劳动者的体质、劳动态度、工作成绩、工作质量、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知识水平等。
②劳动力的素质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
劳动力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产出的水平、效益和质量,决定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速度及质量。
a.舒尔茨的观点
第一,在一般条件下,人的知识能力的增加和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会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第二,在技术不断变动的生产经济中,人的“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提高,会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经济不断增长和发展;
第三,人们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时间的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b.周天勇的观点
第一,劳动者记忆能力增强,缩短了劳动者学习工艺操作的时间,使由于记忆不佳而产生的失误大大减少;
第二,创新能力提高使得劳动者能从事发明、创造,寻找解决生产经营中难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寻找更加节约资源、节约劳动、节约体力的生产方法,这一切都可以使投入劳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产出量;
第三,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得某一工作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或者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可以从事更多的工作,从而使产出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多;
第四,知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使劳动者可以较快地接受新工艺、新操作方法,适应新技术、新机器,将发明和引进的新技术尽快与生产相结合,转化为生产力,使产出大规模地增加;
第五,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使生产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就地得到解决,从而使生产具有连续性,停工待修时间减少,产出相对增力口。
③教育与劳动力素质
a.劳动力素质的形成因素
第一,先天性遗传和孕产期因素,形成劳动者的遗传素质和体质素质;
第二,后天优生条件、医疗保健和教育形成劳动力的健康素质和智力素质;
第三,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和整体素质。
b.教育对劳动力素质的作用
第一,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和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活动;
第二,通过教育可以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展人的主动精神,形成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成长,进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第三,教育还可以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以适应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3)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善
①经济增长与劳动力配置结构
经济增长也取决于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配置结构是否合理。其原因有:
a.经济增长必然要引起一系列结构性的变化,而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则推动经济的增长。各产业之间形成良性的经济联系,结构优化形成的效益将会较快地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b.产业结构要随着社会经济需要的不断变化而进行不断的调整,其中劳动力配置结构最重要、最困难;
c.劳动力配置结构能否及时合理地与经济结构整体协同调整,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教育与劳动力配置结构
a.劳动力配置结构的调整和改善要求劳动力能适当流动。而劳动者合理流动的前提条件是要有文化、懂技术,这需要通过多层次、多门类的教育进行培养。
b.教育程度和人口流动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联系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与参与人口流动的可能性成正比。
c.如果没有教育过程的培养和帮助,劳动力流动或转移不仅不会改善劳动力配置结构,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