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8字
- 2020-11-18 23:35:01
第二部分 政治常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C
【解析】乙徒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万物皆只有一个理、有理而后有气、宇宙便是吾心”皆是客观唯心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答案】C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又包括了两方面具体的内容:(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反映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论
【答案】C
【解析】“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强调了主观思维的重要性,忽略了客观性的内容。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和哲学基础。其中,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发展起来的关于生物学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基础科学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5.下列叙述中,哪项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政府、企业等各层级组织不能公平正义、平等民主进行社会财富分配之间的矛盾
B.广大人民群众与资产阶级、封建主义、修正主义等之间的阶级斗争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市场经济之商品生产、交换、消费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市场经济之商品生产、交换、消费之间的矛盾。
6.“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B
【解析】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精神”先于物质世界而独立存在,是第一性的,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是它的产物和表现。“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认为是“天”和“命”这一“客观精神”主宰着一切,是万物之本原。
7.“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但由于它只是消极的,所以一定要被摧毁。”这是( )的观点。
A.历史唯心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历史人本主义
D.历史自然主义
【答案】B
【解析】社会的发展在于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创新与传统就构成了一对矛盾。传统代表着历史的惰性力,发展就要创新,就要打破传统,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辩证法的,是马克思主义合理形态辩证法的体现。所以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8.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又进一步指出:“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D.两者都是辩证法
【答案】B
【解析】“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意思是说,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是绝对运动的,因此,当你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时候,它已经变化了,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条河了。“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对上述观点的诡辩,认为当你在跨过河流的时候,河流正在变化,所以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否定了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是诡辩论。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答案】A
【解析】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坚持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
C.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事物、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又避免了唯心主义的抽象性,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能够区别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但不能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坚持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但是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并不是其相对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资产阶级历史观也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重要区别点,但是不能与有的唯心主义(如黑格尔哲学也同样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相区别。
1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 )。
A.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是否承认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是否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分歧从根本上决定了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也决定了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2.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观点。回答该题,首先明确“才能”所属的范畴。才能属于知识、认识范畴。而作为认识范畴的才能,其高低“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它既不“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更不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人的才能一定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有关联,而不是没有关联。
13.(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A.辩证唯物主义
B.科学的实践观
C.实事求是
D.唯物辩证法
【答案】B
【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正是站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形成了它完整而又是严密的理论体系。
14.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 )。
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
【答案】D
【解析】实践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后又从根本上更加深刻地依赖自然界,从而实践实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1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是( )。
A.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牛顿定律
B.英国历史哲学、德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科学
C.法国唯物主义、德国经验主义、法国理性主义
D.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D
【解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理论来源。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6.20××年,会师世界杯决赛的意大利队和法国队正严阵以待,为争夺大力神杯摩拳擦掌。此时,一向有“乌鸦嘴”之称的球王贝利耐不住寂寞,直言意大利队能够夺冠,这种“咒语”令意大利的球迷心中七上八下,担心自己心爱的球队被贝利“一嘴”说死。从哲学上看,担心被“一嘴”说死的观点实质上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C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感觉和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题干中,意大利队球迷担心意大利球队被贝利“一嘴”说死,就是以贝利的个人感觉为首要,辅助以球迷自身的意识作用来决定球队的比赛结果,完全以个人感觉为第一性,而忽视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17.《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答案】A
【解析】“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看到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属于朴素辩证法观点。
18.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A
【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19.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答案】D
【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当成物质的具体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因此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0.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
A.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B.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朴素性
C.机械性、庸俗性、形而上学性
D.形而上学性、主观性、不彻底性
【答案】A
【解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和变化,表现出机械性和形而上学的特征。同时,它还具有不彻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的。
21.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把一个虚无缥缈、根本不存在的上帝作为世界的本原,从哲学倾向上说,“上帝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如果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人类之爱”,将“上帝”转化为人的主观意识,就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了。
2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 )。
A.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之一是实跋性。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2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 )。
A.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B.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C.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D.绝对真理的完美体现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它的出现,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4.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因为( )。
A.它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它们的缺陷
B.它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C.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D.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对旧唯物主义进行了科学的改造,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2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答案】C
【解析】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指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世界能否被认知。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26.《老子》的整个思想都是围绕着中心概念“道”而展开的,然而《老子》的七十三个“道”字,虽然符号形式统一,却有不同的意义。有些地方“道”是指世界存在的根源,有的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的地方“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这反映出“道”一统的人生观。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是指( )。
A.形而上学的主体
8.事物的一种法则
C.人生的一种准则
D.事物规律和人生准则的结合
【答案】A
【解析】老子之道属于西方哲学中旧形而上学的本体范畴,是超验的普遍永恒的东西。
27.“信息是与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多元论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C
【解析】多元论主张世界是由多种本原构成的。多元论实质是一元论的不同表述形式。凡是把世界归结为多种物质本原的学说,是唯物主义的多元论;凡是把世界归结为多种精神本原的学说,是唯心主义的多元论。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需要确立的关键。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说
D.科学的实践观
【答案】ABC
【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典型的特征,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变革所在,因此,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需要确立的关键。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黑格尔的辩证法
B.康德的经验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答案】AD
【解析】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特别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3.下列说法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万物皆备于我
B.吾心即宇宙
C.理在事先
D.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答案】CD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万物皆备于我”、“ 吾心即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以下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天下无心外之物
B.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
【答案】ACD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感觉和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天下无心外之物”、“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均是以个人意识和感觉作为事物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精神——上帝所创造的,为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5.黑格尔认为,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柏拉图则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下列对黑格尔、朱熹以及柏拉图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
A.都属于唯心主义
B.都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C.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都属于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AC
【解析】题中的“绝对精神”、“理”、“理念世界”,都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更不是标志客观实在的抽象物质,因此它们既不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也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一切事物当做是主观感觉或者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由于“绝对精神”、“理”、“理念世界”都属于客观精神或原则,因而三人的观点皆是唯心主义,而且是客观唯心主义。
6.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答案】ABD
【解析】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如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只有自我才是唯一存在的“唯我论”。“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是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7.世界观是( )。
A.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B.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
C.哲学家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人人都有的,不过一般人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朴素的
【答案】BD
【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是一些朴素的信念。
8.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是( )。
A.研究对象不同
B.揭示的规律不同
C.共性与个性
D.一般与个别
【答案】CD
【解析】哲学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并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研究对象不同”、“揭示的规律不同”描述的是二者的区别。
9.“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D.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答案】BC
【解析】“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充分体现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但是并不意味着意识突破了物质世界的规定、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1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表现为( )。
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C.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D.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ABCD
【解析】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并且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形而上学则是用片面、静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1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
B.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
C.马克思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D.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答案】ABCD
【解析】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以实践作为理论的动力、基础和目的,并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革命的、批判的,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不断“扬弃”已经过时的思想观点,总是解放思想,不断地从各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是科学的,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为自己活动的基础,不断地实事求是;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终目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
1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 )。
A.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它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所证明
C.它是包罗万象的“科学的科学”
D.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顶峰
【答案】AB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它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也就能够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一般说哲学是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人类思想发展的顶峰”的说法太绝对。
13.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
A.前者主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后者主张否定是外力的否定
B.前者主张否定是包含某种肯定的否定,后者主张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C.前者主张否定是对旧质的肯定,后者主张否定就是对旧质的完全抛弃
D.前者主张否定和肯定相互渗透,后者主张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答案】ABD
【解析】辩证否定认为,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相互渗透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包含某种肯定的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肯定和否定是绝对对立的,因而否定是外力导致的,是不包含某种肯定的否定一切。
14.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答案】BD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三、判断题
1.“意识是与生俱来的”这一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 )
【答案】×
【解析】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唯心主义强调意识第一性,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性。
2.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根本标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适用的真理。( )
【答案】×
【解析】马克思主义区别与其他学说的根本标志是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3.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
【答案】√
【解析】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
4.哲学即人们的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答案】×
【解析】哲学不等于一般的世界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凌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为哲学。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为哲学。
5.以辩证的眼光认识物质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
【答案】×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
【答案】×
【解析】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7.民族问题与民族的存在相伴生,只要有民族和民族差别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 )
【答案】√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民族问题与民族的存在相伴生,只要有民族和民族差别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
8.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 )
【答案】√
【解析】马克思有两个最重要的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哲学上最重大的贡献。
四、简述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1)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2)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