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东巴叙事传统的文化空间

一、东巴叙事传统的文化空间构成

“文化空间”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来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特指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内举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及仪式的特定场所,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二是泛指传统文化从产生到发展都离不开的具体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文化空间;三是在一般文化遗产研究中,文化空间还作为一种表述遗产传承空间的特殊概念,“可以用于任何一种遗产类型所处规定空间的范围、结构、环境、变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因而具有更为广泛的学术内涵”郭玉成:《中国武术传播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4页。。狭义的文化空间概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有关。2005年,我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制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其中第3条中把“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类别,并定义为“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

基于以上概念定义,我们把东巴叙事传统的文化空间分为三大类:一是在固定的时间内举行各种东巴叙事演述及东巴仪式的特定场所,如东巴祭天仪式、祭署仪式、祭村寨神仪式、祭素神仪式等,与民俗概念中的“岁时节日”相类似,但突出东巴叙事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特征;二是在非固定时间内举行的东巴叙事演述活动及东巴仪式的场所,如东巴命名仪式、结婚仪式、丧葬仪式、禳灾仪式、占卜仪式等,具有人生礼仪的性质;三是东巴叙事传统得以生成的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包含村落、山川、河流等。

二、岁时节日中东巴叙事传统的文化空间

民间宗教与民间节日传统关系密切,民间宗教是民间节日的源头,民间节日是退化了的宗教。岁时节日又称为“民俗节日”“年中行事”,指按一年时序节令所举行的固定性的民俗活动。至今纳西族的岁时节日中还保留着东巴叙事传统。以一年为期,与纳西族岁时节日相关的东巴叙事传统主要有祭天、请素神、祭村寨神、祭祖、祭三多神、祭署神、小祭风、除秽、顶灾等仪式。

1.祭天

祭天仪式在纳西语中称为“蒙补”(mee biuq),纳西族自称为“祭天人”,“纳西以祭天为大”,由此可见祭天在纳西族中的重要性。纳西族的祭天以氏族为单位,分为“铺笃”“古徐”“古沾”“古珊”等祭天群,不同的祭天群举行祭天仪式的时间并不一致,相差几天。纳西族祭天传统历史悠久。元朝李京《云南志略风俗条》记载:“(么些人)正月十五登祭天,极严洁,男女幼百数,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明朝景泰年间《云南志·卷五·丽江风俗》记载:“摩些蛮,不事神佛。惟每岁正月五日,具猪羊酒饭,极其严洁,登山登天,以祈丰禳灾。”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也有记述:“其俗所正重祭天之机。自元旦至元宵后二十日,数举方止。每一处祭后,大把事设燕(宴)木公。每轮一番,其家好事者,费千余金。”清光绪年间《丽江府志稿·卷一·地理志风俗》记载:“元旦斋戒,祀白神或谒庙香。次日以后,村族党择洁地为坛,植松柏栗各一,陈豕供祭米,请刀巴(即东巴)祝嘏,名曰祭祖。”祭天一般每年有春秋两祭,以春祭为大,秋祭为小,分别称为大祭天、小祭天。祭天坛上立有三棵神树,左右两棵为黄栗树,代表纳西族女始祖衬恒褒白的父母,即天神孜劳阿普和其妻衬恒阿孜,中间一棵为柏树,代表衬恒褒白的舅父,即天神美汝柯洛。祭天程序主要包括:做米酒、修祭天场栅栏、选祭天树、舂神米、立祭天树、除秽、点香、献酒、射箭镇鬼、杀猪鸡献血、献牲、献食、用母鸡复祭等,其间要由祭天祭司“许虽”念诵祭天经书《迎接迁徙下来的人类祖先》《献牲经》《献饭经》等。参加祭天的人们手持香炷,在祭天坛前下跪祈求福泽,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庄稼丰收、人丁兴旺。

2.请素神

素神即“家神”,是保佑一家平安吉祥、人丁兴旺的保护神。请素神仪式(seel kvq)在春节正月间举行,具体时间以家中男性长者的属相日为主,如家长属蛇,则在属蛇日举行。举行请素神仪式的地点在母房内的火塘边。屋内有母柱,为一家神圣之处,上挂有素篼篓,系家神“素”的所居之处,篓内放有祭素神的神石、粮食、桥、梯、箭、旗等物,神石下压有杜鹃叶。举行仪式时素篼篓内祭品都要清洗干净。祭坛前供上一簸箕五谷、一饼猪油、猪或羊牺牲、香炷及茶、酒等,东巴念诵《给素神献牲经》《素神的药的出处来历经》,然后在素篼篓内的供品及火塘、床、母柱上倒上放有苦胆的酒水,象征施药,祈求家神保佑家人健康平安。施完药后,东巴按长幼顺序给每位家人的额头抹上一点酥油,象征素神赐福于家人。最后,东巴及家人一同吟唱《素神牲皮经》,把牺牲皮赠送给主持仪式的东巴。

3.祭村寨神

祭村寨神仪式(zzeeq wue biuq)属于村落集体祭祀仪式,在正月的属马日或属牛日举行,仪式地点一般选在能看得见村寨的附近的山顶上。仪式伊始,东巴给村寨神献上牺牲羊、牺牲鸡,并念诵《献牲经》。牺牲羊头两年不杀,第三年才杀。祭祀时在山顶竖立一根长三四米的村寨旗,村寨旗称为“柱巴伍”。东巴念诵《村寨旗的来历经》,经书叙述了最早居住于此的是“濮”人与“侬”人,最后在村寨神的帮助下夺取了这块好地方。念诵此经书是祈求村寨旗镇住五方恶鬼,给村子带来安宁吉祥。最后在东巴带领下全体村民举行村寨神许愿仪式。许愿毕,给村寨神供上煮熟的牺牲及饭,然后全体村民一起共享祭村寨饭。村民回到家后,把仪式上带回的牺牲供给火塘边的灶神。

4.祭祖

纳西族的祭祖仪式(yuq biuq)在一年中分为春祭、夏祭、冬祭三次。春祭在正月初一至初七之间选择一天举行。纳西族传统的和、尤、树、梅四大氏族的春祭日期相差几天。春祭地点在家院中的正房前举行,供桌陈放一枝代表祖先的青松枝,以及献给祖先的五谷、腊肉、酒水、茶水等,地下插五块祭猛鬼的木牌,祭祖前先要给猛鬼献上一只祭牲鸡,东巴念诵《祭猛鬼经》,意喻让猛鬼别抢祖先的供品,不要挡住祖先回家的路。念毕给祖先神献牲献饭,念诵《献饭经》,然后东巴与家人向祖先神磕头许愿。

夏祭在纳西语中称为“余补”(yuq biuq),“余”意为祖先,补为念诵。时间一般在农历六月初一至十五日内选一天。仪式地点在家院中。祭坛设在朝北方向,以示祖先从北方迁徙而来。在祭坛前插上一棵代表祖先的栗枝,供上新面做的馒头及酒、茶、粮食等供品。东巴给祖先敬上酒、香后,再杀羊做牺牲,分两次举行生献、熟献仪式,并念诵《献牲经》《献饭经》,最后东巴带头向祖先磕头祈福。祈福毕,东巴从栗树上摘下几棵栗枝,置于家中神龛前,意喻着祖先降下福泽。

冬祭因在冬月举行祭祖仪式而名,纳西语称为“此补”(cee biuq)。时间一般在农历十月三十至十一月二日中择一日。仪式轨程与夏祭相同,不同的是牺牲用猪,供品用麦芽糖,献饭要用米饭。祭牲及供品的区别与不同季节有关,比喻不同季节所收获的成果与祖先神灵共享,以此表示感恩之情。东巴经《祭祖经》如是说:“父亲抱你的恩情、母亲给你喂奶的恩情、给你在额头抹油的恩情、劳累回家还要立刻给你喂奶的恩情、用手掌给你接屎接尿的恩情、用羊皮披肩背你的恩情、手把手教你走路的恩情、嘴对嘴教你说话的恩情、事对事教你做人的恩情……”

5.祭三多神

祭三多神仪式(sai do sul)主要分为大祭、村祭、族祭三类。大祭是在三多的属相日——二月初八这一天举行,远近各民族都可以参加。地点在白沙三多阁(白岳庙),由大东巴主持仪式,供牲,敬香,磕头,祷告。村祭是以村为单位进行,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村民集中于附近山上祭三多神。七月十四日为族祭,以家族为单位,集中在某一家祭祀。祭祀仪式上诵念《祭三多神经》,并杀公鸡、供猪头肉等祭献三多神。

6.祭署神

祭署神仪式在纳西语中称为“署古”(svq ggvq)。署神是自然神的总称,总管自然界山川河流、木石鸟兽、花草虫鱼等自然界中万物。祭署规模庞大,一般要举行三天,参加的东巴有六七个,全村人参加。行祭日期一般选择每年正月或二三月的龙、蛇日。如遇久旱不雨时,也可安排祭署仪式。祭署地点在水潭或水源处。仪式程序有准备祭场,分设神坛、署坛、秽鬼寨,晚上派人守护;除秽仪式、烧天香、请董神、求威灵、杀牺牲,砍倒秽鬼树;祭署大典,迎请署神,祭献供品,杀猛妖,送猛妖,送署门卫,请署安睡;唤醒署神,开署门、娱署神,求福泽,送署神,再祭署神。祭署神期间禁吃肉,连炒饭菜也不能用动物油,献给署神的牺牲鸡只能生献,不能杀死见血,相传这与署神主管大自然生灵、不喜杀生的习性有关。仪式结束后,人们带着象征向署要回福泽的木牌画和“署巴”返回家,各家把福泽木牌画钉在天柱上,把“署巴”拴在屋后自家的“署巴树”上(村民各自在家附近认定一棵松树为自家的“署巴树”,一旦认定,不得让任何人伤害此树)。主持人家还得把祭署时用的“署门”带回家,插在自家的大门上。

7.小祭风

小祭风仪式(her sso biuq)属于消灾仪式。一般在农历三四月间选一吉日举行,共三天。仪式地点分为家中、野外。第一天为准备时间,主要在家制作祭祀所需祭木、木牌画、祭风树。当天东巴要迎请东巴教中的祖先神灵——董神、沈神,并给鬼怪施食。第二天,主人在山上或野外设一简单祭风场,供上饭菜,东巴坐镇家中念诵《祭风经》。第三天,东巴到野外祭风场主持仪式,先在祭坛前种下祭风树,以一羊、二鸡作牺牲,东巴念诵禳灾驱鬼经书。野外祭风仪式完毕后回家送祖先神灵。

8.除秽

除秽仪式(chel sul)在五月的龙、蛇之日间举行,共两天。祭场一般在村中空地或村口。头天清扫场地,制作祭木,建秽鬼门。第二天,全村人集中在祭场中给神灵及鬼类献上香及酒、茶、粮食等供品,然后用杜鹃枝和杉树枝烧起除秽火,东巴念诵《除秽经》,念毕,分派村民到村子各地烧除秽火。然后,东巴率领村民挨家挨户进行驱臭鬼仪式。东巴手持除秽火把出入各个房间,念诵《除秽经》,把藏在家中的臭鬼、秽鬼驱赶出来;其后东巴助手抱着一只用柳枝扎编的除秽马及臭鬼,主人把饭粘在臭鬼上面,以示喂了饭后让它再也不要回来。驱赶完臭鬼,众人随东巴回到祭场,杀一只羊、一只鸡作为祭牲献给臭鬼,以此表示偿还了欠臭鬼的债。最后东巴向神灵祈福,全体村民聚餐。

9.顶灾

顶灾仪式(del biuq)即预防天灾、祈求风调雨顺之仪式。在农历六月三伏天的初伏期间举行,地点在村外山冈上,时间为一日。举行仪式时,先在祭场北边立顶灾树。顶灾树是一棵高四五米的白桦树干,树下压董神石,插一把扫鬼帚、一杆有色纸旗子,前置三个代表施降灾难的木偶。东巴先给顶灾树下的董神除秽,给董神石涂上酥油,献上酒水,念诵《烧天香》《董神的来历》,念毕杀鸡献牲,以示偿还人类欠降灾鬼怪的债。东巴念诵《驱鬼经》,大意是已经好吃好喝招待了,各类降灾鬼怪不要再作祟了,在神灵的保佑下,各种鬼怪降下的灾难都顶了上去。

三、人生礼仪中东巴叙事传统的文化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东巴叙事传统是依靠民俗存在的。在东巴教盛行地区,一个人从生到死整个人生都贯穿了东巴叙事性仪式。人生礼仪与岁时节日相比,其日期不固定,且一般以个体家庭为单位举行。

1.求子

由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及农耕社会劳动力的需要,生儿育子成为社会重要的道德评价标准,同时这种习俗与纳西族传承已久的生殖崇拜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求子仪式通常是到象征男女生殖器的石头处举行。丽江山区一带也有到山上向署神求子的习俗。夫妻双双要背着祭物前往祭署处,男的背篓上插有各种竹棍、木棍,女的背着家中代表祖先神的石头。迪庆白水台纳西族在农历三月举行镇压“替罗鬼”仪式,不孕妇女要躺到野外的梨花树下,隐喻以后生子多如梨花。

2.孕期驱鬼

四川木里县俄亚乡的纳西族有为胎儿驱鬼的仪式。东巴念完《驱鬼经》后,孕妇用镰刀砍碎象征鬼的面偶,然后放到村外的喂鹰处,只有老鹰吃了面偶,才意味着驱鬼仪式圆满。怀孕妇女有诸多禁忌,如不能去深水潭及湖水、深山等偏僻地方,以免野鬼侵入,生出怪胎;不能进入结婚人家的新房;不能吃兔子肉、生姜,以免生下的孩子豁唇、歧指。在丽江地区,产妇临产前要请东巴来家中举行小祭风仪式,目的是驱赶鬼怪对产妇和即将诞生的婴儿的侵扰,确保母子安全健康。这一仪式比较简单,仅杀两只鸡为祭品。东巴在仪式上祝诵:“这家主人,今年恰逢好时好岁,鬼怪必将前来作祟,达勒阿萨命、毒鬼与仄鬼,都会前来挡生路,都会前来破坏好时与好岁。我以东巴什罗弟子的名义,谨请诸路大神降临,快把他们赶尽杀绝!”

3.命名

婴儿生下来后的第七天,就要请东巴举行命名仪式。给孩子起名时要以巴格图来推算。东巴念诵《阿美如鲁盘》(适龄产妇卜书)、《古吃徐吕》(洗头卜书)、《青蛙卜书》。按照《阿美如鲁盘》,根据产妇年龄所在方位及婴儿生属取名。也有以四季、月份、时辰命名的:头胎以八格,二胎以属相,三胎以季节,四胎以月份。

取得名字后,主人家中的长者高喊一声新取的名字,产妇替婴儿答应:“哦喂——哎……说出一句难得的话,得了一个美好的名字。愿我儿安康幸福!”命名那天产妇的母亲要向骨亲、肉亲送礼。命名时骨肉两亲都要到场。

然后向大神献熟食:把煮熟的食品放在院中的供桌上,每人拿一炷香立前,婴儿父亲以铜瓢打醋汤除秽后,长者向大神献食:在一片瓦上烧上青柏枝,婴儿父亲将每样熟食夹点放在瓦片中,并点九位大神的名字,众人齐拜。

用餐前在火塘上方向家神、胜利神、五位灶神及祖先供熟食。先让产妇吃饭,后让来送礼的人吃羊油鸡蛋蜂蜜米酒汤,再给客人吃饭。命名礼结束。

婴儿出生后新年正月初四为祭天日。生男带酒九碗,生女带酒七碗及糖果,称为“泡八日本”。祭坛拜年称为“阿素湟堆”。首先向达巴树祭献,东巴诵祝祈福,并将达巴树上一朵花作为吉祥物送给婴儿;婴儿父亲替婴儿向蒙、达、许三树磕头献供品。参见和即贵口述,牛耕勤整理:《纳西族生育、命名、成年礼习俗》,见《丽江文史资料》(第13辑),丽江:丽江县政协文史委员会1995年版,第112页。

4.结婚

男女青年结婚要请一个东巴做“素苦”仪式(请素神),所请东巴属肖要与新郎新娘相睦。结婚前一天东巴就要到新郎家做准备工作,如洗素篼箩,给新娘制作“素桥”“素梯”“素箭”等,装进素篼箩中,以示新娘已属这一家。备上天香,次日(结婚日)鸡鸣,家人就要去杀献给素神的牺牲(猪或羊),同时在院子里烧上天香,东巴诵《烧天香经》。诵毕东巴到火塘边做给素神献牲仪式,献牲后,东巴可坐在院子南面称为“笃”的“树”下(这“树”要栽两棵,扎青松,上插杉枝,高约七尺),媒人陪坐东巴左右。男女宾客要分开坐,新郎不去女方家接亲,新娘将到家,东巴要到门口去驱鬼,新娘到后,不能遽进屋,而要到屋后做一个洗头仪式,此仪式由男方请一位与新娘属肖相睦的妇人,替新娘洗头,以示新娘成为这家的成员。洗完头,新郎新娘换上新衣,到火塘前,由东巴做“巴麻巴”仪式,即用酥油抹在新人的额头上,表示这对新人成了被这家素神护佑的夫妻,新人双双要向素神磕头,并要向火塘边的“床”表示感谢。次日,新郎家要给女方送新娘的人每人一条长五六尺的蓝布(送新娘一般六人,男四人,女二人),这蓝布要挂在送客的肩上,临走时主人家还要唱调子酬唱。李静生:《东巴在一年中的祭祀活动》,见《丽江文史资料》(第11辑),丽江:丽江县政协文史委员会1992年版。

5.丧葬

丧葬仪式在纳西语中称为“溪开”(xi kai)。办丧事一般有以下几个程序:放口含、送魂、洗尸、报丧、入官棺、停灵、诵念退口舌是非鬼,给死者亡灵献牲、哭丧、诀别、发灵、火化或土葬、复丧。仪式全程由一位大东巴主持,另请五六位东巴帮忙,时间根据占卜决定,一般为三天。如果死者是大东巴,则需举行规模更大的祭丁巴什罗超度仪式,以使死去的东巴抵达丁巴什罗教主所在的十八层天上。在整个大仪式中东巴要念诵近百本东巴经书,跳东巴舞,举行大小不同的仪式几十个,参加者除了死者亲戚外,全体村民也要参加。丧葬仪式期间,所有村民围聚在庭院中间,烧上大火,边跳边唱“默喂达”,丽江六区一带则跳“窝仁仁”(又叫“热美蹉”),领唱者是村内有名的民间歌手,内容主要是叙述死者为人高尚、治家有方、子女成器、家庭和睦、与人为善等,一直唱到通宵达旦。

6.超度

超度仪式在纳西语中称为“希务”(xi wul),又称复葬,即举行第二次葬礼。时间一般在举行完第一次葬礼后次年的十一月初四,请原主持开丧仪式的主祭东巴及其助手,举行为期四天的超度仪式。程序主要有:第一天,布置祭坛;第二天,做给亡灵擀披毡仪式,杀猪祭死者,以作领路猪;第三天,超度死者亡灵,孝子孝女献牲,做洗马仪式;第四天,把代表死者亡灵的木偶寄放到岩洞里,俗称“武金”(ngv jji)。超度仪式的目的是把死者的灵魂送回北方祖居地,《送魂经》是仪式中重要的经书,记录了死者所在家族的送魂路线。超度仪式中有个东巴要扮演“阿古”——充当人鬼之间的媒介。

7.大祭风

超度仪式因死者情况不同而不同,如超度情死者仪式要举行大祭风仪式,纳西语称“夯拉勒克”,又译为祭风仪式,即祭风流鬼,风流鬼为殉情者的游魂。如果对这些游魂不进行超度,就会祸害本家及村子。男女双方家庭各请一主祭大东巴、五六个东巴助手,举行为期五天的祭仪,把情死者亡灵超度到玉龙第三国,纳西语称为“乌鲁尤凑阁”。祭风仪式在野外举行,祭场要竖三四米高的松树、桦树两棵,高树代表男性,矮树代表女性,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花纸衣挂,以此象征情死者的乐园。仪式中要制作80多张木牌画,以及风神达勒阿萨命像,念诵上百本东巴经书,东巴经典《鲁般鲁饶》就是在此仪式中念诵的。祭牲用猪、羊、鸡各一只。祭风仪式为规模较大的东巴仪式,后来发展为超度所有非正常死亡亡灵的仪式。

8.禳栋鬼

禳栋鬼仪式也是规模较大的东巴仪式,以禳灾祛病为主旨,一般在超度后一年内,或在家人生病、年成不好的情况下举行。祭场分为家中和家外,家中设有神坛,家外野地设有鬼寨。整个仪式要用3~4天时间,东巴及助手五六人需要念诵上百本东巴经,祭牲用羊、猪、牛、鸡,要邀请全村村民及亲戚参加仪式,耗费极大。禳栋鬼仪式属于复合仪式,此大仪式包含了烧天香、除秽、退口舌是非鬼、加威灵、请素神等诸多亚仪式。

禳栋鬼仪式在原丽江县境内几近失传,在三江口、无量河、俄亚、依吉一带仍有保留。著名东巴经典英雄史诗《黑白战争》就是在此仪式上吟诵。

9.退口舌是非鬼

退口舌是非鬼仪式也是在家中、家外两个场地举行,主要是通过禳除口舌是非鬼达到家庭和睦、健康平安,六畜兴旺。举行此仪式前必须先请卜师占卜,确认家中灾祸是由口舌是非鬼所为后才能举行。当卜师卜算出因由之后,主人家就得马上去请东巴,先由东巴做一个称为“补”的许愿仪式,即东巴向口舌是非鬼许下愿在收成好、养好肥猪之后做仪式偿欠鬼之债,请口舌是非鬼不要作祟。做此仪式要请全村村民和远亲吃饭,而且不能收任何礼品,因此耗费颇大。

此仪式共花三天时间,第一、二天请东巴做准备工作,诸如砍制祭木,做口舌是非鬼之四道门等。第三天天未亮人们就要到仪式场地举行仪式,要在黄栗门前杀一只山羊,松门前杀一只绵羊,“本不”(一种植物名)前杀一头猪,白桦门前杀一只鸡,表示偿还主人家欠口舌是非鬼的债。各门左右压示董神、沈神的神石。此仪式请东巴二人,用书80余本。李静生:《东巴在一年中的祭祀活动》,见《丽江文史资料》(第11辑),丽江:丽江县政协文史委员会1992年版。

10.占卜

占卜就是通过巫师或算卦人的卜算来预测事态发展前景凶吉。它只能预测,无法改变、影响、控制事物。有些占卜属于解释类,即通过解释一些生理、自然现象来预测事物的发展结果。这种解释类的占卜也称为释兆。如蛇、蛙进门,母鸡下小鸡蛋,公鸡白天打鸣,夜晚狗哭,乌鸦在村里叫,牛断角,马折腿等皆为凶兆,梦见墙内倒、房屋倒塌、大树倒下、牙齿掉意味着家中亲人有不幸。纳西族占卜的类别多,主要有骨卜(羊胛骨、猪胛骨、牛胛骨占卜)、贝子占卜、石头占卜、鸡蛋占卜、酒占卜和筷子占卜等。东巴在占卜前先要迎请主管占卜的盘孜萨美女神,并吟诵《白蝙蝠取经记》。

四、东巴叙事传统的人文地理概况

1.纳西族的人文地理环境

东巴叙事传统主要流布于滇、川、藏交会区域的丽江、迪庆州、凉山州、昌都等地。这一区域的地理空间位于云南、藏区、四川西部的接合部,纳西族人口也主要分布于这三省区交会区。这一区域又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的交叉地区,境内既有雪域高原、横断山区的生态,也有河谷、盆地、游牧或半游牧的农业生态,造就了纳西族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从文化地理环境来看,丽江处于北边迪庆、西藏的藏族文化圈,南边大理白族文化圈,西边怒江傈僳族文化圈,东边大小凉山彝族文化圈及永胜、华坪一直到川西的汉族文化圈。从历史上看,丽江与藏文化圈、大理文化圈、汉文化的交流互动频繁,影响也较为深远。方国瑜《么些民族考》从唐代至清代之间的历代政权及疆域的变化论述了纳西族的民族关系:


么些所居之地,东为雅砻江,与西川接,西至金沙江上游,与施、顺诸蛮杂居,其南则连蒙诏,而北与吐蕃交错。西川、蒙诏、吐蕃争强,么些介于三太之间,且其势微弱,已成攘夺之疆场……自唐初么些民族介于吐蕃、南诏之间,其势力消长互相攘夺,则其文化之冲突与融合亦可想象得之。今日么些之文化,受西川传入汉文化之影响甚大,而南诏、吐蕃之文化亦当有影响,又么些之文化输至吐蕃者亦有之(如食品、礼节多习之么些也)。方国瑜:《么些民族考》,见《方国瑜文集》(第4辑),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这种特殊的地域关系也对纳西族内部不同文化类型的形成产生了影响。杨福泉认为:


四川省木里县俄亚乡纳西族保留至今的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及“阿达”多偶婚恋习俗,与这一区域的封闭环境、主流文化的冲击轻等因素亦密切相关。俄亚和云南中甸县(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纳西族相对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特色,东巴教的信仰及其仪式活动在那里至今仍然比较活跃,这亦与这两个区域相对封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较轻有密切的关系。杨福泉:《纳西族文化史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7页。


人类学者罗伯特·F.莫菲在《文化和社会人类学》一书中强调:“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还是自身独立发明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90%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罗伯特·F.莫菲著,吴玫译:《文化和社会人类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2页。当然,这是人类学传播学派的主流观点,并演化为文化中心论,为后期人类学者所诟病。文化传播虽并非文化成因的唯一因素,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东巴文化中糅合了大量的藏族宗教文化因子,后期又受汉文化影响。这与纳西族所居住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东巴叙事传统的人文地理

东巴叙事传统具有同源异流的特点,这与纳西族不同支系所居住的自然环境不同也有内在关系。东巴教发源地——三坝乡所在地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历史上与藏族关系密切。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东巴教受本教影响与佛教受到吐蕃王朝重视而采取的抑本扶佛政策有关,大量本教徒逃到藏区周边地区以求发展,由此提供了与周边民族文化融合的机会。至今三坝境内仍流传着丁巴什罗与藏传佛教宁噶举派创始人米拉日巴斗法的故事,民众认为东巴教教主丁巴什罗出生地在三坝,至今仍有世系谱系流传,他们修法显灵的地方——阿明灵洞、白水台、哈巴雪山都成为东巴教圣地的地理标志。至今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不到白地,不算大东巴!”而金沙江以南的丽江(县)作为纳西族主要聚居地,地域较大,人口集中,经济发展状况比其他纳西族地区要发达,由此为东巴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这与丽江地势较为平缓,多盆地良田,玉龙雪山雄峙境内,外有金沙江天险环绕的优良自然条件也有关系。丽江境内纳西族奉玉龙山的化身——三多战神为民族保护神。加上元、明、清(前期)近五百年受木氏土司统治,客观上加强了境内民族的统一和文化的发展。民国时期丽江(县)境内出现了东巴学校、雕版印刷东巴经、东巴大法会等新生事物,这与丽江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无量河流域、泸沽湖区域在历史上处于藏族、彝族、汉族等民族环伺的境地,历史上不同民族的地方政权间相互攘夺,冲突频繁,由此这些区域的东巴(达巴)文化突出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质、强化根谱的自我认同意识,而这些文化精神通过集体参与的祭胜利神、禳灾驱鬼等仪式得以熏陶、型塑,至今泸沽湖区域的丧葬仪式仍保留着穿戴盔甲跳仪式舞的传统。

东巴文化同源异流的地域性差异与纳西族所居住地区地理环境险恶、不便于交通交流的因素也有关系。如不同区域的纳西族所敬奉的神山是不同的。丽江(县)境内奉玉龙山为神山,而三坝奉哈巴雪山为神山,三坝的东坝村民则奉格初初居为神山,泸沽湖区域则奉格姆山为神山,盐源坝境内则奉柏林山为神山,盐源县左所则奉普那山为神山。这些不同区域的纳西族在祭祀神山时,要点到周边的名山大川,如盐源县达祖村纳西族祭神山时,除了要点到本村的托雷神山外,还要点到玉龙山、格姆山、普那山、柏林山、金沙江,甚至峨眉山也在其祈福的范围内。东巴经中的神山、神海、神树、神石可能是个虚指的概念,但这些宗教观念在实践中就有具体的实指。这与汉族神话中的昆仑山、瑶池、蓬莱仙岛的概念是一样的,从《山海经》中的东南西北中五个山构成的中原地理概念,到封建帝国时期的五岳四渎、皇帝封禅,这种人文地理观念传统是一脉相承的。这说明了纳西族的祭神山传统与早期的古羌和华夏族群的人文地理观念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3.东巴叙事传统的祭祀文化空间

东巴叙事传统的祭祀文化空间一般指举行仪式的场所。这些场所既包括家庭内的建筑设施,也包含家庭外的自然环境。这些场所因为有了祭祀活动,所以具有了文化空间的特征。东巴叙事传统的祭祀文化空间既有固定的场所,也有非固定的。如祭天仪式、祭署仪式、丧葬仪式、请素神仪式、祭村寨神仪式、顶灾仪式都是在传统的祭祀场内举行,而祭风仪式、占卜仪式的地点为非固定场所。禳栋鬼、退口舌是非鬼仪式场所则为固定与非固定场所相结合,家院正房内的神坛及素神柱是固定的,而家外的鬼寨为非固定场所。祭天场一般在村落内或附近,分为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祭天场。祭天场四周用石头垒筑,场内以有松、柏、青冈树为吉,盐源县达祖村的祭天场内还建有简易小房,以供祭天期间守护者住宿。祭署场所位于出水处,为署神居住处,禁砍伐树木、污染环境。请素神在家屋内的素柱、火塘、神龛边举行。祭村寨神、顶灾仪式在可以看得见村寨的山顶举行,仪式中要竖立旗杆及顶灾树。丧葬仪式场所包括家院、母屋正房、火化场、超度仪式场、寄木偶处等多个场所。

东巴叙事传统的祭祀文化空间还涉及建筑文化空间。如请素神仪式、结婚仪式都与代表素神的母柱及其建筑形制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离开了母房及火塘,东巴叙事及仪式就无从谈起。老百姓说“东巴文化就在火塘边”。井干式建筑是纳西族传统建筑,这种建筑形制又称为木楞房。清代光绪《丽江府志稿》卷一记载:“么些蛮所居,用圆木纵横相架,层而高之,至十尺许,即加椽桁,覆之以板,石压其上,房内四面皆施床榻,中轩火炉,高与床齐,用铁锢。刳木甑,炊灶其上。”木楞房一般分为两间,中房占三分之二,为做饭、休息睡觉的重要场所。火塘位于靠后墙角边,高2~3尺,面积为2平方米。火塘内的火四时不熄,比喻家道长年不衰。火塘边靠神龛位为灶神供养处,竖一石头作为象征,吃饭前都要先祭祀灶神,以松柏、杜鹃枝来烧天香,并放上一些肉饭祭之。祖先神灵供奉在“格固鲁”(意为正上座)上方的神龛里,除了祖先神位居于此处外,盘神、禅神、素神、恒神、沃神、谷神、嘎神、华神等诸神也居于此。火塘四周为座位,兼作床榻,正上方俗称“格固鲁”,一般为家中主人或尊客所坐。偏间为储藏粮食之所。屋内有母柱,为一家神圣之处,上挂有素篼篓,系董神、沈神、天神孜劳阿普、衬恒阿孜等神灵所居处。婚丧嫁娶都要祭素神。家中老人去世,要把母房上面的瓦片或木板用长竹竿捅开,以喻死者灵魂飘逸到天上。木楞房在永宁泸沽湖区域也多有分布。永宁纳人纳人是指历史上称为“么些”“摩挲”“摩梭”的族群,20世纪50年代初民族识别中这一族群的身份分别列入纳西族、蒙古族中,但其自称中的核心词——“纳”是一致的,学术界称为“纳人”或“纳系族群”。认为人的出生、成长、去世都在家屋中完成,一个人自诞生在这个家屋后,她(他)就成为家神保佑的对象,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分子,自幼享受家庭的温馨、欢乐,成人要承担起相应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及义务,所以在母屋中举行的成年礼意味深长。纳人去世后,家人要做一个类似木楞房的小棺材,以资死者在阴间享用。

宝山石头城位于北边金沙江畔西岸,距离丽江古城110公里。石头城中居民全为土著纳西族,有近百户纳西人家。宝山石头城在元明时期曾设治所,系丽江府所辖的宝山州。宝山石头城地势西高东低,西面悬崖峭壁,高不可攀。城内城墙、台阶、房屋、街道、门槛、灶台、睡床、舂臼、推磨、桌子、凳子全是依据山势,就地取材,在原有石山的基础上琢凿而成,历几百年之功精雕细凿而成。英雄史诗《黑白战争》在宝山称为《分清白石与黑石》。举行丧葬仪式时,最后的出殡仪式,全体青壮年都要参加抬灵、拉灵,因为地势陡峭,道路狭窄,需要众人抬,后面有人推,前面有人拉,形成一个纤夫拉船一样的场面,令人震撼。有人将这些抬灵人称为“灵魂的纤夫”赵晓鹰:《行走三江——三江并流地区考察实录》,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俄亚纳西族自治乡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西南角,处在滇川两省的丽江、中甸、宁蒗、稻城、木里五县的交界处。俄亚地处无量河流域,无量河是东巴送魂路线中的必经之路。无量河在东巴经中读作“苏吉”,俄亚纳西族称作“苏喜”。俄亚民居为平顶雕楼(又称百尺楼),外墙以卵石垒墙与石块构筑相结合为主,顶层覆以当地特有的白土混合泥灰后以重锤夯实。里屋一般分为两层,上为民居,下为畜圈。虽然外观上与丽江民居迥异,但里屋设置与丽江山区的木楞房内设置并无两样。男柱、母柱、素神(家神)、灶神的神位皆有明确的位置。俄亚大村百余户人家房屋依着山势,鳞次栉比,重重叠叠,高低有序,每家每户皆可从房顶上串通而到,由此形成了平时是住宅、战时是城堡的军事设防格局。俄亚仍保留着原生态的东巴文化及一夫一妻制、多夫一妻、多妻一夫、不落夫家、“阿达”走婚等多种婚姻形态。这些都构成了东巴叙事传统的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