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诗意和远方在哪里
-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 林光华
- 1830字
- 2019-11-19 10:24:20
庄子是第一个反思语言本身的思想家。他说:“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齐物论》)他的意思是,语言不是吹过的风,说话的人肯定有要说的内容,但说什么又不是固定的,嘴皮一啪嗒,一句话就出来了,并不是句句都想好了再说,而更多是随机的。庄子说,真的有语言吗?他的意思是,人的语言真的在表达什么特别的意思吗?还是像小鸟一样,只是发出一些声音而已,能被同类听到和理解。我们肯定提不出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天天都在说话,觉得这就是语言。庄子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他觉得人们讲了太多的废话、偏执的话,只是把语言当作工具,已经偏离了语言的本质。什么意思呢?
语言本来是用来表达真理,表达道的,哪怕是日常语言,它足够生动、真实,也在道上。怕的就是这种人为制造出来的语言系统。所谓专业概念,用一种别人都听不懂的话在那自说自话,这就不是传情达意的语言,而是小鸟的叫声。有人管这叫“黑话”,谁也听不懂,只有他那个小圈子的人能听懂。
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齐物论》)庄子对当时的儒墨之争很厌倦,他不禁反思,道去了哪里?才出现了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非争论。语言去了哪里?怎么就成了辩论的工具?当我们辩论的时候,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辩论其实就是将自己的偏见扩大,而不是去融合对方的观点形成新的观点。类似成才重要,还是成功重要,当然两个都重要;类似德治好,还是法治好,当然两个各有其好。双方会找各种理由、证据来加强自己这方的立论,事实上各执一词的观点一定只是一个角度,都是偏见。
道不需要辩论,只需要理解、觉知、体验、践行。所以庄子说:“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越是小有成就的人,越喜欢辩论,因为他要将自己的成就充分地展示给别人,让别人知道,从而获得更大的满足。道就被这样的小成遮蔽了。真正好的语言、真实的语言、符合道的语言就被那些浮华的语言遮蔽了。很多夸夸其谈的语言,就把真实的语言遮蔽了。
真实的语言是什么样?庄子说:“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则阳》)就是能体现你真实本心的语言,是能触摸灵魂深处的语言,是诗性的语言。这当然不是要求我们每天所说的都是这样的语言,而是说总得有一种能抵达心灵的语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家园。”(《存在与时间》)语言是为了抵达内心,表达灵性的生命。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说的是仓颉创造了文字以后,导致米粟从天而降,鬼魂夜里号哭。说是人类创造了文字以后,一些神秘的东西就没那么神秘了,人类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与敬畏,捅破了这层皮囊,意义便没有了。天知民将饿,所以降米粟;鬼不隐,无处可藏,因此号啕大哭。语言特别珍贵,它不只是个工具,而且是我们的存在方式。你说着什么样的语言,用着什么样的语言,就说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一位读中国哲学博士的美国留学生,中文名叫笨笨,他的汉语非常好,对儒家、道家都很有体悟。他有很多惊人的观点。他说:“英语是用来谈生意的,汉语是用来谈感情的。”这是他对英语与汉语的感受。汉字是象形字,可能在表达情感上更有意境。他说你学儒家,就是要做君子,做好人。如果你人不好,就一定读不懂《论语》,理解不了儒家。儒家是一门语言,这门语言就代表君子的存在方式;道家是一门语言,这门语言就代表自由的存在方式。如果你不崇尚自由,一定也读不懂老庄。你看,这是多么有意思的语言与生存、人格的匹配。语言几乎是我们唯一表达自己、建构自己存在意义的方式。语言不一定是说出来的,也可以是绘画、音乐、雕塑,它们就是用来表达我们的人格,展现我们灵性的样子的。生活不都是在谈生意,忙生计,生活还有诗意和远方。这诗意和远方就是灵性的样子,就是体现你存在的一种语言。
有时候在公交车上看中学生,满嘴吐脏话,再看那个校服,名牌学校。他们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资源,却没有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这些学校的升学率很高,考上名牌大学的很多。他们也是那佼佼者中的一个,一般都能考上好的大学,但就是满嘴脏话,就是没有语言,也没有诗意。这样的人将来如果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地位,是不是一种灾难?传统文化体现在你说什么样的语言,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而不是体现在你会背多少古文,更不体现在你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功。
前一阵流行的话:“只要心中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我们也可以说,只要我们说着自己心灵的语言,哪里都是诗意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