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辩论怎么了
-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 林光华
- 2180字
- 2019-11-19 10:24:20
成心就是偏见,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偏执。今天很多的“杠精”,为了反驳而反驳,内心就有这种偏见,心气不平。庄子说:“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齐物论》)意思是说人随境遇而产生偏执之心,自以为正确,就一直坚持。谁都有成心,只是多少不同,程度不同。有成心,所以就产生是非。人与人的争论、矛盾,很多就是观念上的不同。尤其今天,一言不合就退群,两言不合就拉黑,都没什么深仇大恨,就是各自的背景不同,观点不同。在一些热点事件上更是如此,各有偏见,所以达不成一致意见,白白伤了和气。庄子说,成心是什么?就是如同今日到越国去,却说昨天已经到了。这早早地、偷偷地就发生在你的身上了,你还不知道。我们太习惯把成心当真理了。学科学的就觉得科学是唯一标准,学国学的就觉得国学是唯一标准,这就麻烦了,全社会都在鸡跟鸭讲,无法对话。
每个人都有成心,庄子指出来的目的当然就是要减少成心,视野越开阔,越能包容不同的观点。孔子讲忠恕之道,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理解别人。但理解别人,只是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不代表自己的偏见就消除了。能理解女博士,但还是把女博士看成第三种人。如果偏见在行为上变成偏执,就麻烦了。
当然,当我们笑别人的时候,我们很可能自己也是那个有“蓬蒿之心”的小鸟,我们自己也有可怕的偏见、成见。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可笑的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偏见体现了这种好恶,但如果被偏见牵着走,让它影响了自己人生的选择,或伤害到了别人,就有问题了。庄子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是非之争,伤了和气,伤人伤己,完全没有必要。
人时时处处有好坏之分,是因为有是非之分。是非之分从哪儿来呢?从求知来。我们都在求知。最高的知是什么?知识有层次吗?我们在求什么知?我们大多数人求的就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叫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和各种专业知识。庄子说古代人不是这样的,古代人的知识有这几个层次:
第一层是“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这样的人洞察到宇宙中还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是什么样,其实就是关于道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最完备了。第二层是“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齐物论》)。他们洞察已经有万物的世界,但万物还没有区分,也就是混沌的状态。在今天,这是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做的事,对史前世界的研究,有物,但人还没产生,还没有人的历史。第三层是“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天地万物有区别、有界限了,但没有是非之争,完全是自由自在、百花齐放的状态,这就是文化刚刚产生时的知识。庄子说,这三层知识虽然层层降落,但都还不错,到了第四层就坏了,这就是“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有了是非之分,这样就有争辩、有攻讦了,道也就残缺了。也就是庄子《天下》篇说的:“百家往而不返,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关于宇宙整体、关于道的知识我们是没有的。那时候万物一体,没有差别,没有好坏,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都值得欣赏与赞美,人们没有争端,没有好恶,那是最纯粹的最初的生命状态。
是非产生之后,人就时时处处有好坏之分了。庄子想说的,就是宇宙之初,混混沌沌的状态最美好。人一产生,立刻就有了区分,从性别、力量的区别,到价值观的区别,等级的区别。在现在这个社会,你进了商场,有一些店员对你的态度就取决于你穿什么样的衣服,刷什么样的卡,没有真正的微笑,没有内心的尊重,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消费能力。
庄子说:“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齐物论》)爱,就是喜欢、好恶的意思。很多人喜欢通过一个人的工作去判断一个人,但大家要知道,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我常去一个公园,经常看到一个清洁工大爷坐在长廊里吃东西,很瘦,吃馒头,喝饮料,没有菜,很简单。但如果没有他们,城市和公园都不会那么整洁干净,所以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这一段呼应了之前我们讲的齐是非、定标准的问题,哪一个都不是绝对公正的标准,所有的尺子都是人定的,都有它的局限性。庄子说,假如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你果真就对吗?我果真就不对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果真就对吗?你果真就不对吗?我和你或者对,或者不对吗?我和你都对吗?我和你都不对吗?我和你都不能知道是非,人本来就有不明白的道理,我能请谁来判断对错呢?找一个与你观点相同的人来判断,既然与你相同,如何能做判断?找一个与我观点相同的人来判断,既然与我相同,又如何能做判断?找一个与我和你的观点都不同的人来判断,既然与我和你都不同,怎么做判断?找一个与我和你的观点都相同的人来判断,既然与我和你都相同,又怎么做判断呢?那么,我与你及他人都不能判断是非,还能等待谁呢?比如一些比赛的评委,他们或许代表了某个领域的权威。从大的方面来看能够评判优劣,但他们也有个人的评判标准和偏好,所以做出的评判决定并非天地之间唯一的标准,世间也不存在这样的标准。如果能够领悟庄子的这个观点,很多因此产生的不理解也都会转瞬消融。
庄子对自我、他人、人与人的竞争、真理,都有清醒的认识。这是客观态度、理性精神。他提出“天倪”这个概念,就是天然的分际。通过自然去融合各种矛盾,因应变化才能无穷无尽。忘记年岁、忘记仁义才能畅游于无穷之境,把自己寄寓于无穷之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