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教育的空隙开展教育研究

在持续三个月的学生暑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基础上,2016年9月5至6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学生发展理论研究中心、班主任研修中心在常州主办了“学生暑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全国现场研讨会。这是以参加“新基础教育”实验的九所学校为主体,在上海、常州、厦门、深圳、青岛等地开展的一次协同研究。该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和相关学术成果,[1]并开始在海峡两岸的比较研究方面起步。

从2016年11月开始,持续到2017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与救助儿童会合作,发起了“你好,寒假!”项目研究活动,聚焦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该项目于2016年11月19日建立“2017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研究”微信群,后期主要通过微信平台交流信息;2016年12月16日召开小型启动会。全国陆续加入这一项目组的学校有98所。

这样的项目活动是否具有教育学的价值或教育研究的意蕴?投入于这一探索中的大学教授、科研院所的专职科研人员、校长、教师、社会人士、学生和家长,是在从事一种教育研究吗?

本章聚焦教育研究的对象、过程与结果,针对当前的教育研究观,探讨回归本源、追求扎根式教育研究的可能,探讨基于实践变革的教育学知识创生、积累、转化与传播的价值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