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勃

王勃(约650—约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后溺水受惊而死。“初唐四杰”之一。曾与卢照邻等有志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他们对五言律诗形式的建设及七言歌行的提高有较大贡献。有明人辑《王子安集》、清人蒋清翊《王子安集注》。

杜少府之任蜀州[1]

城阙辅三秦[2],风烟望五津[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4]。海内存知己[5],天涯若比邻[6]。无为在歧路[7],儿女共沾巾[8]

[1]少府:唐时称县尉为少府。之任:赴任。蜀州:即蜀地。州,一作“川”。[2]“城阙”句:写送别之地。城阙,指唐代的都城长安。辅三秦,以三秦为畿辅。辅,佐,护持。三秦,今陕西一带,本为战国时秦国旧地。项羽入长安,将它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将章邯等三人为王,号称三秦。这里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3]“风烟”句:是说遥望五津,风烟迷茫。五津,指当时蜀中从灌县以下至犍为一段岷江边的五个渡口。此泛指杜少府要去的地方。[4]宦游人:为了做官而远游的人。[5]海内:四海之内,即国境内。[6]天涯:指远隔一方的人。涯,边。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比。[7]无:通“毋”,不要。歧路:岔路,指分手之处。[8]“儿女”句:是说像青年似的让别泪沾湿佩巾。沾,湿。

滕 王 阁[1]

滕王高阁临江渚[2],佩玉鸣鸾罢歌舞[3]。画栋朝飞南浦[4]云,珠帘暮卷西山[5]雨。闲云潭影[6]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7]?阁中帝子[8]今何在?槛[9]外长江空自流。

[1]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作者探望父亲路过洪州(今属江西南昌市),参加了州都督在阁上举行的一次宴会,并作《滕王阁序》及此诗。滕王阁,唐高祖第二十二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南昌市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2]江:指赣江。渚(zhǔ主):小洲。这里指江边。[3]佩玉鸣鸾:此指滕王当年的行踪。《礼记·玉藻》:“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佩玉,古代贵族衣带上系以为饰的玉器。鸣鸾,古代皇帝或贵族所乘车的马勒上挂有状如鸾鸟的铃铛,行动则鸣。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罢歌舞:是说滕王已去,歌舞之声久已消歇。[4]画栋:指阁中彩绘的栋梁。南浦:指送别之地。《九歌·东君》:“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浦,水口。[5]西山:古名厌原山,又名南昌山,在章江门外三十里。[6]潭影:指潭中景物的倒影。[7]物:指四季景物。移:转,运行。秋:指年。[8]帝子:指滕王。[9]槛(jiàn剑):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