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专用技能人力资本形成的分析视角
- 吴冰
- 2923字
- 2020-07-09 19:27:41
2.1 人力资本理论基础
对于“技能”(Skill)这一概念,不同学科的学者有不同的诠释。本书所使用的技能概念首先与人力资本理论密切相关,故先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如下回顾。
2.1.1 早期人力资本思想回顾
学界普遍认为,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来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的《税赋论》。他认为“技艺”和土地、物质资本、劳动同等地位、同样重要,还提出土地乃财富之母,劳动乃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38]古典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则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中提出:一个工人熟练操作某台昂贵机器的技能所需花费的时间、劳动资本可能相当于这台昂贵机器本身的成本,所以技能劳动(Skilled Labour)所得报酬理应高于普通劳动(Common Labour)。[39]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Say)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将人力看作一项资本,并认为该资本由每年的教育款项累积而成。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Mill John)在《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中提出“技能与知识都是对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此后,新古典经济学家继承并发展了人力资本思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将人视为生产要素,并将人的能力分为“通用能力”和“特殊能力”,他甚至预言“一个伟大的工业天才的经济价值,可以抵偿一个城市的教育费用”。
在这一时期,以亚当·斯密、配第、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最早阐明了人力资本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中“技能”和“能力”的概念和重要性。[40]但在随后的200多年里,个体劳动依然被假定为“同质”的:劳动力的数量等同于或类似于农业生产中的土地数量和工业生产中的机器数量;而劳动者的个体技能或个体能力差异对于生产率、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因此,这一时期更多强调的是劳动的分工,而非技能的投资。[41]
2.1.2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
严格意义的人力资本理论始创于20世纪60年代,对该理论做出重大贡献并受到学界认可的包括西奥多·舒尔茨(Throdore W.Schurz)、雅各布·明塞尔(Jacob Mincer)和贝克尔等经济学家。
舒尔茨在其系列著作中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1)人力资本体现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在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2)人力资本是人力投资而形成的资本,所以是投资的结果;(3)对人力的投资会产生投资收益,人力资本是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源泉;(4)人力资本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5)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学校教育、企业培训、营养和医疗保健、择业和迁移成本等渠道。[42]
人力资本理论的数学化工作由明赛尔在其博士论文《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研究》中完成,他建立的经济数学模型中阐明了工人的工资增长和差距来自人们的教育水平差异。
完成人力资本理论体系构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他在其系列著作中从微观角度阐述了教育培训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他的经典论断包括:(1)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教育、保健、劳动力流动和移民等;(2)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内容;(3)人力资本投资既要考虑当前经济收益,又要考虑未来的经济收益。[43]
这一时期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个体的劳动不再被视为“同质”的生产要素,个体的技能差异会对生产率乃至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包括技能在内的人力资本形成主要依赖教育与培训,而所有的这些“工作准备”都属于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所以,这一时期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任务在于解释个体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而就整个社会的教育培训体系而言,这一时期的著名学者凯尔在其著作《工业主义与工业人》中仅做了如下阐述:任何一个社会只要一旦步入工业化进程,其整个教育体系就必然要与社会生产技术所需要的技能同步发展。
2.1.3 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在舒尔茨、明塞尔和贝克尔等经济学家完成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建之后,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出现了第二个高潮,主要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罗默(Romer Paul M.)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内生增长模型,他将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强调了以下内容:第一,通用知识将会产生规模经济的收益,而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生产要素的递增收益。两种效应的结合不仅使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本身产生递增的收益,也使得资本和劳动等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出现递增现象。第二,特殊知识和专业化人力资本是人类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些人力资本不仅能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而这将保证长期经济增长。第三,知识具有“溢出效应”,知识会随着资本和生产规模的增加而流动,每个企业都从其他企业获得知识溢出的好处,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知识存量的增加。[44]
卢卡斯(Lucas)在其《论经济发展的机制》一文中,提出了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卢卡斯把资本形式区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两种,并将劳动进一步区分为“原始劳动”(Raw Labor)与“专业化人力资本”(Specified Human Cap-ital)两种。他指出一般原始劳动的人力资本不是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只有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劳动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无论是罗默还是卢卡斯,他们都将原来外生的技术因素作为专用技能人力资本来研究。就人力资本而言,他们仅仅关心人力资本投资前后的影响,至于技能人力资本的生产过程,则被视为一个“黑箱”。他们认为,对技能人力资本的生产过程——教育和培训体系进行研究是教育学家而非经济学家的事;同时,对技能人力资本的衡量也局限于个体的“可雇佣性”(Employability)。
2.1.4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技能”与“技能形成”概念
纵观人力资本研究的发展演变过程,其理论经历了早期萌芽、经典理论形成和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发展三个阶段。不同时期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着重点不尽相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国外学者贝克尔根据人力资本的通用程度,将人力资本区分为通用人力资本(General Human Capital)和专用人力资本(Specific Human Capital)。在此基础上,汉密尔顿根据能力结构差异将人的能力区分为领导能力、基础能力和技术能力,并据此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企业家型人力资本(Entrepreneurial Capital)、通用型人力资本(General Human Capital)和技能型人力资本(Technical Human Cap-ital)三种类型。国内学者李忠民、马振华则将人力资本类型划分为五种,即一般型、技能型、技术型、管理型和企业家型。
不管对人力资本的类型做何种分类,学者普遍认为技能型人力资本是具有某项专门知识和特殊技能和技术的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对应的社会角色是各级各类技能或技术员工,其形成需要各投资主体以利益最大化或理性条件为前提的投资,从而使“通用性技能型人力资本”进一步转化为行业、企业所需的“准专用性技能型人力资本”和“专用性技能型人力资本”。因此,对技能人力资本投资是技能人力资本最终形成并专用化的根本途径。
根据上述对人力资本理论基础的梳理,并且为了描述的简便,本书采用“技能”作为“技能型人力资本”概念的代名词,将个体的“技能形成”作为“技能型人力资本投资”概念的代名词。所以说,本书所使用的“技能”和“技能形成”的概念首先源于人力资本理论。至于“专用技能”和“技能专用化”的概念不仅与人力资本理论相关,还和新制度经济学密切相关,这一部分的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将在下一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