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为什么不能让老虎把武松吃了?

那就让他碰到一只老虎,如果老虎把他吃了,那也是可能的,但是他一死,他心里可能出现的那些不伟大的东西,就没有人知道了。这不够过瘾。如果——我说的“如果”,也就是“假定”,假定武松没有死,而是把老虎给打死了,这就超越常规了,看他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他还是每一秒钟都那么伟大吗?他有没有害怕过啊?他有没有紧张过啊?这只有“假定”他没有被老虎吃掉才有可能探索一番的。这个办法,是一切小说情节构成的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把人打出生活的常规,折磨他,反反复复,逼得他的心理也越出常规,检验一下,他那个老样子有没有改变,看看他内心深处有什么奥秘。

施耐庵把武松送到景阳冈,干什么?就是要看看他这个英雄,有什么超越常规的心态。正是为了这个,在遇见老虎以前,他先让他喝酒,超越常规地喝。我们看到,这位武松老哥来到景阳冈下的酒店,门前的招旗就是“三碗不过冈”,意思是说,喝酒不能超过三碗。但是,武松就自以为不是普通人,往下一坐,“敲着桌子”要酒,一碗一碗地喝,连喝三碗,还要喝。店家说,不能喝了,我们这里是“三碗不过冈”。这酒叫做“出门倒”,一般人喝过三碗,一出门就要醉倒的。可武松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硬是要喝,说,喝醉的,“不算好汉”。要记住武松的这个字眼——“好汉”,好汉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的,武松觉得他不是普通人。店家好心相劝,他威胁说,你再啰唆,老爷把你的屋子打个粉碎,连桌子都给你翻倒过来。结果是他真一口气就喝了十八碗,又吃了好多斤牛肉,并没有醉。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十八碗酒,这么多,就是十八碗水,肚子也够胀的,弯腰也困难了,居然还没有醉。这可能有几种解释:

第一,当时的酒,度数可能很低,是农家的那种米酒,我猜想,类似上海那种“酒娘酒”。在《智取生辰纲》中,白日鼠白胜卖的那种酒,可以大口大口地喝,可以解渴的,有点像今天的啤酒吧。

第二,这是一种假定,吃得多,力气大。在中国古典传奇小说中,这是英雄气概的象征。孟子引告子的话说:“食、色,性也。”中国古典英雄,在这两方面很有特点。在农业社会,吃饱饭固然不容易,但是,食欲有个特点,就是很容易满足,有明显的限度,过度了,肚子就受不了,就痛苦了。但是,英雄不是普通人,在食量方面超越常人,体力才能超越常人,这就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第三,这里吃下去的,除了牛肉以外,主要是酒。酒这种食品,和一般的食品不一样,不是饱肚子的,它的特点是刺激、麻醉神经的。饭吃太多了,人会痛苦,酒喝高了,醉了,不但不痛苦,反而能把一切痛苦都忘记了;喝到神经都有点麻醉了,迷迷糊糊,打架还能打出威风来,就更加了不起。所以《水浒传》的理想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水浒传》的英雄观,在这方面颇有特点。大凡要让英雄搏击,往往就要让他喝酒;不是随便小饮,而是大喝,甚至喝得有点醉,不太清醒了,还能大发神威。

第四,酒不但能麻醉神经,而且能解放人的神经。在《水浒传》里,酒是豪杰之气不受羁勒的象征。精神不清醒了,规矩啊、法律啊、礼貌啊,都滚一边去了,人就比较自由了。鲁智深醉打山门,因为不够清醒,才不管他佛门的清规戒律。武松醉打蒋门神,因为醉了,才显英雄本色。要不然清醒地想想,蒋门神固然是坏蛋,在快活林,收取商家的保护费,你的朋友施恩,不也是仗着自己父亲的权力,收取保护费吗?除了和你武松是哥们以外,在本质上,和蒋门神是一路货。因为酒醉了,就不用费神多想了,英雄本色,也就是意气用事,或者叫做快意恩仇,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酒喝足了,平日里,社会性的约束就松弛了,人的潜在本性更能自然显现出来。酒在中国英雄的事业上是很重要的,许多英雄的心声和酒联系在一起,不过意味稍有不同,宋江浔阳楼上醉题反诗,是酒醉把掩饰了多年的豪情壮志解放了出来:“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关公温酒斩华雄,酒放在桌子上,还没有变凉,华雄的脑袋已经割下来送到统帅的帐前。现代武术中有一种拳法叫做“醉拳”。为什么要醉?就是精神更加自由,进入艺术的想象境界,是一种假定境界。

这是不是可以称作中国的“酒神精神”?当然与西方的酒神精神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梦幻的境界里,从人的心灵深处,从性灵里,升起这种狂喜的陶醉,获得力量的和精神的自由,中国和西方,可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