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国的休闲产业与休闲活动

休闲产业已经由传统狭义的娱乐行业,演化为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种功能的“大休闲”产业格局,覆盖面宽,影响力大,综合效益和关联效益突出。在中国,“十一五”规划已经将休闲列为社会消费之一,并提出“开发休闲度假”的产业方针。根据中国社科院估算,2009年我国休闲行业的核心消费大约达到1.7万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56%,GDP的5.07%。

小思考1-4

武夷山(Mountain Wuyi)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资源,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武夷山现在已经变成了世界一流的观光目的地。这是存量,但是我们需要研究增量,这个增量就是复合型发展。这里不是简单的休闲度假,还涉及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特种旅游、养生等一系列的产品。因此,武夷山一定要整合成为复合型目的地,既不是原来单一的观光旅游目的地,也不能只局限于休闲度假,一定是一个复合型发展格局。[2]

通过武夷山的案例,应如何理解休闲产业的整合发展?

1.2.1 休闲产业

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最重要的是有需求的支撑,构造了一个大的市场平台,这就意味着这个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各行各业在其中都能够各得其所。

小贴士1-4

休闲的空间维度[3]

在空间维度上,休闲涉及8个方面:一是家庭休闲,它是休闲空间的基础;二是社区休闲,它是休闲空间的放大;三是城市休闲体系,它是休闲空间的延伸;四是环城市休闲游憩带,它是休闲空间的拓展;五是乡村休闲,它是休闲空间的发散;六是异地休闲,它是休闲空间的辐射;七是网络休闲,它是新型空间的突破;八是互为空间,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总之,休闲产业就是为满足休闲需求而形成的供给体系。

1. 休闲产业的概念

学术界对“休闲产业是满足休闲需要的产业”这一点没有争议,分歧主要在于休闲产业的具体范围。由于休闲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他产业有颇多交叉之处,甚至就是其他产业的一部分。

布朗和威尔(Brown & Veal,1988)认为,休闲产业主要是指那些为满足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消费而向他们提供物品、服务和设施的组织和个人的集合。

杰弗瑞·戈比(Geoffrey Godbey,2000)曾把休闲业定义为与旅游、疗养、娱乐及游园等休闲行为有关的职业和团体组织。

于光远(2004)曾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它是休闲得以实现的条件。

马惠娣认为,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她还认为:“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边界十分模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与渗透,界定不同,称谓不同,如在我国,过去统称第三产业,经合组织称服务业。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界定,只是大致相似。”

综上所述,本书认为,狭义上的休闲产业是指主要为满足人们休闲需要而提供服务的产业,包括旅游业、餐饮业、保健业、娱乐业、影视文化业等。而广义上的休闲产业则是指能为满足人们直接与间接的某种休闲需要而提供服务的产业,其涵盖范围较广,不仅包括服务性行业,还包括为服务性行业提供设施设备、场所的第一与第二产业部门。例如,休闲农业就是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一个广泛的产业联合体。

2. 休闲产业的分类

休闲产业根据服务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休闲场所经营与管理行业;休闲活动设备与器材设计、制造业;休闲活动组织行业;休闲活动培训与训练业;服务于休闲活动中人的基本需要的行业,如酒店、餐饮行业。

根据服务的休闲活动类型的不同,休闲产业又可分为以下类型:体育休闲产业、娱乐休闲产业、保健休闲产业、旅游休闲产业、乡村休闲产业、文化体验等,见表1-2。

表1-2 休闲产业分类

table_image_17_0.jpg

3. 中国休闲产业的特征

中国的休闲产业和世界先进国家比较:在观念上,中国民众现在还没有全面的、完整的全民休闲观念;在机制上,如带薪休假制度现在并未完全落到实处;在环境上,包括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尚有差距,缺乏一些相应的休闲性的项目。

1)休闲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休闲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若按全国20%的人口参与休闲,全年人均消费2 000元计算,便可以形成近3亿人口和6 000亿元消费的广阔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比例还将扩大。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中型城市,休闲需求非常旺盛,并且呈现出持续性。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发展休闲产业都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客观上为中国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2)近距离休闲,低价位消费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受国家GDP总量偏低与个人恩格尔系数偏高的制约,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休闲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短期性和近距离。在消费价位上,大多还无法追求高价位的休闲消费。因此,当代中国人的休闲还谈不上真正的享受,尚停留在“找感觉”阶段。中国休闲旅游向来以短线见长,而人数庞大。因此,经营国内游的旅行社,其所获纯利普遍为3%~5%。

3)产业投资,民营为主

除一些公益性休闲设施,如影剧院、图书馆、体育场、博物馆、城市公园等之外,新兴休闲产业,如歌舞厅、农家乐、洗浴中心、餐馆酒楼、度假中心、休闲农庄等,其投资的主体多为民营资本。根据对长沙市休闲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查,民营资本比例高达90%以上,全国其他地方亦大致如此。

4)功能单一,产品雷同

目前休闲产业的功能主要集中于吃、住、游、玩4个方面。休闲项目共性多,个性缺少,产品相同相近,质量不高。例如,全国遍地开花的农家乐,能够为休闲者提供的主打项目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垂钓、棋牌娱乐、农家饭菜;茶楼是清茶一杯;酒吧是洋酒一瓶;歌厅及KTV则是小曲三五支。文化艺术休闲、健康疗养休闲、教育学习休闲等,总体上还处于原生状态或睡眠状态。

1.2.2 休闲活动

2008年我国新修改的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形成两个7天的“黄金周”,以及5个3天的“小长假”,老百姓生活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但总的来说,当前中国人的休闲活动单一,产品严重同质,质量普遍不高,主要集中于吃、住、游、玩4个方面。

1. 休闲生活状况

目前中国人的休闲生活还存在四大问题。

其一,休闲观念落后,情趣单一,技能缺乏。表现为“主动工作、被动休闲”,攀比成风,不重内容,商业气氛太浓,高雅休闲少,很多人的休闲方式可以说是“休得越贵族感觉越好,闲得越流行越快乐”。

其二,休闲时间增多,但休闲方式单调,休闲质量较差。很多人一放假便吃吃喝喝,或没日没夜地打牌、上网聊天、看电视等。调查显示,34%的人选择看电影作为放松休闲的方式,20%的人选择唱卡拉OK。但与此同时,93%的人承认自己平时根本不听音乐会或看话剧演出。

其三,休闲支出不平衡,城乡差别大。例如,约有8%的城市老人曾参与了休闲度假旅游,而众多农村里的老人由于年轻劳动力外流而不得不挑起繁重的农活,闲暇时间少,即使在农闲时,也大多只是和邻里唠家常、搓麻将或是赶集。

其四,休闲场所和休闲设施不足。在柏林,仅博物馆就有180多座,图书馆也有200多家。而在中国,这样的公共文化休闲场所还是太少。调查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点:在问到公众喜欢在什么样的地方打发业余时间时,35%的人选择了“家里”,还有14%的人选择了“商店”,原因是感觉无处可去。

小贴士1-5

休闲小康指数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通常当人均GDP达3 000美元以上时,社会才会对休闲消费产生强烈需求,当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时,人们才进入富裕状态。中国《小康》杂志社根据民意调查、加权统计、专家分析,并参照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发布了“休闲小康指数”。中国2011—2012年度的“休闲小康指数”为71.3。

2. 休闲活动未来发展

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应该学会“聪明地休闲”。其最高境界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1)教育性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休闲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每个社会成员对休闲价值的认识,系统地培养休闲情趣,充分地利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加速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经典名言1-2

“休闲教育是激发个人潜能以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途径。”

——美国休闲教育家琼·曼蒂(Jean Mundy)

在西方,休闲教育在100年前就被视为人生必修课,而且几乎是终身教育,并形成了分工细致、涵盖面广的完善的学科体系。美国早在1918年就将休闲教育列为高中教育内容,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休闲教育在教堂、社区学校普遍开展,即休闲教育的方式和种类更趋于多元。在我国,休闲教育尚属一个全新的领域。整个社会对闲暇时间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公民的休闲意识和休闲能力有待提升。

2)多元性

人们的休闲方式因个人的生活习惯、偏好和价值观而异,休闲活动需求呈现出个性化趋势。对个人而言,休闲只有合适的,没有最好的,不要盲目跟风,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应有自我的个性化休闲。杰弗瑞·戈比在其所著的《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指出:21世纪在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人们的闲暇时间在增多,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和带来的机遇都是跨越国界的,也是跨文化的,每一种文化都不断地在对对休闲进行构建和重构。保持世界休闲文化的多样性是大多数国家的利益所在,也是人类休闲文化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3)刺激性

惊险刺激又有极强的娱乐性和难忘的野外体验的休闲活动是智力与体力结合共同提高的益智游戏。这种游戏富含较多的娱乐和运动元素,使参与者身体得到锻炼,在玩耍中获得运动的乐趣,使原来的竞赛方式转变为智力交流的方式。例如,定向运动是一项地图和指北针的游戏,一项挑战智能和体力的运动。其魅力在于它极像军事行动,除了需要精确的判断能力外,参与者的体力也很重要,而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更是在活动中取胜的关键。

4)奉献精神

志愿者工作具有无偿性,但讲奉献、不索取并不意味着不获取利益。这种利益即为精神利益。志愿者服务是一份需要付出辛苦劳动和奉献精神的工作,由此引发的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都是志愿者认真工作后的派生物。这种服务奉献的公益活动,亦可称为回馈社会,可培养热心服务、乐于奉献的人生观,也最能善化人性、充实心灵及美化人生。

5)文化价值

瑞典哲学家皮普尔(Pieper)认为,休闲是一种思想或高尚的态度,不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也不是闲暇的结果,更不是游手好闲的结果。它是一种文化的基础、一种精神状态,是灵魂存在的条件。人类成长的历史表明,休闲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人的本体论之所在,是人“成为人”过程中的重要舞台,是人类通往美丽精神家园的适宜途径。

马克思说,人有了充裕的闲暇时间,就等于有了充分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兴趣、才能、力量的广阔空间。文化须蕴含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文化水准也从生活实践中表现,要通过休闲活动培养人健全的生活方式与态度,讲求生活品质的提高及其文化素养的孕育。

经典名言1-3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何谓文化底蕴,不过是,即使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

——台湾作家龙应台

6)高品质

英国著名思想家罗素(Russel)认为,能否聪明地休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积极休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积极地选择休闲”;二是“选择积极的休闲”,即选择有利于自身健康与全面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休闲方式,抵制消极和异化休闲。休闲品质的满意度才是真正倡导与追求的目的,不能只是强调休闲活动的次数或频率。休闲要讲求量与质的平衡,也就是休闲层次的提高,而非疏离式或迷乱式等有害身心健康的休闲,更不是破坏环境及浪费资源的活动。中国休闲学者马惠娣认为: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时间的利用的确有高低之分,高级的休闲在我看来是“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在参与的过程中,增进自己的技能与寻找自我,并从参与中悟出施与受的生活哲理。

小贴士1-6

小人闲居为不善

“小人闲居为不善”,休闲不当也会有负面影响。正如1918年,美国联邦教育局将休闲教育列为高中教育的一条“中心原则”时所言: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时间去培养他个人和社会的兴趣。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么这种休闲将会重新扩大他的创造力量,并进一步丰富其生活,从而使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相反,滥用闲暇时间将损害健康、扰乱家庭、降低工作效率,并破坏其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