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也会产生厌学心理

对于学习情绪,很多人都存在误解,即觉得乖孩子一定都是非常热爱学习的,只有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其实,这样的认知只符合普通的情况,在一些案例中,即使是乖孩子,也有可能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前文说过,学习是枯燥的长期过程,为了激励孩子对学习始终满怀热情,父母要学会激发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就是经常变换方式帮助孩子学习。如果孩子觉得远期目标遥遥无期,父母就可以把远期目标划分为短期目标,当孩子经过努力之后达到一个短期目标时,就会产生成就感,这样对学习也就会始终充满动力。从这个角度而言,不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他们都有可能对学习感到厌烦,甚至想办法逃避学习。父母无须惊讶,只要把这种现象视为正常,坦然接受即可。

固执地认为乖孩子乐于学习,会导致父母对于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都不够了解,也让父母无法有效地督促孩子学习并取得进步。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心思重,自尊心强,有了自己的想法未必会第一时间告诉父母。父母一定要多关注青少年,洞察青少年的内心状况,这样才能全方位地监管青少年,让青少年的成长更加顺利。

 

有一天,远在外地打工的小方的爸爸妈妈接到了学校老师的电话。在电话里,妈妈意外地得知儿子小方不辞而别,只留下一封信,说要去打工。得到消息,爸爸妈妈第一时间就赶回学校,找到老师。老师把小方的信拿给爸爸妈妈看:“老师,我不想上学了,请您把这件事情也转告我的爸爸妈妈。我外出打工,到春节的时候就会回家。”看着这寥寥数语,妈妈的眼泪簌簌而下:这孩子能去哪儿呢?他平日里挺听话的,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老师询问爸爸妈妈:“最近,你们家里发生过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吗?”爸爸说:“我们一直在外面打工,生活费都是按时打到小方卡上的,这次回来也是第一时间来学校还没来得及回家呢!”老师说:“建议你们回家看看有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给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据我所知,孩子平日里的确是很乖的。”爸爸妈妈回到家里,就去走访周围的邻居和亲戚,这才知道小方的堂哥最近刚刚退学去打工,小方的表姐也因为没考上大学嫁人了。爸爸妈妈想到:是不是这两件事情让小方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呢?他们无从得知答案,只能焦急地等待小方联系他们。为了保证能第一时间联系上小方,爸爸去了打工地,妈妈则留在老家。半年之后,小方终于回到家里,妈妈又惊又喜又生气,百感交集地问小方:“小方,你为什么要辍学啊?”小方说:“妈妈,上学没什么用处,你看表哥都去打工了,表姐上完高中还不是一样要嫁人。我想早点儿挣钱,给你和爸爸减轻负担。”妈妈哭笑不得:“你表哥去打工,是因为他学习实在不好。你表姐嫁人,也是因为家里没钱给她复读,其实她自己很想复读的。我和爸爸是全力支持你读书的,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在妈妈的全力劝说下,小方这才答应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对于孩子而言,多学习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青春期孩子正处于半大不小的年纪,外出打工,身体还很稚嫩,不能承担高强度的劳动,而且社会环境复杂,他们很有可能接触到复杂的人和事,辨不清方向,误入歧途。对于青春期孩子而言,最好的出路就是留在学校,这样不但可以学习,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让自己不断地成长,越来越成熟。

孩子学习的过程,就像是婴儿在娘胎里,必须经历十月怀胎,胎儿才能出生一样,学习也必须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储备一定量的知识,从而有更好的发展和成就。既然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功近利。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好孩子也会厌倦学习,因而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要多激励孩子,以保证孩子始终对学习充满兴趣。否则,在父母长期的忽视下,孩子即使原本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也会慢慢地耗尽,越来越厌倦学习。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孩子要想在学习上有出色的表现,也要具备各个方面的条件和因素,才能在学习上如鱼得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农村的父母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甚至提出读书无用论,觉得即使考上大学也未必能赚钱。这样消极的思想会给孩子带来特别负面的影响,导致孩子学习的坚定意志被动摇,也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前景失去信心和希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父母只有在孩子面前谨言慎行、端正思想和态度,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父母本身思想态度就不够端正,很容易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可能使孩子偏离正确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