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商扶贫:理论与实践
- 姚庆荣
- 8336字
- 2020-06-25 06:57:48
第二节 电商扶贫:为什么?
1995年以来,电子商务在中国逐渐扎根成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扶贫方式——“电商扶贫”应运而生。电商扶贫,是以电子商务为手段,通过拉动网络创业和网络消费,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内生性、普惠性为特征的一种创新开发型扶贫模式,对提升贫困地区居民收入、推动贫困地区传统产业升级转型都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的扶贫工作中,由于“输血式”扶贫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造血式”扶贫模式应运而生。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古训,“造血式”扶贫模式认为只有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才可以促使贫困者真正脱贫。该模式最大的优点是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打下基础、创造条件、提供支持,通过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其走上自我发展之路。电商扶贫就是“造血式”扶贫模式的一种。
一、电商扶贫兴起的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电子商务产生的重要经济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使企业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为了生存和发展,从政府到企业无不加大网络设施投入,重视电子商务的研究与应用,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全球框架的构造,以图在竞争中获得有利的地位。企业实行全球化战略,其动机主要出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寻找市场,这是大多数企业发展出口业务、开拓全球市场的首要动机。二是寻找资源,从国际市场购入生产资料,筹措资金。三是寻求政治经济体系的协调,以避免各种国际关系的变动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和地区性经济联合的贸易障碍,企业需要采取防御性对外投资,以求消除这些障碍,走向全球化经营的道路。四是提高效率。其一,通过公平竞争,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优化配置;其二,电子商务的网上服务减少了贸易摩擦和贸易障碍,也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了效率,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近些年来,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目前,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产品越发普及、创新,计算机教育走入城市和乡村每个人的生活中,商业企业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互联网与世界接轨获得资讯信息,民众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上网聊天、打游戏、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人们还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储存,监视监控,开发软件与实验室创新处理等。计算机使我们的生活真正开始与数字化接轨,与信息化接轨,让我们体验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快捷与方便。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正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自动化时代。
(三)网络的普及和成熟
根据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披露的最新数据,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经突破了40亿大关,证实了全球有一半的人口“触网”。2017年新增网民人数为2.5亿人,当中尤以非洲地区增势喜人。与欧洲相比,非洲地区的年增长率要高出20%。
此外,受智能手机和移动数据的发展推动,新增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占比也更大。2017年,有超过2亿人获得了他们的第一款移动设备。(20)智能手机是全球互联网用户的首选设备。全球76亿人中,约2/3已拥有手机,且超过半数为智能型设备,因此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地获取丰富的互联网体验。尽管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的渗透率仍低于50%,但全球移动UV数量较上年增长了4%。2018年互联网用户为40.21亿,同比增长7%;2018年社交媒体用户数为31.96亿,同比增长13%;2018年手机用户数量为5.135亿,同比增长4%。(21)由此可见,如此众多的使用者,为电子商务市场的广泛发展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互联网用户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6.3%,规模为2.11亿,城镇网民占比73.7%,规模为5.91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5.69亿,占网民总体比例的71.0%;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3.64亿。(22)
(四)完善的网络服务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物联网的出现,网上发布、网上商店、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办公等网络服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扩展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类带来了快捷、方便的生活模式。根据对互联网用户进行的最新调查,网民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依次是电子邮件、阅读新闻、信息检索、文件下载和网上聊天等。
中国的内容服务提供商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以新浪、搜狐、网易等为代表的综合性网站,这些网站的用户构成中短信资讯导向型用户占据主导地位,但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资源,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综合性网站也积极推出各类游戏娱乐类产品,只需登录其网站即可知悉。第二类是美通、掌中万维等专注于短信娱乐产品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开发和推广各种类型的短信娱乐产品方面能力较强,其用户构成以短信娱乐导向型为主。第三类是以腾讯为代表的企业,将QQ在线聊天拓展到无线沟通,在实现形式上更类似于提供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系统的娱乐产品。腾讯拥有庞大的网民资源,用户构成和业务构成既包括娱乐也包括信息资讯。这些网络服务网站的建成和发展为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兴起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五)网上支付技术的成熟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使世界传统金融业进入有史以来最深刻、最广泛的变革年代。其因有二:
第一,当今社会,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一代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网络用户群庞大。如图1-1所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69亿,较2017年年末增长7.1%,使用率由68.8%提升至71.0%,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为5.66亿,半年增长7.4%,网络购物与互联网支付已成为网民使用比例较高的应用。一方面,电子商务、社交应用、数字内容相互融合,社交电商模式拓展了电子商务业务,电商企业推出具有数字内容的多元化购物场景。在此基础上,电子商务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在协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支付机构接入网联,提高了资金透明度和网络支付的安全性,手机网民中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达71.9%。(23)
图1-1 2017年12月—2018年6月网络支付与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资料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18年6月。
第二,在线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也是电子商务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2009年,淘宝开始引入和推动“双十一”网上营销活动,历经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每年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个重要活动。2018年,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用时21秒,成交额突破10亿元;用时2分05秒,成交额突破100亿元;用时26分03秒,成交额突破500亿元;用时1小时47分,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用时12小时08分,成交额突破1500亿元;全天成交额突破2135亿元。这是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后交出的又一份答卷,再次刷新了单一电商平台单天交易的世界纪录。数据显示,开售12小时,唯品会移动端销售额占比超97%,PC端占比不到3%。(24)这直接刺激着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也直接刺激着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调整和变革。
(六)政府的推动支持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得到了领导层的高度肯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机构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涉及网络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的法律法规。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指出要“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加快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等,并重点强调跨境电商要“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电子商务标准建设得到重视,启动了“电子商务应用标准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网络支付和物流配送基础条件逐步改善;有关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标准初步形成;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另外,中国政府还积极参与电子商务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建立开通了“中俄经贸合作网站”“中国新加坡经贸合作网站”和“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网站”等平台。
2017年8月,商务部联合农业部印发《关于深化农商协作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通知》,要求开展农产品出村试点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试点,打造农产品电商供应链。2018年8月,中国电商扶贫联盟正式成立,确定了414个重点推介产品,帮助6000多种来自贫困地区的产品实现了上网销售;同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电子商务法》,鼓励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发挥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七)网民电商意识增强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网上购物以其便捷、省时、省钱和安全等特点逐步走向平民化。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69亿,相较2017年年末增长6.7%,占网民总体比例达到71.0%。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57亿,相较2017年年末增长10.2%,使用率达到70.7%。2018年上半年,我国网上零售交易额达到40810亿元,同比增长30.1%,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势头。(25)由此可见,当前,民众对电子商务的热情空前高涨,我国民众的电子商务意识大大增强。
二、电商扶贫的特点
电商扶贫的特点,就是利用电子商务对接广域大市场,来突破贫困地区市场局限,为其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脱贫提供强大的市场动力。
(一)能够提升贫困地区落后的经济环境和基础设施
贫困地区一般地处比较偏远的山区,农业人口多,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同时,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与外界联系困难。而一旦在贫困地区进行电商扶贫,就可以在网上销售产品、寻求商机,可以带动农业信息硬件、软件建设,还可以拉动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以及农业信息中介、网上农科教育、网上结算、订单农业、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活动,既可以创造一大批就业机会,又可以真正通过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活动提高贫困地区的现代化水平,提高贫困地区的整体效益。
(二)能够将贫困地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国贫困地区大部分地处偏远,生态保存完好,拥有着发达地区所稀缺的好空气和好生态。这些生态资源在传统模式下是难以转换成经济效益的,而现在有了电商平台就完全有可能使之成为现实。推进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离不开电子商务这一现代信息载体,实施电商扶贫可以补足落后地区交通薄弱和市场狭小两块短板,贫困地区天蓝、地绿、水清,大山深处有很多好东西,但是卖不出去,现在完全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将生态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
(三)能够解决贫困地区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自农村改革实行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在农户分散的小生产如何对接大市场的关键问题上,一直存在结构性缺陷。农户要么直接对接市场,要么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公司+农户”的结构下,通过中介公司去对接市场。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农户信息劣势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弱势是明显的事实。实践中,“公司+农户”结构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农户对接市场的问题。一些公司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地位,牵着农户的鼻子走,与农户争利。现在,“电子商务”这个要素的介入,打破了“公司+农户”信息不对称的结构,为农户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克服信息弱势地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和现实的手段。农户借助互联网,既可以不通过传统中介公司直接对接大市场,又可以因掌握更多的信息,在与中介公司打交道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势必有利于纠正原来的结构性缺陷。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户在自己家中,通过市场化的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可以直接对接市场。农民通过电子商务找到了产品销售的突破口,供需双方无须经由第三方中介,这以最直接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产品定价更低,买卖双方受益,打破信息不对称,建立良好的经销渠道,提高产品流通效率,从根本上打破了时空界限,打破了贫困地区地域市场的限制,对接了线上广域市场。电商扶贫借助互联网无界限的核心优势,促使农民脱贫致富。
(四)能够拓宽贫困人口就业渠道
近年来,电子商务成为提供社会就业的新渠道。电子商务为社会群体创造出了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的就业创业机会,间接带动了网络运营、物流仓储等衍生服务业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兴职业。2013年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约见马云等企业家时指出,中国网络创业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成为拉动就业的巨大推动力。中国就业促进会研究项目组联合阿里巴巴研究中心发布的《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社保研究项目报告》指出,全国网络创业就业人群中,近四成为失业人员和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农民、失业人员以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通过电商平台寻找就业机会和再创业。《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现状、问题及建议》分析报告指出,网络创业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公平就业的平台,带来了更多公平的发展机会。许多在传统就业渠道难以就业的残疾人,通过网络创业实现了就业。(26)
2014年年底,在电商扶贫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以“千县万村”计划为主体的农村战略,宣布将在随后的3~5年,投资100亿元,建立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实践证明,该计划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节约生活支出、降低农资成本,还能为创业者提供较低的门槛,发挥普惠效应。
(五)能够加快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构建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电商大数据中心,农户可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自发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对农产品类型、产量、面积等进行调整,倒逼农产品品牌化以对接市场需求,优化农业供给结构。
三、电商扶贫的价值意义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截至2017年年末,在中国13.9亿人口中,有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1%。(27)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电商扶贫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在四川雅安、甘肃陇南,电商扶贫都已成功实践,为当地的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减贫效果显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划时代意义。总体来看,电商扶贫的价值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
农业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产品则是农业的核心。近几年,农产品“买难卖难”的情况时常见诸媒体。究其原因,流通环节多、损耗大是首要因素。如何打通这条流通渠道、快速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成为当前“三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日益受到各类平台的重视,阿里巴巴B2B、淘宝网、天猫、京东、当当等均将农产品作为重要业务拓展。从江苏睢宁沙集模式、福建南安“世纪之村”兰田模式、浙江义乌青岩刘村模式、浙江丽水遂昌模式等典型案例不难看出,涉农电子商务大有可为。发展涉农电子商务,其根本目的就是利用互联网能打破时空界限、缩短流通环节、沟通供需双方等的特点,帮助农民克服原有的信息弱势,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解决“农民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问题。
以陇南市成县模式为例,地处秦巴山区的甘肃省陇南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2013年年底,全市农业特色产业面积已达1015万亩,产量达到332万吨,其中,油橄榄、花椒产量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核桃产量位列全国第2,有15个产品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但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陇南农产品“藏在深山人未识”。为此,陇南市独辟蹊径,在发展电子商务上做文章、找出路,出台了《关于推进电子商务实现集中突破的意见》。2014年开始,陇南市财政每年筹集300万~500万元作为电子商务专项资金,各县区也每年安排50万~1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电商扶贫的条件得到优化。通过电商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形式,帮助贫困户直接以电子商务交易实现增收,达到了减贫扶贫的效果。由此可见,发展涉农电子商务为信息网络时代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二)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995年以来,电子商务在中国逐渐扎根成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涉农电子商务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选择。
浙江缙云的北山村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因为该村80%以上的村民开起了网店,2017年电商销售超过了1亿元,变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吕林30多岁,从小因病全身肌肉萎缩,这让他不能行走自如,更别说创业闯荡了,日常生活只能靠母亲和兄弟接济。2010年5月,在哥哥、嫂嫂的帮助下,吕林靠着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开始了“网商之路”。在不懈的努力下,吕林网店的生意越做越顺利,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还承担起了赡养母亲的责任,这让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无独有偶,将孔明灯卖到世界90多个国家的“孔明灯大王”刘鹏飞也凭借电商,帮助同村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刘鹏飞出生于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大学毕业后,他拿着5元钱到义乌闯荡,创办了飞天灯具厂,依托电商,将生产的孔明灯卖向了世界,并连续4年全球产销量第1。2008年,他将企业迁回故乡,并把工厂化整为零,把加工环节全部转至农民家庭,以一盏小小的孔明灯带动了宁都县多个乡镇2000多名留守妇女和老人就业,每年发放工资接近2000万元,可谓“一盏灯点亮了一个县”。
(三)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区、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
为了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相继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政策,明确要求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工作;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覆盖面。在“互联网+”时代,一些贫困地区尽管可能暂时通不了高速公路,但是可以通上“信息高速公路”,把当地特有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实现就地脱贫致富。这一系列政策正有力地倒逼我国广大农村的物流、网络、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四)有效转变从业人员社会身份
电子商务不仅改造着农产品流通渠道,还改变了农民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身份。农民从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方式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转变为把网络经营当作生活来源,跟随买家的购物习惯和作息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人口中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参与者以此改变了社会身份,从农民变身为网商、工人、客服、服务商、经纪人。他们用鼠标、键盘代替了锄头,按用户网络购物时间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足不出户便能从事网销活动。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龙泉村以胡萝卜“立村”,近年来通过网络销售大获成功,目前胡萝卜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村支书刘建银说:“以前农民叫卖靠嘴,扯破喉咙也没多少人听到。如今靠手,轻轻一点鼠标,全世界都能看到。以前农民用镰刀和锄头土里刨食,如今农民用鼠标和键盘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赚到钱;对农民来说,鼠标和键盘就是农民新时期的镰刀和锄头。”由此可见,涉农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相关从业人员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身份。
(五)有效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不离土、不离网”是农民新生活的生动写照。人们在家乡安居乐业,代替过往外出打工、背井离乡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同时,通过互联网与大市场紧密连接,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拥有多样选择和实在便利,从而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以江苏沙集镇为例,和全国许多地方的农村一样,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曾经是沙集镇的常见现象,大量的“空巢家庭”“空巢村”不断出现,老人没人管、孩子没人问、夫妻长期分居,带来了诸多的社会治安问题。现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吸引了大量的外出务工者和大学生返乡从事电子商务,使上述社会治安问题迎刃而解,乡邻关系也随之改善。根据沙集镇派出所提供的数据,东风村2008年起,治安案件数量明显减少,打架、偷盗等治安案件已经销声匿迹。现在,在整个村子,人人有事干,人人有钱赚,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幸福指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