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人的心理大部分是无意识的

无意识是心理学中最引人注目的概念之一。它徘徊在我们的觉察或控制之外,但它是我们保存所有记忆、思想和感受的地方。由于无意识无所不包,因此它与意识之间存在着小部分的重叠,这部分被称为“前意识”。

如何感知无意识?

经验和感觉相互结合形成了思想。相似的思想合并共存,而不相似的思想相互对抗并在冲突中产生推动力。

心灵研究

我们一生中会产生无数的思想,而我们的大脑却没有因此越来越混乱,这是为什么呢?德国的哲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语:Johann Friedrich Herbart)认为,心灵一定动用了某种系统来区分和储存这些思想。他热衷于研究心灵是如何工作的,也想要了解为什么虽然思想一直存在——赫尔巴特认为思想是不会被销毁的,但又好像不在我们的意识之中。

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最先提出“微弱知觉”的概念,即存在于意识之外的思想。他指出我们经常会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回忆起曾经感知过的事物,例如某个场景中的细节。

思想的整合与对抗

赫尔巴特指出,思想来源于对感觉到的信息的整合。他所说的思想包含想法、心理表象和情绪状态。赫尔巴特把它们看作动态的元素——它们相互之间可以移动和影响,而这些共同组成了心灵的全部内容。他说,思想与思想之间能够互相吸引或结合,也能够互相排斥,就像磁铁一样。相似的思想,能够互相吸收和整合成更复杂的思想。

而不相似的两种思想,它们也可能互不相干地存在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逐渐衰弱,最终沉没在“意识的阙限”之下。如果两种思想是对立的,它们会在相互抵抗中产生一种力量。两种思想兵戎相见,企图将对方赶出意识之外,赶入赫尔巴特所谓的“趋势状态”,即“无意识”。

赫尔巴特认为,无意识是存储虚弱的或被打压的思想的地方。他认为思想要进入意识,必须达到一个明确的阙限,他也试图寻找一种能够解决健全的心灵如何管理思想的结构化的方法。而弗洛伊德却把无意识的机制看得更为复杂。他把赫尔巴特的观点融入自己的无意识理论中,奠定了精神分析法——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取向——的基础。

弗洛伊德:无意识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冰山

意识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顶端,只占人的心理的很小一部分,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意识的分类

奥地利神经病学家、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提出,心灵是由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构成的。弗洛伊德提出,处于活跃状态的意识只是所有心灵力量的一小部分。意识存在于容易通达的表面层次,而在意识之下是最强大的无意识。

被隐藏的海底冰山

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发展了最初的有关无意识的理论,他认为某些意识经验如创伤记忆和禁品渴望会一直藏在人的内心无意识中,并影响人们的行为。他的假设不被同时代的人认可,因为多数思想家都坚信,理性可以使人们接近所有的内心活动。按照他的观点,如果人的心理是一座冰山,意识就是露出水面的部分,只占心理活动的小部分;而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是无意识,是冰川在海平面下深不可测的部分。无意识包含着大量的观念、愿望、想法等,这些观念和愿望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却在不被人们觉察的情形下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着影响。

常见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时候,人们的行为已经自动化了,不受意识的控制,如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可以唱歌或说话,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怎样保持车的平衡;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小动作,如挠头皮、推眼镜等,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动作。那些没有被我们察觉到的事件,实际上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这是人们对刺激的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不曾被个体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通常,只有人们无法用意识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的时候,才能意识到无意识的存在。

想要让无意识浮现出来,方法有很多种。第一种方法是弗洛伊德早期提出的释梦。他曾经对自己的梦进行研究,并创作了著名的《梦的解析》一书。他提出,每个梦都代表一种愿望,意识层的愿望越不堪,在梦中就隐藏得越深或者扭曲得越严重。第二种方法是口误。口误实际上透露出人们被压抑的信念、思想或情绪。无意中将一个词说成了另一个发音相似的词,揭示出了一个人的真实感受。第三种方法是自由联想。弗洛伊德曾用自由联想法为人治疗——病人被要求听到一个词后马上说出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个词。他认为心灵是自动联想的,当隐藏的思想立刻被说出来就不会受到意识的干扰,因此这个过程可以直达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