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走向高效的教与学
- 秦红斌
- 5408字
- 2020-08-27 20:24:08
第二节 思维、记忆与心态
一、记忆
(一)认识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构、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
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把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是记忆的关键。
(二)记忆的分类
记忆可以按记忆内容、感知器官、保持时间、意识类型进行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形象记忆。这些具体形象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或味觉的形象,例如人们对看过的一幅画,听过的一首乐曲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典型的直观性。
情绪记忆。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等。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或情感内容。这些情绪或情感也作为记忆的内容而被存贮进大脑,成为人心理内容的一部分。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如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对该生的态度、行为,就是因为这一印象是与情绪相连的。情绪记忆的印象有时比其他形式的记忆印象更持久,即使人们早已忘记引起某种情绪体验的事实,但情绪体验仍然保存着。
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命题等形式为内容的记忆。如对数学定理、公式、哲学命题等内容的记忆。这类记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等特点。
动作记忆(运动记忆)。是以人们过去的操作性行为为内容的记忆。凡是人们头脑里所保存的做过的动作及动作模式,都属于动作记忆。如上体育课时的体操动作、武术套路,上实验课时的操作过程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类记忆对于人们动作的连贯性、精确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础。
以上四种记忆形式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动作记忆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逻辑记忆如果没有情绪记忆,其内容是很难长久保存的。
(三)提高记忆的方法
1.联想记忆法
所谓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由某个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的形式很多,例如:因果联想、对比联想、相互联想、接近联想、由此及彼联想、象形谐音联想等。老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联想。善于联想的人才是创新的能手。
2.刺激记忆法
这是指视觉、听觉、触觉或感觉给予大脑皮层神经元惊喜、震撼,引起大脑的严重注意、警惕、敬慕和赞叹,从而引起海马区或者说神经元网络的高度兴奋,将这一事件记入脑际,刻骨铭心,永不忘记。例如地震、活雷锋、火海救人……这种记忆方法应用到教学上,就是老师用重音或运用动作手势等方法引起学生注意,提高记忆力。教师在引起学生注意的时候可以制造突然性,使他们出现紧张或松弛的情绪。
3.音乐伴奏记忆法
在《青年参考》上发表的《大脑是怎样工作》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使右脑半球发挥作用的另一种语言学习方法是在学习语言时辅以音乐伴奏。”据说,这种方法可以将记忆的效率提高10倍。
当然,这是指有节奏的伴奏,音量要以不至于打断孩子的思路为限。这种伴奏可以使孩子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愉快地学习,也是可以一试的,但不应拿到课堂上播放,只限于在家里阅读或完成作业时使用。
4.过滤记忆法
专家证实,人的大脑每天可以接受34G的信息。每秒钟接触23个单词。这样大的信息量不可能都储存在大脑里,只能选出重要的信息储存到大脑神经元的网络中去。“筛选”就是一种“过滤”的方法,把那些无用的信息删除掉,只记忆几个重要信息。这种方法应用到教学上,就是要抓住重点传授知识、把锁匙交给学生,做到一通百通、举一反三,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程度。
5.分类记忆法
所谓分类就是归类。如按物种分类,牛、羊、马等;按颜色分类,红、黄、蓝等;按性别分类,男人、女人,雄性、雌性;按学科有语文、数学等;按偏旁分有金、木、水、火、土等。这样抓住事物的属性、特征分类记忆,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
6.重复记忆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刘勰说:“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可见“重复”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能力。所以,反复读、写是提高记忆力的重要方法。
7.突然提问记忆法
突然提问学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8.图像记忆法
把抽象的信息联系到具体的形象上来:有一种玩具,只要用手一按,玩具就同时显出字和字的读音,显出该字的模样、播放出该字的相关信息,如声音等。这样就把形、音、字联系在一起,使孩子得到的印象更深刻,记忆就牢固了。
9.快读记忆力法
一字一句地阅读,就是一个一个地记忆;快速阅读,就是整体记忆。教师应指导学生快读、多读、精读。快读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也是一把“开窍”的“锁匙”。
10.优化记忆法
在过滤基础上选择最重要的信息储存到神经网络中去。在教学方法上,给学生归纳所学过的知识点,就要把纲领性的知识告诉学生。
11.其他方法
提高记忆力方法很多,还有多动脑筋、合理安排时间、充分休息、交友记忆等,不能一一列举出来。
提高记忆的能力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开发大脑潜能来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就是深层次教学改革的锁匙。
二、思维
(一)认识思维
思维即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反应的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和概括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
(二)思维的分类
思维可以分为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辩证思维、递进思维、创新思维、转化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法又称为求同思维法、集中思维法、辐合思维法和同一思维法等。聚合思维法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方法。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相联系。聚合思维也是从不同来源、不同材料、不同层次探求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因此,聚合思维在需要从众多可能性的结果中迅速做出判断、得出结论时是最重要的。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对立统一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的;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递进思维就是对问题进一步拓展、探究下去的思维。比如特殊到一般问题的推广,公理的普适性证明等等。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这是狭义上的理解。从广义上讲,创新思维不仅表现为做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广泛存在于政治、军事决策中和生产、教育、艺术及科学研究活动中。
创新思维具体有敏感性(Sensitivity)、独特性(Originality)、流畅性(Fluency)、灵活性(Flexibility)、精确性(Elaboration)、变通性(Redefinition)的基本特征。
转化思维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晰。
(三)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
思维能力是人类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人类的一切智力活动。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激发人类创造潜能;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挖掘人类学习潜能;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激活人类思维潜能;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拓展人类探索潜能;整体思维能力可以发现人类逐步进步……
思维能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并伴随着学生的一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下列几种方法。
1.保持学生对世界应有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内在动力。只有保持好奇心,才可以发挥自己的本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去学习,去思考,去认知。
故事中,当年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暂且不去追究故事的真假,想一想每天都会有苹果掉落,但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不是因为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因为他有好奇心,见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事情积极地思考,并积极地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这是多么强有力的思维能力!
好奇心就是学生的一个个“为什么”。正是有了无数个为什么,学生才会激发出无穷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2.提升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中,不管是从图形分类、空间认知、数学逻辑、语言表达、记忆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来具体分类,还是从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整体思维能力来划分,都离不开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一颗积极思考的头脑。
要善于“留白”,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的空间。如果只关注于给学生太多知识、规矩,甚至越俎代庖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忽视“留白”的艺术与魅力,就会剥夺学生的思维空间。
3.逐步导入思维导图,加强学生的独立性
思维导图是一种运用很广、很受关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很多人极大的认可。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点就在于,一个主题下建立无数的想法分支,是发散思维最形象的直接运用。对于教师来讲,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思维导图的雏形很重要,让学生逐步去了解、去掌握、去运用,灵活用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将会更加独立自主,对于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也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这对学生而言必将受益终生。
三、心态
(一)认识心态
心态,即心理状态。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稳固的。而心理状态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统一的表现。
(二)良好的学习心态
提升学习效率,就需要心态放平,良好的学习心态有以下几点。
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习要面对许多考试、作业、任务,在完成后可能做得不错,抑或很差。但不管怎样都要胜不骄,败不馁,这样才能做得更好。
远离不良诱惑的心态。现在生活中有许多对学生有害的不良诱惑,像沉迷网络游戏、吸烟、酗酒等,这些都是有害的,许多学生都是因为这样而荒废学业。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做到远离不良诱惑。
积极的心态。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要积极去做才能做得好。在遇到难题时,学生如果连积极思考都做不到,那就很难找出解决办法,长此以往,也许就失去了一种本领。如果学生能积极思考,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可能。这不仅能让自己懂得很多知识,增强信心,也培养了一种积极的精神。如果问题确实很难,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可以主动去问老师或知道怎样做的人,这能帮助自己走出困境。这样的心态就是积极的心态。
专注的心态。上课开小差,做事不认真,这都不是良好的学习心态。不专注不仅不能学好,时间长了还会养成马马虎虎的坏习惯,会影响一生,所以专注很重要。学会专注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像做作业、做家务这样的小事就要认真做。如果连这样的小事也不能认真,那像学习这样的大事就更不用说了。
耐心的心态。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如果心烦气躁三天捕鱼,两天晒网,那会有什么收获呢?学习要有耐心,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耐心是可以培养的,其中练毛笔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既可以修身养性,也可以练一手好字。
(三)培养良好心态
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每个学生、老师、家长所关心的问题。
1.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态度最直接的制约因素。学习动机的强弱会引起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一样,对学习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只有有了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2.激发高昂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想学习好,首先要对其感兴趣。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善于启迪、诱发,学习兴趣就会日渐增浓。
3.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往往与一个人的自觉性紧密相连。坚强的意志表现为:遇事有主见,处事能果断,敢于克服困难,善于约束自己。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迎接各种挑战。
4.建立可达成的学习目标
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之分。如果害怕一下子达不到大的目标,可以先制定近期目标,每天进步一点点。只有目标合适时,学生才会对目标充满信心,并能竭尽全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5.创造和谐、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习心态有正相关的影响。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就必须创造一种亲切、温馨、相互信任支持的情感氛围和课堂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了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师生就能进入一种乐学的境界,就会感到课堂是一种享受。因为这里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有思想火花的迸发。
要用全部的情感去关心、帮助学生,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其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其长成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