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天下英雄(大小军阀)兴义兵讨伐董卓算起,到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吴为止,共计九十年时间。如果按照大约三十年为一个阶段,可以分为三国前期、中期和后期。
三国前期: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至魏黄初元年(220年)左右。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在这前后,孙权夺荆州、杀关羽,刘备举兵报仇,在夷陵大战中几乎全军覆没,不久也去世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就此确立下来,曹魏占据北方;孙吴割据江南的荆州、扬州(曹魏占据江北的荆州、扬州部分领土,所以曹魏与孙吴各有一个荆州、扬州建置)、交州;蜀汉偏居西南一隅,占有益州。
三国中期: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至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左右。曹操、刘备这些老英雄的去世带走的是一个时代,历史走进了三国鼎立的平衡期,或者说战略相持阶段。曹魏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守,孙吴和蜀汉交替进攻,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三国鼎立的格局。在北方,司马懿逐渐成为曹魏政坛上的主角,最后铲除政敌,大权独揽。在江南,孙权称帝后继续经营江南的半壁江山。在西南,诸葛亮稳定住刘备去世后的局面,开始实施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北伐计划,直到病逝五丈原。诸葛亮的继承者们继续支撑蜀汉大厦。
三国后期: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左右至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神凤元年(公元252年),雄踞江南半个世纪的吴大帝孙权去世了,此前一年,独揽曹魏大权的司马懿也去世了。孙权身后,留下的是一个权臣内斗、皇位更迭的烂摊子;司马懿去世后,接过他权柄的子孙们平叛乱、换皇帝,继续掌握大权,同时,他们渴望完成父辈未竟的事业,建立自己辉煌的功业,曹魏随之由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三国鼎立的平衡局面开始被打破。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邓艾、钟会灭蜀;魏咸煕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王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吴,持续了九十年的军阀混战终于结束,天下重归统一。
《三国之龙争虎斗》讲述的就是三国中后期的历史。相对于三国前期的历史,人们对于三国中后期要陌生一些,曹操身后,他的子孙有哪些作为?曹家的江山又是如何一步步落到司马家手中的?诸葛亮真的有“六出祁山”吗?为什么说相对于北伐,南征才是诸葛亮一生中最辉煌的战果?蒋琬、费祎、姜维这些诸葛亮的继承者们如何继续他未竟的事业?诸葛亮的兄弟子侄们又是如何演绎诸葛家族版的“三国”?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三国时,又是谁在捍卫中原王朝的北疆?经略江南五十年的吴大帝孙权晚年犯了怎样的错误,在他身后,孙吴内部又经历了怎样的血雨腥风?邓艾、钟会灭蜀,杜预、王濬吞吴,同样建立了盖世奇功,他们的结局又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对于刘禅、孙皓两个亡国之君来说,昏君、暴君的评价客观吗,全面吗?
本书着墨较多的人物是司马懿,他是三国中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司马懿作为曹魏的四朝元老,两度成为顾命大臣,一生中抗诸葛,御孙权,剿灭公孙渊,铲除政敌曹爽,最终独揽曹魏军政大权,从而奠定了三国后期的历史走向。他的子孙接过旗帜,平叛乱、破政变、杀政敌、换皇帝,代魏称帝,灭蜀、吞吴,建立了大一统的晋王朝,这一切都离不开司马懿用毕生精力打下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