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庭和读书时代

第一节 仁慈的祖父

乾隆帝的先世是声名显赫的满族爱新觉罗氏,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开国和奠基的君主。第一代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年号天命;第二代皇太极,即清太宗,年号天聪、崇德;第三代福临,即清世祖,年号顺治;第四代玄烨,即清圣祖,年号康熙;第五代胤禛,即清世宗,年号雍正。乾隆则是第六代皇帝。在他即位以前大约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干戈扰攘,风云变幻,给满族和爱新觉罗氏造成了崛起东北、驱兵入关、问鼎中原、统一全国的形势与机遇。这六代皇帝都是中国和满族中的杰出人物,雄才大略,挥斥方遒,经过长时期的奋斗,建立了有清一代的牢固基业。乾隆皇帝是在前五代皇帝已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发挥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治国才能,创造了自己的光辉事业和杰出功绩。

乾隆帝最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认为他天纵圣明,文武兼资,功德彪炳,是自己学习和仿效的楷模。而且乾隆的童年时代和康熙有一段特殊关系,被乾隆视为一生中最大的“荣遇”。以后他经常回忆这段往事,反复申述,津津乐道。

康熙皇帝统治61年,治绩辉煌,贡献极大。要大略介绍一下他的事迹,也必须写厚厚的一本书,因此,这里不能详细叙述。他一生经历许多磨炼,即位时只有8岁,南明的势力尚未完全消灭,李定国抗师于滇边,郑成功移兵入台湾,接着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的割据势力,恶性膨胀,东南和西南地方,非清廷政令所能及,康熙帝成功地对付了这些异己势力,于康熙六年(1667)擒鳌拜,夺回了权力。他毅然下削藩令,经过八年鏖战,于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不久又统一台湾,收降郑克塽。这时,南方底定,而北部边疆又因俄国入侵和准噶尔蒙古的崛起而扰攘不宁。此后,康熙帝把战略重点转移到北方,在雅克萨击败俄国侵略军,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第二年(1690),准噶尔领袖噶尔丹攻打喀尔喀蒙古,追兵南下,与清军战于乌兰布通,此后长期作战,康熙多次亲征,至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败死,从此,清政府赢得了全国范围内的长期的安定局面。康熙在发展农业生产,治理黄河、淮河、永定河,开垦荒地,赈济灾荒,减免赋税,整顿吏治等方面做了很多事情,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但他晚年的统治,政务宽纵,法纪松懈,官场腐败,贪贿之风日盛。特别是内部政争激烈,他的儿子们争夺储位,势如水火,每个企图争到储位的皇子,身边都有一群支持者,皇族和朝臣们都卷进了纷争,人心惶惶。年老的康熙,英明一世,面对儿子们的这场阋墙之争,一筹莫展,措置乖方,心中十分痛苦。弘历出生时,这场内部斗争已趋白热化。

picture

康熙帝中年时期像。

picture

圆明园《镂月开云图》,弘历幼时曾与祖父、父亲三人在此赏牡丹,此处被视为太平盛世的象征。

picture

康熙帝御书“治隆唐宋”,写尽其一生抱负。

弘历在雍亲王府长到12岁,他的祖父康熙竟还不认识他。这在一般人家说来是难以想象的,可对皇家的特殊情况来说,却没有什么可怪的。因为康熙子孙成群,孙子有97个,还有一大批孙女,很多孙儿女,他根本从未见到过,甚至连名字也没有听说过,弘历就是这样。但弘历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胤禛(雍正皇帝)决定把弘历介绍给父皇康熙,他相信康熙一定会喜欢这个小皇孙的。

弘历的机会果然来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春,正是春光明媚的一天,胤禛的赐园圆明园的牡丹台(后改名镂月开云,或称纪恩堂)鲜花盛开,胤禛恭请父皇来园,观花开宴,乘机奏进弘历的名字。康熙立即召见。这个12岁的孩子,容貌俊秀,应对得体,经书娴熟,博得祖父的欢心。康熙对他奖掖有加,爱抚备至,命将弘历养育宫中,这是对皇孙的特殊待遇。不久,康熙去热河,就把弘历带在身边。弘历和祖父一起生活仅仅半年,在这段短时间内,祖孙朝夕相处,感情很融洽。康熙在畅春园时,弘历住在园内澹宁居;康熙在避暑山庄,弘历住在山庄的万壑松风,离康熙的寝宫不远。康熙读书写字,批答章奏,接见官员,传膳设宴,弘历都不离左右,甚至讨论军国大事,都毋庸回避。年老的康熙和年幼的乾隆,祖孙二人,形影不离,关系十分亲密。所谓“日觐天颜。绨几’书,或示章句;玉筵传膳,每赐芳饴;批阅章奏,屏息侍旁;引见官吏,承颜立侧”[1]。有一次,弘历看康熙写字,他很喜欢祖父的书法,却又不敢索要,康熙看透了这孩子的心思,说:“你喜欢我的字吗?给你写几张罢!”就书写了长幅一、横幅一、扇面一,弘历高高兴兴地拿上,送给父亲珍藏起来。又有一次,康熙泛舟湖上,御舟停泊亭旁,弘历正在岩壁间游玩,望见御舟,急忙奔跑过来请安。康熙担心他跌倒,在船上高喊他的名字,要他小心慢走。这些情景在弘历脑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60年后,乾隆回忆说:“即今步履偶借扶,那复腾跄健如昔。白头宫监消磨尽,只有岩松足为质。左右无人知此者,六十年遥迅瞬息。而我勿言更谁言,永勖惕乾酬祖德。”[2]祖孙一起在湖上垂钓,老皇帝吩咐弘历将钓得的鱼送给胤禛。胤禛等皇子随康熙来热河,各有自己的赐园,胤禛的赐园在狮子园。每隔十天半月,康熙就让弘历回狮子园去看望父母。也许是由于弘历的缘故,有一次康熙驾幸狮子园,在园中进膳,指名要看看弘历的生母,这是格外的恩荣,由胤禛的嫡福晋带领乾隆生母钮祜禄氏进谒,康熙端详了很久,连称“果是有福之人”。乾隆晚年的诗中还提到背诵书文的往事:“忆幼龄经读爱莲,濂溪义解圣人前。”诗注说“时扈从皇祖来山庄,曾于观莲所命诵《爱莲说》,并陈义解,皇祖深喜之。今余年七十有七,荏苒时光已六十有五年矣”[3]。《爱莲说》是周敦颐写的文章,简短清新,寓意深远,旧时常作为童蒙课文。周敦颐号濂溪,乾隆在康熙面前背诵并讲解周敦颐的文章,故诗云“濂溪义解圣人前”。

康熙喜欢弘历,不仅他有过人的文才,而且娴熟武事,小小年纪,已能驰马挽弓,“或命步射,以示群臣,持满连中,皇祖必为之色动”。康熙命善用火枪的皇十六子胤禄教弘历使用火枪。初次练习,胤禄在一百步外缚一羊,弘历一发毙羊,康熙知道这个优异成绩,十分高兴。后来,康熙去南苑狩猎,亲自在南衙门宫门口考查弘历的枪法,竖立的靶子较远,弘历还是个孩子,抬不动沉重的火枪,枪中放置的子弹火药较少,因药少力弱,枪子未能达到靶子,但落地后反弹,仍打在靶子上。康熙很高兴,大加称赞,还赐给一枝“旧准神枪”,乾隆视为至宝,一辈子保存着祖父所赐的神枪。[4]

picture

乾隆帝射熊图。

弘历还跟康熙去围场狩猎。他们进入永安莽喀,康熙用火枪击中一熊,熊倒地很久,康熙以为熊已被打死,命侍卫带领弘历去射箭,本意要让弘历博得“初围获熊”的美名。不料弘历刚上马欲进,熊突然起来前奔,康熙急忙发枪将熊打死。这段危险的经历让老皇帝捏了一把汗。他还帐后告诉随驾的和妃说:“这孩子的福气比我要大,如果他早一点上马走过去,熊起马惊,会发生什么乱子啊!”这位和妃是康熙晚年心爱的妃子,在弘历养育宫中期间,和妃尽心地照料孩子的起居生活,乾隆十分感激她。和妃活到86岁,死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乾隆即位后,尊她为温惠贵太妃,礼敬甚隆。

自从猎熊遇险后,康熙不再让弘历去冒险了。有一次,围中出现老虎,康熙命皇二十一子胤禧去猎虎,弘历请求同去。康熙坚决不放,摸着弘历的面颊说:“这次你不能去,等我去的时候,才能带上你。”

康熙和乾隆之间确有一段亲密关系,甚至雍正传位给乾隆的遗诏中也说:“圣祖仁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有人据此推想:是不是康熙因钟爱弘历,故而传位给胤禛,使弘历子承父业,以后可继登帝位,甚至朝鲜使臣在雍正即位后一个月,听到一种说法,康熙病危时对阁老马齐说:“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5]这种说法,似难成立,因为康熙年近七旬,钟爱幼年子孙是老人的常情,康熙晚年身边经常有子孙陪侍,弘历只是其中的一个,且陪侍时间较短,只有半年。有的子孙,陪侍时间更长,也得到宠爱。如康熙的幼子,皇二十四子胤祕,比乾隆小5岁,据雍正说:“素为皇考所钟爱”。还有皇二十一子胤禧,只比弘历大8个月,骑射出色,文才亦佳,康熙曾命弘历向胤禧学习射箭。康熙最钟爱的孙子应是废太子胤礽的第二子弘皙,时弘皙已成人,作为皇长孙,地位与众不同,且他的人品、才能,远近称赞。据朝鲜国的使臣说:“皇长孙(即弘皙)颇贤,难于废立。”又说:“或云太子之子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云矣。”[6]弘皙必定和康熙有一段更为亲密的关系,且贤名闻于异国。如果挑选储君要考虑第三代继承人的话,膺选者更可能是成年的弘皙而非童稚的弘历。朝鲜使臣听到的话可能是新皇帝雍正为证明自己继承的合法性而制造的舆论。


注释

[1]《御制文二集》卷一二,《避暑山庄纪恩堂记》。

[2]《御制诗四集》卷九一,《晴碧亭忆旧》。

[3]关于这段背诵《爱莲说》的故事,系据《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三,《荷》,乾隆朝《清实录》亦有此记载。但据同集卷九十一《游狮子园》则称:“康熙六十年,予年十一,随皇考至山庄内观莲所廊下,皇考命予背诵所读经书,不遗一字。时皇祖近侍,皆在旁环听,咸惊颖异。”这两次同样在观莲所背书,一是11岁时在父亲面前背诵经书,另一是12岁在祖父面前背诵《爱莲说》。不知是两次背书还是同一次背书而记忆有误。

[4]《御制诗五集》卷七六,《题旧准神枪》。

[5]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一册,4378页。

[6]同上书,一〇册,4323、43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