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840年以前的世界和中国
第一节 1840年以前的世界形势
一、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是世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峰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世界的各个角落充满着斗争,资产阶级革命,封建主对革命的反攻,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掠夺,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以及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这一切构成整个19世纪历史的中心。在这时,封建的中国开始被卷入到世界旋涡里,外国侵略者和中国统治阶级勾结在一起,吮吸着中国人民的血汗,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世界资本主义的曙光早在14世纪便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中开始透露,当时佛罗伦萨和意大利的一些城市中出现了第一批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随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逐渐成长起来。
资本主义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必须克服如下的一些困难:首先,要寻觅到一批失去了生产资料而准备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工人;其次,要积累足够的资金以便建立较大规模的资本主义企业;最后,为了推销产品,必须打破中世纪狭隘市场的障壁。西欧国家的政权曾经采取一系列的暴力措施来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
西欧国家的原始积累时期大体上是从16世纪到18世纪,甚至一直延续到19世纪。当时,西欧的土地上发生了恐怖的大掠夺,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被赶走,变成无产者,他们的土地变成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和牧场,他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变成用来扩大资本主义企业的资金。掠夺殖民地也是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美洲、非洲、印度以及其他许多地区都曾经是掠夺的对象。掠夺殖民地有各种形式,有的是大量利用殖民地的奴隶劳动,驱使奴隶去开矿、种地,因而贩卖黑人奴隶成为当时最赚钱的事业;有的是进行掠夺式的海外贸易,这种贸易的利润可以高达百分之几百。16世纪以后的一二百年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彼此间展开了争夺海外贸易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英国是最后的胜利者。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关系就是这样通过原始积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6世纪末和17世纪发生了尼德兰(荷兰和比利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更为深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延续到1660年。这次革命首先是由苏格兰农民反对国王查理一世而引起的,接着反对国王的浪潮席卷全国。1640年出现了农民和手工业者起义的高潮,国会中大部分议员和城市工商业者也卷入了反对国王的斗争中,不久国王被逐出首都——伦敦,国王军和国会军之间发生了两次内战。在战争中,出身于中等贵族的革命家克伦威尔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击败了国王的军队,英王查理一世被判处死刑,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但是在革命中获得利益的大资产阶级随即又向封建君主制度妥协来反对革命民主派。1660年大资产阶级发动政变,拥戴查理二世登上英国王位,结束了革命。
当然,这次革命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正是16世纪、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在这次革命中,封建特权受到一定的打击,例如,取消了“骑士领地制”,废除了对国王应尽的封建性义务。受益的当然不是人民大众,而是地主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的工业出现了高涨,新企业大批地建立起来,地主的土地经营也按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到了18世纪,英国已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它拥有大批的新企业、雄厚的资金、广大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建立在手工劳动基础上的手工工场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市场对于商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资本家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要求提高生产力,扩大商业,这样就给机器的使用创造了条件,从而进入了所谓的“产业革命”时期。首先是1733年加伊发明织布机——飞梭,随后1765年哈格利夫士发明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85年加特莱特发明自动织布机。特别是1784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开始使工业摆脱对自然能源的依赖,它为拥有许多机器和大量工人的大工厂的出现创造了前提。与此同时,运输、冶金、煤矿等的生产技术方面也有了巨大跃进。机器生产首先在英国推广这并不是偶然的,英国人发明了一系列机器,这并不是由于他们比其他各国人民更聪明些,而是因为英国比较早地扫除了封建障碍,它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得更早些、更快些,前述的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拿蒸汽机来说,早在1763年俄国包尔松诺夫就曾经发明了蒸汽机,但在当时沙皇统治的社会条件与生产条件下,即使已经发明了,蒸汽机也不可能被应用与推广。由此可见,产业革命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是18世纪以前英国的情况。
法国的社会发展程度是仅次于英国的。17世纪资本主义关系已经渗透到法国的农业和工业中:在农村里,已出现了富农、贫雇农和资产阶级化的地主;在工业上,正处在手工工场的阶段;在对外贸易上,法国一直是英国的强有力的竞争者。但18世纪初发展到顶点的法国专制制度开始变成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封建政权蛮横地干涉着工商业者的活动,用苛重的捐税压抑农民和工商业者。法国封建制度的危机日益显露,18世纪中叶以后,农民起义和工人罢工连续不断,革命形势逐渐形成。
在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直接影响下,出现了以狄德罗、卢梭、米列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城乡贫民的思想代表,他们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为革命的发动做了思想准备。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巴士底狱,开始了法国的革命。随后,革命烽火传遍全国,这个革命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直延续到1794年。
革命的第一阶段(1789年7月—1792年8月)是立宪政体时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贵族利益的斐扬派利用人民起义高涨的时机控制了立宪会议。立宪会议通过了“八月法令”,制定了具有反封建进步意义的“人权宣言”,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信念。这些措施的结果归根到底是有利于大资产阶级的,在革命中付出了热血的工人、农民仍是一无所获,农民的废除封建地租的要求没有实现,工人则被宣布为“消极公民”,不能参加选举。这样,工农的反抗仍延续下去。斐扬派认为革命已结束,而人民群众认为革命才开始。
这时候,法国国内反革命势力到处猖狂活动,国王企图逃跑,勾结外国势力来镇压革命,四邻的封建国家要扑灭“革命的瘟疫”,奥地利与普鲁士对革命的法国发动了侵略战争。1792年8月,人民群众起来推翻了君主政体,囚禁了国家叛徒国王路易十六,并英勇地打退了外国侵略敌人,法国宣布为共和国。
革命的第二阶段(1792年8月—1793年5月)是共和政体时期。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控制了新产生的国民公会,人民群众强迫国民公会判处国王死刑。这时法国的处境非常恶劣,国内许多地方发生君主派的叛乱,国外由英国所策动的全欧反法同盟包围着法国,国内经济在外国的封锁下日益恶化,粮食缺乏,投机商人乘机取利,人民生活陷于绝境。人民要求实现镇压投机活动的“最高限价”政策,吉伦特派坚决反对人民的要求,成为革命发展的绊脚石。1793年6月,巴黎工人包围了国民公会,逮捕了吉伦特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各宾派执掌了政权。
革命的第三阶段(1793年6月—1794年7月)是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雅各宾派执行了革命的政策,把从前被地主夺去的公社土地还给农民,用优惠的条件把从国王、教会、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卖给农民,无偿地废除了封建义务,实行了普遍最高限价,并制定了法国革命史上最民主的宪法。这些措施加强了革命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联盟,鼓舞了人民的革命热情,战胜了国内外的反革命势力,保障了法国的独立自由,把法国革命推进到资产阶级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峰。但是,随着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雅各宾派为内部的派别斗争所削弱。1794年7月发生了大资产阶级策划的反革命政变,摧毁了雅各宾派专政的一切机构。大资产阶级的反革命专政开始。
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最典型、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横扫了法国封建制度,给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次革命的影响远达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列宁评论这次革命说:“它为资产阶级做过的事这么多,以至赐给全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整个19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帜下走过的。”[1]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就进入了拿破仑统治欧洲的时期。拿破仑靠着大资产阶级和军队中上层分子的支持而建立了独裁政权。这个独裁政权保留了有利于大资产阶级的某些革命成果,并把革命时期反对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变成了侵略外国的战争。19世纪就是在这种残酷的战争中开始的。最初,拿破仑的军队战无不胜,征服了除英国以外的整个西欧。但接着拿破仑侵入俄国的时候,在俄国人民的英勇反击下,全军溃败,拿破仑帝国也招致了可耻的覆灭。1814年,战胜国英、俄、普、奥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安排了欧洲的局面。各国封建势力东山再起,但历史在急剧前进,法国以至欧洲的资本主义关系在迅速发展,封建主尽管费尽心机,却不可能把法国和欧洲拖回到革命以前的旧秩序里去。
二、19世纪前半期的世界各国
19世纪初,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它的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如煤产量1795年为1 000万吨,1836年增加到3 000万吨,生铁产量1800年为19﹒3万吨,1840年增加到140万吨,特别是纺织业发展更快,到19世纪30年代全行业都使用了蒸汽机,仅仅以加工的棉花计算,18世纪70年代是500万磅,1841年增加到52 800万磅。恩格斯在1844年谈到英国工业时说:“六十年至八十年前,英国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城市很小、工业少而不发达、人口稀疏而且多半是农业人口。现在它却是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的国家了:有居民达250万的首都,有许多巨大的工业城市,有供给全世界产品而且几乎一切东西都是用极复杂的机器生产的工业,有勤劳而明智的稠密的人口,这些人口有三分之二从事于工业”[2]。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马克思指出:“1825年危机;1826年,棉业工人陷于大穷苦中,发生暴动;1827年稍稍好转;1828年,蒸汽织机的使用与输出大增加;1829年,输出(尤其是对印度的输出)超过以往各年;1830年,市场过充,大危机;1831年至1833年,在继续的不振中……1835年,大繁荣……1837年与1838年营业不振,危机。1839年,复兴;1840年,大的萧条,暴动,军队出而干涉。”[3]英国资产阶级企图摆脱经济危机,在国内加紧压榨工人阶级,在国外加紧掠夺殖民地。因此,国内工人斗争加强,紧随着1832年国会中选举制度的资产阶级性改革以后,1836年就爆发了英国工人阶级为实行“宪章”而进行的斗争。“宪章运动”延续十多年,这是无产阶级第一次独立地和资产阶级进行的战斗,列宁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上形成了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4]。正是在这个时候,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着手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体系。
由此可见,在中国近代历史开始的前夜,英国资本主义矛盾已经显露,资产阶级正陷在周期性的经济恐慌中。为了避免危机,英国发动了一系列掠夺殖民地的战争。1817年到1826年英国在印度征服了许多新地区;1824年侵占了东方重要战略据点新加坡,同年以武装力量侵入缅甸;1838年威胁伊朗订立不平等条约;1839年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1840年,又以查禁鸦片问题为借口武装侵略中国。英国资产阶级的这些侵略活动都是英国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法国自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虽然反革命波旁王朝复辟了,但是资本主义关系在迅速地发展。生铁产量方面,从1814年的10万吨提高到1840年的35万吨;煤产量方面,从1831年176万吨提高到1847年的515万吨;棉织业产量方面,从1815年到1840年增加了3倍。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情况下,1832年和1848年先后发生了两次革命,反革命的波旁王朝和奥尔良王朝被革命浪潮打得粉碎,1848年在人民群众革命高涨的时候成立了第二法兰西共和国,以后就进入了拿破仑第三统治的时代。
19世纪前半期的德国比英法要落后,当时在经济上德国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特别是19世纪30年代,生产的各个部门已开始使用机器。但它在政治上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德意志联邦”中有38个独立王国,各自为政,这种情况严重妨碍着资本主义关系的生长。19世纪40年代,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已经移往德国,德国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这次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推翻德意志诸王国,把德意志变成统一的国家。在革命面前,德国资产阶级显得非常怯懦,一方面因为它和容克地主有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因为当时德国工人阶级力量已壮大起来,1844年西里西亚工人曾发动起义,德国资产阶级害怕工人的力量,宁肯和封建主联合。所以在1848年的德国革命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人民群众,当时人民还没有充分组织起来,因而德国封建主拉拢了资产阶级能够把政权保持在手中。至于德国对东方的关系,由于本身的落后,还不能起重大作用,只有在70年代德意志帝国统一、德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以后,它在东方的作用才越来越显得重要。
19世纪前半期的俄国比西欧国家更落后些,在打败拿破仑以后,俄国以神圣同盟领袖的资格监视着欧洲的革命。在国内,沙皇政府执行着反动的政策,企图保持农奴制与专制制度。农民受着农奴法的束缚,工厂里的工人也大部分是农奴身份。尽管如此,资本主义关系仍在逐渐发展,棉织工业中已开始应用机器生产。19世纪前半期的俄国还不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只有少数进步贵族(十二月党人)曾经在1825年发动了反对沙皇制度的起义,这次起义被沙皇政府所镇压。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直到20世纪初才爆发。由于中俄疆界相连接,俄国和中国的关系很早就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前,中俄两国商人长期进行着频繁的交易,那时候两个国家虽然也有一些商务、界务纠纷,但是两个国家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当时俄国和中国的经济条件都还不可能产生资产阶级侵略性的对外政策。
此外,美国早在1774—1783年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独立战争以后,就建立了共和国,这给美国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一直到19世纪初,美国在经济上仍很落后,人口只有二三百万,特别是在南部诸州,奴隶制度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欧洲移民大量迁入和西部的开发,资本主义在美国东北部和西北部发展起来。如美国机械纺织的纱锭数目,1805年仅4 500锭,1815年增至15万锭,1825年增至80万锭。尽管如此,美国南部的奴隶制经济结构仍构成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直到60年代南北战争之后,方才扫除了这个障碍。19世纪初期的美国,在经济上还赶不上英法,但它对亚洲国家的贸易却很活跃。在鸦片战争中它积极追随英国之后,成为英国资产阶级侵略中国的主要帮凶;1849年又和夏威夷签订通商条约;1854年美国舰队开到日本,和日本订立《神奈川条约》。这些活动表明:美国资产阶级在它刚刚发展的时期就显露了对亚洲国家的侵略野心。
19世纪初的亚洲国家都落后于欧美国家,成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对象。
早在17世纪,英法殖民者就在印度沿海地区建立了据点,并设立了东印度公司,利用这个机构做杀人致富的买卖。后来英国逐渐排挤了法国,并蚕食印度内地,到19世纪40年代,整个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也在17世纪变为荷兰的殖民地,18世纪荷兰侵略者灭亡了爪哇的马打蓝和万丹两个回教国家,并伸展其势力于外岛。英国、荷兰等国家的殖民主义者给印度、印度尼西亚人民带来的是贫困、饥饿和死亡。
19世纪初期的日本,是在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封建制度虽已在逐渐解体中,但经济上仍十分落后。19世纪50年代,日本被迫与外国订立了不平等条约,此后,日本急起直追,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成为远东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19世纪初期的缅甸、朝鲜、越南都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1824年英国武装侵入缅甸。1831年英国武装远征队的轮船开到朝鲜的古代岛,此后,法、美等国接踵而来,要求朝鲜开放口岸。法国则利用商品和传教士侵入越南,获得了特权。
19世纪的亚洲历史,可说是西方殖民主义猖獗活动的历史,也是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英勇斗争历史。人民斗争的继续发展,必然要导致殖民主义的可耻覆灭。
人所共知,中国和亚洲友邻各国,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给友邻各国以深厚的影响,丰富和提高了友邻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同样,友邻各国的文化传入中国,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开始前世界各国的情况。
试拿中国的情况加以比较,在14世纪到17世纪明王朝统治的时候,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明显地存在,而在世界范围内当时也正是世界资本主义透露曙光并开始发展的年代。17世纪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正相当于明末农民大起义和明王朝覆亡的时候,当时整个欧洲还是处于封建统治时代。因此,把16世纪以至17世纪初中国经济与欧洲各国经济相比较,中国仍处在世界先进国家的地位,至少并不是特别落后的。一直到17世纪下半期和18世纪,欧洲国家经历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而迅速前进,可是中国腐朽的汉族地主阶级却与满洲贵族勾结起来,给腐朽的封建制度注射了一剂强心针。从此,中国就愈来愈落后于西欧国家的发展。
注释
[1]转引自叶菲莫夫:《近代世界史教程》,上册,124页。
[2]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553~5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4]转引自叶菲莫夫:《近代世界史教程》,上册,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