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渐进式改革中不断发展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渐进式推进的,俗称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渐进式改革中不断发展的。

改革开放不久,由于引入了市场机制,经济开始活跃起来,物资供应逐渐丰富,特别是放开价格的改革,放到哪里活到哪里,成效显著,于是有的经济学家提出一次放开价格的思路。[1]1987年,国家体改委委托八个课题组做1988—1995年中期改革规划时,有的课题组也提出过争取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运行机制转轨的设想。[2]有人称主张上述观点的经济学家为急进改革派。但是,中国的实际情况却要求中国改革只能走渐进式改革的路子,实践也证明渐进式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唯一正确的选择。这是因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比较落后,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很低,农村大部分人仍未解决温饱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急进改革,包括一次放开价格,会带来群体利益的重大变化,容易引发社会震荡,影响社会稳定。以一次放开价格为例,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时期实行行政定价,价格结构严重扭曲,有的偏高,有的偏低,如果一下子放开价格,原来价格偏低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就会获利颇丰,而原来价格偏高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就会利益受损。这种利益的剧烈变化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基本生活,不利于改革的稳步推进。中国1979—1984年以调整价格为主,只放开小商品和部分农产品价格,结果年均价格上涨率只有3%左右。与此不同,1985年以后以放开价格为主,此后有一段时间物价上涨得就比较厉害,如1988年和1989年分别上涨18.8%和18%,1994年更是上涨了24.1%。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改革初期头五年以调整价格为主,而是从一开始就全面放开价格,物价上涨率肯定会高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是很难顺利推进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年均上涨率不到5%,做到了在保持物价大体稳定的条件下推进改革,使改革稳步深化,这正是中国改革进展比较顺利的重要原因。

渐进式改革也突出地表现在从经济改革起步,逐渐发展为“五位一体”改革。1978年年末开始的改革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首先在经济活动中引入市场机制,使经济活跃起来,接着试办经济特区、利用外资等,经济随即快速增长。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市场化改革全面加快。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除经济体制改革外,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也日显重要与迫切。2012年,党的十八大顺势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五位一体”的改革任务。这也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首先,改革的目标更高更全面。过去主要提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在理论概括上又上了一个层次。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五位一体”的改革,虽然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但现在明确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的改革。再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逻辑必然结果。实际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不是单兵突进的,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配合和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一直在逐步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每次党代表大会报告中的改革部分除了着重论述经济体制改革外,都会分别论述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改革。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就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做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就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还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独立为一大部分,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列,而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设一部分,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五位一体”的总体改革布局。可见,中国改革理论包括经济改革理论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的。

渐进式改革也并非十全十美。渐进式改革的最大问题是在改革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利益群体,在利益固化后某些群体会逐渐成为改革的阻力。最突出的例子是,在改革福利分房制度、实行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后,一部分在改革中获利较多的人群由于拥有较多较大的住房,会成为推进房地产税改革的反对者,因为实行房地产税会使他们多交税,利益受损,动了他们的奶酪。又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但是,现在谁要是提出要真正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上亿的股民就会骂谁,因为他们担心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后,上市的股票多了,会使股票价格下跌,损害他们的利益,以至现在连证监会官员都忌讳说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改革政府审批体制也是困难重重,原因在于取消审批制后,原来手中有审批权力的官员必然丧失许多利益。这也是政府直接配置资源过多过滥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深化市场化改革,就更需要有顶层设计和自上而下力推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个大的亮点就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一决定做出后,这几年改革不断深化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决策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对推动改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顶层设计和有力推动,才使改革冲破了一个个利益固化的藩篱,继续向前。


注释

[1]吴稼祥,等.管住货币一次放开价格的思路.世界经济导报,1988-08-08.

[2]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司.中国改革大思路.沈阳:沈阳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