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四十年
- 张卓元 胡家勇 万军
- 3120字
- 2020-08-29 21:16:27
第一节 邓小平首创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首创提出来的。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错误的结果。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此后,党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阐述了许多从实践中提出的有关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问题。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第二,改革开放初期显示引入市场机制后经济活力四射,经济增速加快。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2年比1978年增长29.2%,年均增速达6.6%,比过去一般年均增速2%~3%高一倍多。部分农副产品和消费品价格放开后,市场供应迅速好转,放到哪里活到哪里。试办经济特区和引进外资开始显现效果。这些都使改革开放展现出无比的魔力,很快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拥护,提振了大家的信心。
第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有识之士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体制提出质疑,并建议社会主义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如孙冶方1956年就写了题为《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的文章,发表在《经济研究》1956年第6期上。顾准也在1957年发表文章,提出可以考虑允许企业根据价格涨落调节生产的大胆主张,即发表在《经济研究》1957年第3期上的《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文。于光远则认为一切进入流通的产品都应被认定为商品。[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胡乔木在《人民日报》1978年10月6日发表《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文,也强调要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些都为1978年年底实行改革开放和之后不久邓小平首创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理论素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随着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经济迅速起飞,社会全面进步,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形成科学体系了。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说:“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2011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又加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讲话说:“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报告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列出以下14个方面:(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做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先是在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展开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理论、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理论、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理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耀眼的亮点。
注释
[1]于光远.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经济研究,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