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Newspaper Is an Instrument for Class Struggle)

“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中关于报纸性质认识的基本概念之一。在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社会里,报纸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了阶级斗争工具的作用。但这不意味着报纸的性质就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特别是随着时代主题和现实背景的转换,这样的观点需要与时俱进。

现在查到的最早谈到这个观点的党的正式文献是1930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的发刊词,该文由当时党的总书记向忠发署名。该文写道:“在现在阶级社会里,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统治阶级利用一切新闻报纸的机关,来散布各种欺骗群众的论调。……全国工农群众在其伟大的政治斗争中,……同样要起来建立自己的革命报纸,宣传革命的理论,传达真实的革命斗争的消息。”

中共党员张友渔(1899—1992)较早地论证了这个观点,他在1933—1934年担任北平《世界日报》主笔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他认为:“社会本身既是阶级斗争的社会,因而成为社会的一现象的新闻,也不能不是阶级斗争的一表现,故所谓新闻,不外是阶级对立的人类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的武器”。“社会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因而舆论,已变成两大阶级的舆论了。从而报纸在舆论的构成上的功用,也就是创造构成阶级的舆论的新的模型。”(张友渔《新闻学论文选》2、21页,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

picture

张友渔

1948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把“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提法肯定下来:“报纸刊物与通讯社是一定的阶级、党派与社会团体进行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不是生产事业,故对于私营报纸、刊物与通讯社,一般地不能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同样的政策。”(汇编上册189页)

1957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文汇报在一个时间内的资产阶级方向》,社论指出:“在世界上存在着阶级区分的时期,报纸又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此后,这句话被纷纷引用,广为传播,成为对报纸的本质规定和工作方针。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日报》于1967年1月19日发表社论《让毛泽东思想占领报纸阵地》,进一步提出了“报纸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的概念。该文章认为:“我们党的报纸,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它最能够影响广大群众的灵魂,影响群众脉搏的跳动,影响群众的思想情绪和政治方向。”这种说法在当时的报刊上被一再重复。 197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工农兵学员撰写的《新闻理论讲话》,配合当年进行的“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学习运动,将“报纸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概念进一步扩张为这样一个概念:“报纸是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的工具”。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新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报刊工具理念。在革命和政治斗争中,新闻被当作斗争工具来使用,是无法避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稿件和新闻活动的目的都是阶级斗争,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时代、所有的国家都有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传媒可以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但进行阶级斗争不是传媒唯一的功能,也不是专业功能,而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功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错误就在于把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视为传媒唯一的功能,否定了传媒作为社会行业的专业职能。

20世纪80年代,我国新闻学界就“报纸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进行过讨论,初期较多的人一方面批判“四人帮”利用这个说法打击、迫害革命群众,另一方面认为在划清了界限以后,报纸仍然应该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随着对“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的深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被否定,人们逐渐认识到,“报纸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的说法是错误的,传媒不能是暴力机构,而是精神单位。于是,关于“报纸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的说法被否定。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得到传播。 1985年2月8日,党的总书记胡耀邦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这样一句话,当然不可能概括党的新闻事业的全部内容和作用。比如它还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又是在人民中间、在党内外和国内外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等等。”(胡耀邦《关于党的新闻工作》1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在这里,胡耀邦把报纸的性质理解为“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也就是“一种传播媒介”。

媒介是传递信息的工具的观点,承认媒介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种报道新闻、提供信息的工具;媒介在报道新闻时,要讲究新闻价值。媒介从单纯传播观点回归到以传播新闻为主。以现在的视角看,新闻业的职能有多项,主要担负的任务应是传播信息。

从传媒的功效看,报纸是可以作为阶级斗争工具使用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可能还是一种主要的功能。例如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传媒,那时寄希望于通过报纸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边区乃至全国的每个角落去,在传播过程中带有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宣传和教化意味。在革命时期,边区落后、闭塞,受众文化素质较低,再加上对敌斗争形势严峻、复杂,这样的观点是行得通的。随着客观形势的转变,“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没有从本质上说明报纸的性质和作用,现在若这样定义传媒,就缺乏对整体新闻状况和新闻长期发展前景的把握,把部分的现象推于整体,有失偏颇且过于绝对化。(霍仟、刘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