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中非发展合作新模式:“造血金融”如何改变非洲
- 程诚
- 1714字
- 2020-08-30 01:26:36
第五节 中非发展合作与官方开发金融的研究意义
中非发展合作研究的混乱状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具体来看:中国政府没有按国别披露向非洲国家提供发展资金的制度,使得西方对于中国对非援助和资金支持存有疑问和想象;中国国民经济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存在也往往令西方研究者把中国国企的投资行为和中非双边、多边发展合作混为一谈;多数西方国际发展从业人员对于中国的财经管理制度、决策程序等问题不甚了解,难以理解中国对非援助和资金的支持的拨付流程。而造成这一混乱局面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和西方国际发展界的“语言不通”,即对于很多基础性概念的认识差异。中国虽然是一个后起的新兴援助国,但是中国的对非援助工作却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执行,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且结合了中国自身改革开放的发展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际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集中体现在中非发展合作的具体实践当中;然而,这种中国特色的发展实践,与西方主流的国际发展理论之间不但缺乏交流,而且存在竞争的态势,从而形成了国际发展理论领域中国和西方的对立,甚至是彼此的误解。
从中国方面来说,国内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系统化、学科化的国际发展专业教育,政界、学界、大众及媒体对于这一为西方所熟悉的概念系统往往缺乏了解,其中学界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比较微弱。目前为止,开设发展研究专业的国内高校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专注国际发展合作研究的专门机构则更是凤毛麟角。反观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国际知名院校都会开设发展研究和国际发展等方面的专业,数十年来不仅垄断了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多边开发机构的人才输送,更在学术上形成了以自由主义为统御的国际发展主流理论,深度参与了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合作实践。这种“西方中心主义”使得欧美学者总是习惯性地使用西方主流的ODA理论来分析中国对非洲的各项支持,忽略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本来就不承担提供国际发展援助的义务的事实。实际上,中国的援助及发展资金都是基于联合国“南南合作”理念,通过双边合作项目输送给发展中世界的。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发展合作从来都不是“给予和接受”的援助关系,而是为了“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关系。
实事求是地说,以ODA为核心的主流国际发展理论及实践的确为发展中地区经济的增长与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其作为一种规则体系经历了70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单方面的努力和成熟性却无法掩饰ODA机制内部的系统性衰败:在当今的国际发展实践中,ODA规模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已经极大地降低,其在一些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阻碍效果也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重视。面对私人慈善的扩展、国际商业借贷利息率的不断下降和新兴援助国的挑战,ODA除了采取系统性的改革以外别无他途。作为新生事物的中国官方开发金融,虽然近年来成果喜人,但是同样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资金的监管和项目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更加使之成为全球国际发展学界和政界的众矢之的。因此,即使存在着众多问题,ODA理论对于中国对外援助和中非发展合作的未来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的发展合作理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完全脱离以DAC为代表的国际发展机制来推广中国的发展合作是很困难的,并且有可能导致中国在国际发展问题上进一步遭遇孤立和妖魔化。从国际发展的角度来说,弥合新兴和传统两大援助国集团之间的裂痕对于在全球范围内应对发展挑战至关重要。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必须一方面深入地理解作为主流国际发展理论核心的ODA理论,另一方面尝试将中国对于国际发展的基本主张理论化和政策化,在此基础上实现中非发展合作理论对主流ODA理论的融合与超越。
本书所着重探讨的“中国特色官方开发金融”这一新概念根植于对中国对非援助实践的总结和对ODA理论的概括,在中国与主流国际发展理论之间搭建了桥梁,它的具体实践案例为其自身的合理性提供了充足的论证。因此,它不仅是分析中国对非洲发展支持的有效分析框架,更代表着国际发展合作的未来,值得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正本溯源,要理解西方对于中国对非援助的误解,我们需要首先理解作为国际发展理论核心概念的官方发展援助到底是什么。
注释
[1]中国的对外援助(2011)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