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孩子的心窗:北京八中的浸润式德育
- 北京八中初中部组编
- 1301字
- 2020-08-30 01:50:02
敬佩荆轲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我是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我的课堂上发生过很多故事,但记忆最深刻让我很久不能忘怀的却是这样一个故事。
初一学生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我常常在学习完这段历史之后专门上一节以学生为主导的课。我让同学们讲讲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并说说理由。很多同学说喜欢秦始皇、武则天等功成名就的伟大人物,我想这也非常符合这些“90后”优秀学生的个性,从小在优秀与夸奖中长大,不免有些小小的自负。拿历史人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也不失为一种进取心的表现。
这时候,轮到一个叫张睿恺的孩子了。他用嘶哑的声音说:“我喜欢荆轲。”大家都有点意外。荆轲是战国末年燕国的刺客,去刺杀秦王嬴政但悲壮地失败了。他怎么会喜欢一个失败的刺客呢?
我问他理由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荆轲是为了报答燕国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而冒险赴秦国刺杀嬴政的,他明明知道不管刺杀成功与否,自己都会被杀死,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秦国,荆轲这种为了报恩而不顾自己安危的大无畏精神让他感动。
说实话,这样的回答已经让我吃惊了。要知道,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哪个不是小皇帝、小公主?除非老师家长努力地灌输些感恩的观念,他们哪会自己生出感恩的心态呢?而灌输的感恩观念往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我越发想了解这个佩服荆轲的孩子有什么特殊的成长历程。我想这大概和他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关吧,因为他是个聋哑学生,听力丧失80%,平时上课基本上靠读老师的唇语来理解知识。
果然不出所料,跟班主任沟通后我才知道这个孩子是先天性的聋哑,小学三年级前一直在聋哑学校学习。但是,他的母亲非常坚强,一直在帮助他做康复。后来,他植入了一个人工耳蜗,听力恢复了一些。加上他从小爱看书,勤奋好学,智力早就在聋哑学校超越同龄人了。在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之下,这个孩子转入我校正常班学习。每位老师都帮助他,上课时将他安排在第一排的位置,尽量说最标准的普通话,为的就是他能够更清楚地读唇语,理解老师的讲授内容。
通过了解,我知道了他的故事,也明白了他喜欢、佩服荆轲的原因。历史学习总是有学习者的人生经历和体味掺杂其中的。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人生感悟而对历史人物有不同的认识视角。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更重视学生的视角,注重从心理学角度去进行历史教学。这就是我从这个课堂小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曾经有一个春天,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学生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他写道:“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历史组
王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