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 精细解读
——《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读后

周咏

金铁霖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在声乐界广为人知。2008年年底,金铁霖与学生邹爱舒共同出版了《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以下简称《金声》)一书,这本书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对金铁霖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精细解读,对理解金铁霖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很有帮助,因此,笔者想对该书的几个特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内容系统 涵盖全面

近年来,有不少作者撰文评价金铁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关的介绍和评价大多是关于某一方面或是某一种方法的阐述,容易给人造成片面的理解。《金声》避免了这一缺憾,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这个体系。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分别是民族声乐的美学原则、七字标准总论和金铁霖声乐教学理念。将声乐教学的理论体系用美学原则、美学标准、教学理念来概括,这在声乐史上还不多见。《金声》的总结与概括既是对传统声乐教学理论的创新,也是对金铁霖教学内容的系统归纳。

金铁霖民族声乐美学原则的核心是“四性”,即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这“四性”是对教学方法的规范与要求。也就是说,教学方法须具有科学性的基础、民族性的指向、艺术性的标准、时代性的特征。作为一个教学体系,有了美学原则的要求与规范,就有了明确的品质与属性。《金声》对“四性”的理解与把握进行了很好的阐述。《金声》的“七字标准总论”是该书的主体部分,所谓七字标准,是将声乐表演艺术的七个方面技巧用七个字来概括,即“声、情、字、味、表、养、象”。为全面而正确地理解金铁霖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提供了权威而精细的解释。该书的下篇是金铁霖的声乐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该部分是金铁霖在声乐艺术研究领域不断探索、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的验证,形成的教学理念。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读者表明他的教学思想在声乐教学中起到的主导作用。

纵观全书,作者以美学原则为基础,以教学方法为载体,以教学理念为特长,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金铁霖的声乐教学体系,给读者提供了一本内容翔实、涵盖全面的著作。

二、理解深透 解读精细

《金声》是对金铁霖教学方法的全面阐释。首先,该书站在民族声乐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评价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指出金铁霖正是在深入研究了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条与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创新的声乐艺术发展道路,并创造了完整的教学体系。由此可以看出,金铁霖的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与方法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民族的需求、民族文化的发展需求,是民族声乐文化、民族声乐教育理论的具有时代标志的代表性理论体系。

第二,《金声》 明确指出了金铁霖教学方法的创新成果。创新是一个理论体系的灵魂,金铁霖的教学方法是在继承传统、借鉴西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教学理论。该书认为,金铁霖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在两点,即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理论创新有四个创新点,即声乐美学的“四性”原则,“声、情、字、味、表、养、象”的七字标准,“三个阶段”的学习规律,实践教学的多种创新手段。他提出的“七字标准”与“四性”原则承载了新时代的理念与审美意识。关于技术创新,《金声》认为:一是统一声区、拓展歌唱能力的技术;二是表现中国特色的技术;三是解决字声统一的技术;四是全通道歌唱与气息循环技术。金铁霖经过探索和研究,汲取了西方人的技术优势,又解决了民族唱法的一些技术难点,这可以说是金铁霖的教学方法超越前人的一个突出特征。

第三,《金声》精辟地总结阐述了金铁霖教学方法的六个特点,列举了教学中的一些实例,说明这些教学特点具有推广普及的价值。

三、阐释哲理 解说“根基”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金铁霖教学方法的理论根基,此话一语中的。金铁霖的声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的典范。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反映了客观事物在运动中保持平衡的状态。金铁霖紧紧抓住“平衡”这一关键问题,灵活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总结出整体与局部的平衡、声乐技巧的平衡等多种平衡的方法。此外,《金声》还介绍了金铁霖对作品的处理要求用辩证思维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控制,把声音的明暗、虚实、强弱等表现得恰到好处。

“一分为二”是金铁霖声乐教学的思想方法之一。具体表现在对待声乐技巧和对学生的评价两个方面。在声乐技巧上,金铁霖提出了“反向提法”的理论。所谓“反向提法”,就是对歌唱器官的主要运动形式的相反的意念。这是对“一分为二”这个哲学观点的灵活运用。“反向提法”的声乐技术,可以普遍运用到声乐训练与歌唱的各个环节。

“实践第一”也是金教授的重要教学理念。首先,歌唱水平的高低应由广大民众来检验;第二,要通过歌唱者的演唱实践来检验其是否符合艺术规律;第三,学习声乐要“知行统一”,声乐理论要由实践来检验。

金铁霖的教学理论从根本上源于唯物辩证法,反映了声乐教学的客观规律。《金声》抓住了金铁霖教学理论的根基,较为全面地阐释了金铁霖的哲学思想,使读者在理解金铁霖的教学方法时,得到了哲理的启发,明确了金铁霖教学方法的辩证思路。

四、重我民族 特色突出

金铁霖从事民族声乐教学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了深刻的理论,对此,《金声》做出了充分的展示。

首先,《金声》介绍了金铁霖对民族声乐的认识。在声乐界,对“民族声乐”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不尽相同,尤其在和西方声乐艺术相比较时,甚至存在否认民族声乐的文化价值和技术价值的观点。金铁霖的理解则很好地解决了民族声乐的价值和地位。他说:“‘民族性’是指声乐艺术应当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精华,体现出我国声乐艺术特有的韵味,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与哲理。”当涉及中外声乐文化的异同时,他说:“不同语音,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欣赏习惯,是会有不同的个性和特色的,提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这不意味着它变得不科学,而是在科学共性之下体现出来的个性不同罢了。”这寥寥数语的解释,非常准确地表达了他对民族声乐的认识和对民族声乐与其他声乐艺术种类的关系的认识。这些真知灼见对解决声乐界在不同唱法上的争论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金铁霖还从技术角度解释了民族声乐的内涵。《金声》认为“声、情、字、味、表、养、象”是金教授选材育才的标准。它从多方面体现民族声乐的艺术魅力,也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是民族性的集中体现。该书在介绍七字标准的具体运用方法时,对每一个具体技巧都会专门指出相应的民族声乐的运用方法。这样的介绍,把方法与目的相统一,突出了民族性的特色,对民族声乐的学习者具有客观与微观的全面指导作用。在介绍教学方法时,注意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传统声乐文化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学习和较深入的研究。

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声乐理论书籍中,专门研究民族声乐理论的较少,多是研究一些声乐共性理论、共性技巧的书籍,其中只有部分章节论述民族声乐。《金声》在介绍声乐教学内容时始终不偏离民族声乐这条主线,从概念、技巧、文化等多方面论述了金铁霖的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可以说,这是一本并不多见的民族声乐理论书籍。

总之,《金声》是一本涵盖全面、解读精细、特色突出的好书,很值得一读。若说书中的不足,依我愚见,若把金铁霖训练学生的全过程用一两个典型人物加以举例说明则会更有说服力和示范意义。不过,瑕不掩瑜,希望声乐界,尤其是有志于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的同志能静下心来读一读此书,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本文原载于《人民音乐》201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