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混乱的政治生态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转轨道路上荆棘密布,险象丛生,而俄罗斯政治舞台也始终是危机四伏,硝烟弥漫。

1991年年底,俄罗斯与联盟中央争夺权力的斗争最终以苏联解体宣告结束。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联盟击败了其他政治力量,而当这一斗争结束之后,随着民主派内部出现分化,新的一轮斗争又开始了。这一轮斗争首先围绕着政府的经济改革方针进行,随后很快便形成了以政府反对派占多数的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最高苏维埃为一方,以总统、政府即执行权力机关为另一方的两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斗争。斗争的焦点从经济改革方针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发展到两大权力机关围绕着独立后的俄罗斯是选择总统制的民主制度还是议会制的共和制度的对抗。最终以叶利钦为首的执行权力机关强行解散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炮打“白宫”(俄罗斯议会大厦)这一非常的军事手段摧毁了苏维埃制度,在炮火硝烟和流血死亡中(后来通过了全民公决)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制度,最终建立起以总统集权为特征的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体制。

俄罗斯国家权力体制的特征是总统独揽大权,议会权力很小,司法权力更弱,是一种以总统为重心的三权分立体制。俄罗斯的这种“超级总统制”同三权分立的原则很不相称。例如,《俄罗斯宪法》规定,若议会三次否决总统提名的总理人选,如果否决的是同一人,总统就有权解散议会(这种规定是世界各国所罕见的)。而且,总统任命总理需要国家杜马同意,总统撤换总理和解散政府却可以自行决定,不需要经过国家杜马同意。所以,有评论说俄罗斯总统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总统。

俄罗斯独立之初,总统与最高苏维埃的斗争、总统与政府的矛盾以及政府与议会的摩擦,使政府不能集中精力、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执行经济转轨的路线和方针。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项转轨措施都会触及部分阶层或集团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加强国家的职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有权威的政府。但叶利钦却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在他执政的8年时间里,对俄罗斯政府进行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改组,最为登峰造极的便是在1998年3月到1999年8月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四次解散政府,并一意孤行地连续提名议会多数派所反对的新总理人选,最后导致了总统同议会的激烈对抗。这期间频繁的政府危机造成1993年10月炮打“白宫”以来持续的政治动荡,也成为引发1998年8月震惊世界的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金融危机驱散了俄罗斯政府几年来苦心经营的对于经济的乐观预期,严重打击了国内外投资者刚刚萌发的投资信心和俄罗斯百姓对稳定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