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3)
- 姚慧琴 徐璋勇
- 10543字
- 2020-08-30 03:23:03
一、2012年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2012年西部地区坚持在增长上稳中求进,努力增强实力;在结构上加快提速转型,提高增长质量,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在基础设施上着力化解瓶颈制约,优化投资环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在改革上进一步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区域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在社会建设上强化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营造稳定社会环境,为加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将保增长、调结构、增活力、惠民生、促和谐融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向好的态势,内生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加快推进。
(一)经济增速较上一年有所回落,区域经济结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出现高级化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1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12年西部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较上一年有所回落,全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914.64亿元,净增加12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8%,增速比上年下降1.55个百分点,但仍分别比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快3.17个百分点和1.5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快2.16个百分点(注:总量数据为各省加总所得,以下均同。);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了19.76%,与2011年相比提高了0.38个百分点,进一步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44%,比上一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
注:在人均GDP中,GDP总量采用2012年数据,全国、东部、中部和西藏人口数据采用2011年年底数据。
从省际数据看,西部各省(区、市)增速均在11%以上,有九个省份的增速进入全国前十位,其中:重庆、贵州增长13.6%,并居全国第2位;云南、陕西、甘肃、四川、青海、新疆、内蒙古分别增长13%、12.9%、12.6%、12.6%、12.3%、12%、11.7%,居全国第3、4、5、5、6、8、10位;增速最后一位的广西地区,增长11.3%,增速排全国第16位。从各省(区、市)总量看,有6个省份的经济总量达到万亿以上,比上一年增加一个;其中四川经济总量为23849.8亿元,继续高居西部第1位;内蒙古、陕西、广西、重庆经济总量分别为15988.34亿元、14451.18亿元、13031.04亿元、11459亿元,分别居西部第2、3、4、5位;云南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09.8亿元,排西部第6位。与2011年相比,仅甘肃增速比上一年加快0.1个百分点,新疆增速与上一年持平(甘肃、新疆同时也是2012年全国31个省份中仅有的两个增长率不下降的省份),其余省份的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重庆、内蒙古、四川分别减速2.8、2.6、2.4个百分点,是西部地区下降最多的三个省(区、市)。
区域经济内部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一是各省份经济增长的绝对差(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差)由2011年的4.4个百分点下降到2012年的2.3个百分点;二是四川、重庆、内蒙古、陕西、广西对西部地区GDP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10%,五省(区、市)的加总贡献率为68.74%,比上一年下降2.45个百分点。但从次区域角度上看,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部的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情况明显落后于西南地区。2012年西南地区(西南五省区加广西)与西北部分(西北五省区加内蒙古)经济总量之比由2011年的1.3794:1上升为2012年的1.3848:1,差距继续扩大,但幅度变小,这可能与国家加大环北部湾与成渝经济区建设力度有关。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创造价值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西部地区人均GDP达到31538元(按现价计算),比上一年净增加约3954元,按2012年年底中国银行外汇牌价$1=¥6.285折算,人均5017.6美元。西部12个省(区、市)全部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区间,这标志着中国已完全进入中等收入区间,部分省(区、市)已进入高收入区间,其中内蒙古以人均10216.2美元名列全国第5,是率先进入高收入社会的西部地区,进入全国排名前20位的还有重庆、陕西、宁夏、新疆四个省(区、市),分别列全国第12、14、16、18位,青海(5231美元)、四川(4698.3美元)则分居21位和24位,广西(4428美元)、西藏(3648.7美元)、云南(3520.6美元)、甘肃(3487.5美元)、贵州(3106.2美元)则居全国最后5位。(注:据世界银行官方网站公布的收入分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GNI)低于100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1006~397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在3976~12275美元之间为中高收入国家,高于1227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如果将人均GDP近似比作人均GNI的话,西藏、云南、甘肃、贵州4省(区、市)达到“中低收入国家”水平;其余8省(区、市)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分产业看,见表2,2012年西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249.7亿元、57687.5亿元和41345.9亿元,分别增长5.89%、14.9%和11.08%,第一产业增速有所提高,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而二、三产业增速则出现下降,分别由18.2%和11.3%下降为14.9%和11.08%;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38%,比上一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3.24%,比上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贡献率为6.38%,比上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2011年的12.8:51.74:35.47变为12.6:50.9:36.5,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升转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止跌回升;经济结构调整出现高级化的趋势,但第二产业比重还在50%以上,第一产业的比重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仍有限,依靠工业化实现追赶的特征依然明显。
(二)工业平稳快速发展,重点行业带动增强,经济效益提高明显
2012年西部地区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较上一年有所回落,除西藏外全年共实现工业增加值48446.55亿元,增长14.95%,比全国增速(7.9%)高7个百分点。分省(区、市)看,见表3,已公布数据的全部11个省(区、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全国增速,速度最高的四个省市为贵州、重庆、陕西和四川,分别为16.2%、15.9%和15.7%、15.6%。工业增长对地方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50.77%。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西部地区表现尤其突出,除西藏外的西部其他11个省(区、市)的增速均超过全国增长率(10%),其中陕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41.5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虽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但仍在全国排第一位;重庆以16.3%的增速在全国排第二位;贵州以16.2%的增速与安徽并列全国第三位(见图1)。
在工业规模扩张的同时,工业经济效益除青海和新疆略有所下降外,其他9个省(区、市)(缺西藏)均实现提升,但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利润增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重庆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2.0,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增长19.7%;实现利润增长10.4%;总资产贡献率12.3%,提高0.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7.5%,下降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55210元/人年,增长11.4%。四川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增长20.0%,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2142.7亿元,增长22.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9.4。贵州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8.9%,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466.04亿元,增长47.4%。云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比上年增长3.9%,其中实现利润下降10.6%。陕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4.8%,税金总额增长13.9%;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84.04,比上年下降8个百分点。甘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5.3%。青海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下降26.5%。宁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55.74,比上年提高8.46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6.98亿元,比上年下降22.3%。实现税金总额比上年增长58.0%。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下降7.5%。内蒙古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4%。广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7.5,比上年提高2.6点;利税总额增长16.4%,其中利润总额增长8.8%。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第一、二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民间投资成为重要支撑力量
根据各省统计公报加总,2012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341亿元,增长27%,增速比上一年下降1.9个百分点。(注: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分省数据看,新疆、贵州以31.8%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在全国并列排第1位,甘肃以30.2%排第4位,青海、西藏以29.9%并列第6位,陕西、宁夏、云南、广西、四川、重庆、内蒙古各以28.5%、27.9%、27.3%、23.8%、20.7%、20.6%、19.2%分居第7、8、10、15、20、21和23位。西部地区固定资投资额(不含农户)最大的是四川,为16526.89亿元,居全国第8位;在西部排名2到5位的内蒙古、陕西、广西、重庆在全国分别排在第13、14、18、19位;其余8个省(区、市)总投资额(不含农户)仅为28233.77亿元,相当于排名第一的江苏省的92.79%。
分产业看,不含重庆和西藏的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2.8%和28.5%,第一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可能与近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紧密相关,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则与产业升级改造有关。
在已公布数据的7个省份中,民间投资增速均超过全社会投资增速,说明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看好,企业信心正在恢复。“受社会观望情绪、国家房地产调控和企业房地产企业银根收紧等因素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明显,除重庆、贵州、陕西、甘肃增速有小量提高外,其他7个省份(除西藏外)均出现下降,其中内蒙古下降最为明显,增速下降了67.8%,但西部地区房地产投资仍是全国增长最快的。”(注:国家统计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0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中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5763亿元,增长18.3%;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5500亿元,增长20.4%。)
(四)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汽车消费成为热点,旅游市场发展迅猛
2012年,西部地区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着力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见表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89.0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国快1.7个百分点(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3%,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云南、甘肃、西藏以18%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全国并列排第一位,青海以16.1%排名第二,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以16%排名并列第三,其他省份增速也均超过全国增速。
分城乡看,城镇市场的增速略快于农村。2012年西部地区(除西藏外)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35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7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比城镇低0.5个百分点,比上一年下降1个百分点。各省(区、市)中城镇市场扩张最快的是云南省,连续第三年高居榜首,增长率达18%;农村市场中,云南也以17.2%的增长率名冠各省(区、市)。
2012年,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大力挖掘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和旅游资源整合,加强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强化旅游宣传、旅游营销、旅游规划策划,旅游市场呈现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陕西的“文化旅游”、“园博游”,贵州的“爽爽的贵阳游”,云南的“民族风情游”,重庆的“世界温泉之都游”,青海和西藏的“高原游”,内蒙古和新疆的“草原风情游”,甘肃的“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品牌;春节、中秋和国庆两个黄金周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四个小长假等假日旅游继续成为西部国内旅游最重要的增长点。2012年在全国入境游增幅普遍下滑的形势下,西部旅游入境游逆势而上,东南亚市场、欧美市场、日韩市场为境外主要客源地。2012年西部地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322.46亿元,增长率31.2%,远快于经济总量的增速;2012年旅游收入增长最快的省份是甘肃,为41.8%;旅游总收入最高的是四川,达到3280.3亿元;旅游收入中外汇收入(除西藏外)为83.16亿美元,增长21.1%,其中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广西增长均在20%以上。
(五)对外贸易逆势快速发展,引入外资量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对外劳务合作创新高
2012年,虽然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外围需求不振,但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相比于东部省份外贸额增速纷纷放缓,西部外贸逆势快速发展,呈现出“西高东低”走势。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363.77亿美元,同比增速达到28.5%,分别比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高出9.6个百分点、22.2个百分点和24.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比,四大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均下降,东北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为20.9%,中部、东部和西部依次下降20.4、16.3和14.8个百分点;从西部地区各省的情况看,见表5,进出口总额最大的是四川,为591.28亿美元,增速最快的是西藏,为152.1%;宁夏和内蒙古的进出口总额出现了下降;内蒙古、甘肃、云南三个省区外贸出现了逆差。
资料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从出口看,2012年西部地区出口总额1487.42亿美元,同比增速为37.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7.9个百分点,比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分别高出8.3个百分点、31.5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比,四大地区出口增速均下降,中部地区下降17.1个百分点,东部、西部和东北部依次下降13.1个百分点、12.0个百分点和9.1个百分点。西部各类经济开发区出口94.8亿美元,增长63.52%,成为拉动出口的生力军。
从进口看,2012年西部地区进口总额87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分别比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高出9.2个百分点、10.6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比,四大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东北地区下降33.7个百分点,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依次下降25.9个百分点、19.8个百分点和19.6个百分点。分省份看,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的进口额均在100亿美元以上;有6个省份实现了正增长,其中云南和青海增长率达到60%以上,另有6个省份增速下降,其中西藏同比下降了60.7%。
实际利用外资少量回落,见图2。2012年西部地区(不计西藏)实际利用外资量319.19亿美元,比上一年减少了1.48亿美元。其中西南地区引入区外内资取得较大进展,2012年重庆实际利用内资5914.64亿元,增长20.2%。四川全年实际到位国内省外直接投资77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2012年新签并履约的国内省外合作项目4748个,到位资金2580.8亿元;往年签约并履约的项目6219个,到位资金5214.5亿元。贵州引进省外项目2368个,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49.5%。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已公布数据的7个省(区、市)中,有6个省在这一项目中实现较大增长。重庆市对外承包工程签订合同额增长61.0%,完成营业额增长33.5%,对外劳务人员实际收入增长6.6倍。四川省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比上年增长12.7%;新增境外投资企业60家,境外投资企业累计338家。贵州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比上年增长33.3%。陕西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比上年增长2.1倍,实现营业额增长23.2%,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工资额增长37.8%,实际收入总额增长33.5%。青海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比上年增长3.8倍,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208人。广西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比上年增长14.8%。甘肃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下降62.34%,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下降10.77%。
尽管中西部地区今年的对外经济合作表现较好,但应清楚地看到,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仍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体系等软环境建设滞后,对境内外的投资者吸引力不足;同时西部地区大多数开发区辐射能力有限,边贸企业经营规模不大、实力相对不足,粗放式经营现象较为突出,不少边贸企业管理水平低,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此需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收支缺口进一步扩大
从表6可以看出,2012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下降,物价涨幅回落特别是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以及结构性减税力度较大等影响,财政收入增幅出现较大下降,地方财政收入13099.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2%,增速比上年回落约16个百分点。分省份看,四川、重庆、云南、陕西、内蒙古、贵州、新疆、广西的地方财政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其中贵州、新疆、广西首次跨入千亿元的行列;在增长率方面,有6个省(区、市)的增速在20%以上,进入全国增速前10的省(区、市)有西藏、贵州、新疆、陕西、广西、青海6个省(区、市),分列第1、2、4、6、7、8名。
财政收入的增加,使西部地区政府在改善基础设施以支撑地方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强农惠农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2年西部地区政府财政支出32637.21亿元,增长17.86%。
综合财政收支两方面的数据,2012年西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为19537.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9.86%,收支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2752.86亿元。这些收支缺口多数来自于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少量来自于地方债务的增加。
2012年的财政收支情况表明,西部地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财源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还很艰巨;财政改革力度还需加大,部分地区和部门理财水平有待提升。地方性政府债务还款压力增大,债务偿还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健全。
(七)财政民生支出持续增长,人民群众增收步伐加快,民生进一步改善
2012年,西部地区注重经济与民生并重发展,大力实施“富民强区工程”,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硕果,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超过两位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又快于城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6.4元,同比名义增长13.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61.7元,同比名义增长14.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内蒙古、重庆、广西、云南、陕西、四川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西部排名前六位,在全国分列第10、11、13、14、18和20位,分别为23150元(13.4%)、22968元(13.4%)、21243元(12.7%)、21075元(13.5%)、20734元(13.6%)、20307元(13.5%);宁夏、贵州、新疆、西藏、青海、甘肃排名西部最后六位,同时也是全国除黑龙江外排名最靠后的省份,分列第25、26、27、28、30、31位,分别为19831.4元(12.8%)、18700.5元(13.4%)、18151.0元(17.0%)、18056.0元(11.5%)、17566.3元(12.6%)、17237.0元(15.0%)。内蒙古、重庆、四川、新疆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西部排名前四位,在全国分列第15、19、21、22位,分别为7611元(14.6%)、7383元(13.9%)、7001元(14.2%)、6442元(18.4%)。宁夏、广西、陕西、西藏、云南、青海、贵州、甘肃8省(区、市)则是西部同时也是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最低的省份。新疆(17%)、甘肃(15%)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国排前两位。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最快,为18.4%;青海排在其次,为16.4%;贵州排第三位,为16%,同时也是全国增速排前三位的地区。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稳固。在西部地区已公布数据的十个省(区、市)中,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9个省(区、市)出现下降,贵州、青海、重庆分别下降3.04、3.0、2.6个百分点,四川省的农村恩格尔系数则提高了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方面,仅云南省出现0.2个百分点的提高,其他10个省份均出现下降,重庆、甘肃、青海分别以下降2.4、1.56、1.1个百分点居前三名(见表7)。
在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2012年,西部地区坚持民生优先原则,以民生持续改善为目标,各级财政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继续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安排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将大部分的新增财力用于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注:按照财政部的统计口径,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以下领域: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等方面。),全年共投入民生建设资金2231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68.38%(见表8);四川、云南和内蒙古的支出额分别为3465亿元、2615亿元、2271亿元,位居三甲;全部12个省(区、市)的民生财政支出比均在50%以上,其中贵州、甘肃、广西则分别以78.35%、76.14%和75.41%居前三名。
确保教育投入达标。2012年西部地区除西藏外的11个省区教育共支出549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1.8%,着力完成教育支出占GDP4%(目前已公布数据的11个省份中除广西外均已达标,整个西部地区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为4.8%)和财政支出18%的目标考核任务,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加大新建农村公办幼儿园和增设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班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两免一补”和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政策全面实施,中职教育全部免除学费,基本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政策体系,实现了贫困生资助和各级学校公用经费两个全覆盖,同时着力支持和引导高校化解债务。
医疗卫生方面。2012年西部地区除四川和西藏外其余10个省(区、市)共实现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1682亿元,增长11.5%,支持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逐步缩小,药品费用有效降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人均最低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等“全民医保”,其中新疆新农保和新农合参合率均达99.70%。
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2012年西部地区共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2776亿元,增长15.1%,支持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城乡低保、优抚安置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低保、五保和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优抚标准稳步提高,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性全覆盖。
保障性住房和移民搬迁方面。已公布数据的9个省(区、市)(除四川、西藏、陕西外)共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1340亿元,增长25.1%,新建设保障性住房239万套,其中陕西省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8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2万套,竣工31.1万套,提前6个月实现了国家要求的年底前保障性住房开工率100%的任务,开工率居全国前列,受到国务院表扬。重庆市开工建设保障房23万套,完工12万套,累计摇号配租21万套,入住9.5万余户、近20万人,入住群众总体感到满意;全年安排财政性扶贫资金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69.1%,其中,中央一次性增加6亿元用于扶贫搬迁。专项扶贫搬迁4.3万人,增长43.3%;易地扶贫搬迁12.15万人,增长5.3倍;生态移民搬迁5.6万人,增长16.7%。
加大科技投入,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内蒙古、广西8省(区、市)全年共实现财政科技投入264亿元(见表9),支持科持事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科技成果234项,比上年增长21.2%。青海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19项,比上年增加6项。
(八)城镇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住宅建设进展迅速,但房地产销售额增速下降
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四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的重大决策,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和依托,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提升机和倍增器;城镇是信息化栖身之地,信息化是城市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发动机。城镇化在表象上体现为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建设的进步,信息化则体现在邮电、通信和广播与电视等的发展与普及上。
2012年西部地区城镇化率44.93%,比上一年提高1.94个百分点,其中内蒙古、重庆、宁夏、陕西的城镇化率均在50%以上,是西部城镇化率最高的4个地区;陕西、云南的城镇化率分别比上一年提高2.9%和2.51%,是提高幅度最大的两个省,见表10。
2012年信息化与城镇建设方面,各省(区、市)情况分别如下:
重庆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4.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比上年增长7.9%;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0.2%;商品房销售额增长7.0%。
四川全年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4.3%。广播综合覆盖率96.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电视综合覆盖率97.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5.9%。商品房销售面积6455.9万平方米,下降1.3%。
贵州全年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9.5%。互联网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继续较快增长,年末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9.1%和15.6%。
云南全年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4.7%。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74.4部/百人。全省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0%和97.0%。
陕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1.1%。电话普及率107.56部/百人。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增长21.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0.1%;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7%。
甘肃按2010年价格计算,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1.89%。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比上年末增长12.13%。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6.89%和97.56%,分别比上年提高3.19和3.51个百分点。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54.60%。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增长47.90%;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9.92%。
宁夏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22.4%。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16.32部,净减0.78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94.11部,净增11.21部。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1.0%。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9%。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7.6%。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增长23.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5.0%。
青海全年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8.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37.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3%,电话普及率112.6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50.5万户,增长20.0%。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4.1%,比上年末提高2.5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3%,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1.0%。房屋施工面积增长14.0%;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4.5%;商品房销售额下降6.7%。
新疆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6.0%;固定电话普及率每百人24.5部。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90.9部。互联网宽带用户增长22.1%。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3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6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4%,房屋施工面积增长25.8%;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7.2%。
内蒙古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增长6.2%。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达到117.58部/百人,增长8%。全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为100%。年末全区互联网络用户增长21.7%。城镇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0.5%;城镇住宅施工面积增长3.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1.5%。
广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2.3%。年末全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比上年末增加30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75部/百人。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5%。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5.3%,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6.9%。
(九)商品价格走势平稳,出现小幅上涨,但涨幅明显回落
从图3可以看出,2012年西部地区除四川、宁夏外,其余省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2.6),其中新疆为103.8,涨幅居全国及西部第1位;西藏为103.5,涨幅居全国及西部第2位。从消费品分类情况看,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烟酒类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而交通和通讯价格则趋于下降。
注释
[1]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理论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研究》(项目号11JJD790022)的中期成果之一。
[2]课题组组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何炼成教授;课题组成员:姚慧琴教授、徐璋勇教授、蔡立雄副教授;执笔人:蔡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