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鸿美术史文集(卷二):超越大限
- (美)巫鸿
- 987字
- 2021-03-23 18:55:47
18 “大始”——中国古代玉器与礼器艺术之起源
(1990)
“大始”一词指的是宇宙的初始,即《礼记》注所说的“大始,百物之始生也”。另一个中文词“大还”则意味着人类重归这种神秘时刻的体验,如大诗人李白描述的“赫然称大还,与道本无隔”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意思的是,这两种极端且模糊的概念——一个为宇宙层面上的,一个为心理层面上的——常被考古学的实践联系在一起。从一方面说,作为考古学的一个既定目标,对人类早期活动证据的不断寻求驱使研究者日益接近文明和艺术的原初状态。然而在另一方面,他们的研究只能有限地扩展历史知识;与“大始”本身的接触永远超越其控制,只能直觉地在理念中存在。
考古学(archaeology)不见得一定发生在遗址之中或墓室之内;它的词根archaios(古代)或archo(初始)更多地暗示着人们通过发现和观察古代物质遗存而建立起来的个人与上古时期的联系。也许只有这种与过去或与神秘的“大始”的个人联系才能解释考古学家对其事业终其一生的献身和迷恋。我记得七年前在参观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时的一次个人体验。访问期间,该馆亚洲部主任伯杰(Patricia Berger)博士把我带到一个地下库房,那里尘封的橱柜中装有被标记为赝品的雕琢玉器。这些器物中的大部分都可以被忽略,但有一件内缘为圆形,外缘略呈三角形的玉器——或许是一只玉环,似乎在黑暗中熠熠生辉。器表上精制的刻纹组成了一些具有椭圆形眼的兽面,向外注视着我这个来观者。
那个时候,中国考古学家已经发掘了属于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一些极为重要的墓葬,包括1972年至1973年间发掘的草鞋山和1982年发掘的福泉山及寺墩遗址。在这些以及其他一些墓葬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玉器,也饰有椭圆形眼和与旧金山玉环相似的兽面。根据这一证据,不仅这件玉环可以从“赝品柜”中被挽救出来,而且数百件原被视为真品但误定为东周或汉代作品的类似器物都应被重新断代。一时间我们面对着公元前四千到前三千纪的一个灿烂文化,其惊人的技术、艺术,甚至书写系统对原有对于这一时期诸如“原始”和“史前”等种种定名提出了挑战。一系列严肃的问题从而出现:是不是文明在中国的出现要远早于三代?是否三代之前的一个伟大文明被晚期文字历史所忽略而正等待着被重新发掘?艺术在中国从何时开始?或更具体地讲,通常被认为是晚期中国艺术传统之根源的“礼器艺术”从何时何地起源?换言之,旧金山玉环重新发现的意义并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产生这一玉环的文化或文明正在从黑暗中重新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