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脍炙人口诗词鉴赏

赋得巢燕送客

【唐】钱起

能栖杏粱际,不与黄雀群。

夜影寄红烛,朝飞高碧云。

含情别故侣,花月惜春分。

【诗词鉴赏】

诗人在这首送别诗中,用清丽而又不失深情的语言,描述了春分时节与夫人依依惜别的场景,语境清新自然,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钱起(约720—782年),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翰林学士,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又与郎士元齐名,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

钱起当时诗名很盛,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其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诗格新奇,理致清赡。

仲春郊外

【唐】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诗词鉴赏】

这首诗由题可知是描写了春分时节郊外的一片大好风光。开篇两句“东园垂柳经,西堰落花津”,寥寥数笔勾画出了一幅美妙的郊区风景:一条杨柳舞动,柳絮飘来片片黄,脚踩一堆“柳花”。眼中观望的是水塘上红花漂浮,此景可待成追忆,鸟儿飞了,村落已白天明,鱼儿扑腾于水层之中。而最后一句表达出了诗人自己的性格,“何处染嚣尘”颇有佛学祖师慧能的风格:“菩提本无树,转镜亦非台。佛法常清静,何处为尘埃。”但是王勃更现实,雨后大地,灰尘由于心中沾染了雨杂念俱消,心静神往,正是诗人的真感流露,美景配佳人,诗人的崇高理念正融于自然景色之中。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年)唐朝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因戏作《檄周王鸡》被逐出王府;一度任虢州参军;后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其父王福畴因受牵连,贬为交趾令。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王勃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王勃的作品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是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有《王子安文集》等。

春日田家

【清】宋琬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春分前后农家生活的诗。诗人通过耳闻目睹,用简洁自然的笔墨,描写了一个极为普通的乡村春分时节的景象,刻画了田家辛苦忙碌,却不失恬静、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怡然自乐、诗意盎然的田家景象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向往。

【作者简介】

宋琬(1614—1674年),清初著名诗人,清朝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

宋琬的诗在艺术上已达到较高的造诣。他的诗用语奇丽,比喻清新,委婉含蓄,属对工巧,极为时人所推崇。称之为“诗人之雄”,有人赞为“东海之伟人”。与他同时代的金之俊,在为《安雅堂集》所做的序中说:他的诗“其识宏,其虑远,其情长,其气清以厚,其调隽以永,其格严以老,其言确以质,殆有如怀沙远游,屈子悲愤之所感乎。”《写哀》《狱中对月》《晨星叹》《埋忧》《听钟鸣》《悲落叶》等为其代表作品。他的诗以雄浑见长。《安雅堂全集》共20卷,其中包括《安雅堂未刻稿》《入蜀集》《二乡亭词》以及杂剧《祭皋陶》等。

答丁元珍

【北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诗词鉴赏】

《答丁元珍》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天涯,天边;山城,靠山的城垣。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疑心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现在已经是二月了,这个山城里还未见有花开。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冻雷,指初春的雷,因为天气还很冷,故称“冻雷”。这两句的意思是残雪还压着枝条,树丫上还留着经过冬天的橘子,冷雷惊起地下的竹笋,不久就要抽出嫩芽来。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物华,眼前的景物。这两句的意思是晚上听到雁的啼叫声,勾起了无尽的乡思;病中度过这新年,不免感叹时光流逝,景物变迁。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花下客,当时的洛阳园林花木十分繁盛,作者曾在那里做过留守判官,所以叫花下客;野芳,野花;不须嗟,不必叹息。我曾经在洛阳的名花丛中饱享过美丽的春光,山城的野花虽然开得晚些,也不必叹息了。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到峡州时所写的,首联、颔联描写山城景物的荒僻、冷落,颈联、尾联描写出了残雪中孕育的一片生机、无限活力。“曾是洛阳花下客”道出了作者非常想念在洛阳做官的时期。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3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也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晚年自号六一居士。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订《新唐书》250卷外,又总结了五代的历史经验,自撰《五代史记》。

踏莎行

【北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诗词鉴赏】

这是欧阳修的一首写男女离情的名作,写作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往。

上阕采用由远行引出离思,描写了远行郎君的离愁。“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可见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薰风暖”,烘染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寓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笔触精当细腻,极切极婉、语语倩丽。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候馆,接待宾客的馆舍。暗用南北朝陆凯的诗意:“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驿路梅花正含有怀人之意。草薰风暖,从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两句而来。薰,香气。辔,马缰,即以代表马。)这几句的意思是: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两句的意思是: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下阕采用行者想象居人思念行人的奇妙手法来刻画居人望归的心情。“柔肠”“粉泪”,见出居人情深。“楼高”句作一跌宕,收拍荡开视野,怅望行人之远,望尽平芜,望断春山,不见行者,行者还远在春山之外不知何处,居人盼归不见的绝望痛苦心情可想而知。借景写情,远韵悠然无尽。这首词写春景发离愁,景愈佳而愁愈深,淡语浓情,“不厌百回读。”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盈盈,泪水满眼的样子。)这几句的意思是: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人,指心上人。)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欧阳修在首词中运用了三种不同艺术表现手法:①托物兴怀,词的上阕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②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③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无穷的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