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的方法

体格检查,就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单的检查工具和诊断仪器来了解受检者身体状况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体格检查是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或并发症诊断的依据之一,它也可以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依据,并借以发现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副作用。

一般来说,体格检查最基本的方法有这样5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视诊

所谓视诊,就是医生以视觉观察受检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一种诊断方法。其主要内容大体可分成3个方面:一是全身状态的视诊,包括发育、营养、体型、意识状态、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等有无异常;二是局部视诊,包括皮肤颜色、黏膜、舌苔、头颈、胸廓、腹部、四肢、肌肉骨骼和关节外形有无异常;三是特殊部位的视诊,如鼓膜、眼底、支气管及胃肠黏膜等有无异常情况。

在临床上,视诊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手段,它能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很多有用信息,如受检者的营养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等。此外,有时通过视诊还可发现某些疾病的重要征象,如严重感染的急性发热病容、严重循环衰竭的肢端发绀和发凉以及出汗、充血性心衰的劳力性呼吸困难、重度哮喘的喘息状态等。

视诊适用范围较广,简单易行,可以反复进行。视诊时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

·视诊最好在自然光下进行(也可以借助灯光),一般的灯光不易辨别黄疸和发绀,对皮肤的颜色和皮疹也不易看清楚。

·视诊要全面、系统,以免遗漏体征,并做对比,同时应该视受检者的身体状况,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不要搞“大而全”。

·用侧面光线来观察受检部位,能观察得更清楚,结果可能会更准确。

·检测环境要温暖,体位和裸露部位应该根据视诊的需要来决定,同时,受检者应该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做一些必要的动作。

·对特殊部位,如鼓膜、眼底等的检查,需要借助相关的仪器,如检耳镜、检眼镜等。

触诊

触诊,顾名思义,就是医生通过手去触摸受检者身体的一些部位,进而判断其是否正常的一种诊断方法。在临床上,触诊的适用范围较广,尤以腹部检查最为常用。

根据触诊部位、目的和手施加压力大小的不同,触诊可以分为如下3种。

感觉触诊法

医生将手掌置于受检者某一部位,依靠手掌的感觉来判断触摸部位的震动,进而得出一个诊断结果。如检查心脏震颤、肺部语音震颤、心脏搏动、神经以及阴囊等。

浅部触诊法

医生用一只手轻轻平放在受检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柔和地进行滑动触摸。这种检查方法多用于检查体表浅在病变,如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等。

深部触诊法

医生用一只手或双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此种检查方法多用于腹部检查,了解腹部是否有异常包块和脏器大小情况。此外,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的不同,深部触诊还可以分为:双手触诊法、深部滑行触诊法、冲击触诊法。

通过触诊可以发现视诊未发现的体征,同时也能证实视诊所见,当然,它也能发现某些疾病的症状,如阑尾炎、胆囊炎、全腹膜炎等疾病的症状。

触诊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查手段,在检查过程中也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

·受检者要主动配合。在检查过程中,受检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做各种必要的检查动作,如平卧、屈膝、腹肌放松等动作。

·受检者如果要去医院检查下腹部,应先排尿,以免充盈的膀胱影响医生在做深部触诊时的判断,而被误诊为腹腔肿块或包块。

叩诊

所谓叩诊,就是医生用手指、手掌、空拳,以及叩诊锤叩击受检者身体某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声音,再根据震动和声音的特点来判断受检者受检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叩诊适用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尤其是在胸、腹部检查中会经常使用。

根据叩诊的手法与目的不同,叩诊可分为间接与直接叩诊法两种,其中以间接叩诊法使用最广。

间接叩诊法

检查者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作为板指紧贴于叩诊部位,但不能重压,其他手指稍微抬起,不要与体表接触,右手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诊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指掌关节的运动为主,避免肘关节和肩关节参与运动;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应立即抬起,以免影响声音的振幅与频率;一个叩诊部位,每次只需连续叩击2~3下,不能持续不断,否则会极大影响叩诊音的分辨;如第一次叩击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可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叩击。此外,根据叩诊声音的不同,间接叩诊又包括:轻叩诊法、中度叩诊法、重叩诊法3种。

直接叩诊法

医生用右手中间的3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掌面或指端直接拍击或叩击受检部位,通过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震动感来判断受检部位是否有异常情况。

通过叩诊可以判断肺部、腹部有无病变及病变的性质,胸腔积气或积液含量的多少,肝脏、脾脏的界限,腹水的有无与量的多少,膀胱有无充盈等。

另外,根据被叩击部位因弹性、含气量、致密度以及与体表距离的不同,叩诊时产生的声音也大相径庭,临床上把它们分为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和实音。

为了确保叩诊的准确性,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环境应安静。进行叩诊的地点应该很安静,同时受检者、医生也应保持安静,如果噪声太大,会影响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可能造成误诊。

·受检者应根据受检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体位,如腹部叩诊时应该仰卧,胸部叩诊时应该站立或仰卧。同时,应尽量放轻松。

·叩诊方法应该正确。一般来说,正确的叩诊方法应该是:自上而下,从一侧再到另一侧,并比较两侧对比部位的异同,从而得出一个综合结果。

听诊

听诊,就是医生借助耳朵或听诊器听取受检者机体各部位发出的声音,进而根据声音的性质、音调的高低、音响的强弱,进而判断脏器功能是否正常。在临床上,听诊的适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主要用于诊断心肺疾病。

根据手段的不同,听诊可分为直接听诊(医生直接用耳朵听取受检者某一部位的声音)和间接听诊(医生借助听诊器听取受检者某一部位的声音)。现在很少用直接听诊,一是因为不卫生,二是因为不准确。最常用的是间接听诊。

听诊是诊断心、肺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临床上常用以听取正常、病理呼吸音,各种心音、杂音及心律失常。

听诊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听诊环境要安静和温暖,尽量避免各种噪声的出现。

·不能隔衣听诊,以免听诊器同衣服摩擦而产生噪声。

·受检者体位要正确。在接受听诊时,受检者应该坐下或仰卧在床上,同时尽量放松,不要紧张。

嗅诊

嗅诊,是医生以嗅觉判断发自受检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诊断方法。嗅诊往往能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诊断线索。其通常的做法是医生用手或扇子将受检者身体或排出废物所发出的气味扇向自己的鼻端,然后判断气味的性质,再做出相关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