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

为了躲过侦察机和系留气球的搜寻,避免被敌方火力击中,保护重要的设备和军事给养,所有参战国都开始积极发展伪装隐蔽技术。

视觉欺骗是最基本的“伪装”,而这种战场上的常用伎俩,古已有之。在侦测技术还很不发达的时候,侦察兵最可靠的工具就是自己的双眼,视力所及之处就是观察范围,所以要躲开敌人的观察也很简单,只要找个高一点的遮蔽物挡一挡,或是把两军之间的距离拉大到敌人的观察范围之外就行。美国内战(1861~1865)和普法战争(1870~1871)中系留气球的普及曾使得传统的隐蔽方法效果大减,但即便如此,站在高处的侦察兵也不过是多了一个双筒望远镜而已,侦察效果依然很不理想。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出现则为伪装技术的推进提供了莫大的动力,普通的隐蔽手段根本无法躲过搜索面积极广的飞机侦察,从此,伪装真正演变成了一种因时而动、因地制宜的艺术。

figure_0144_0230
图中这辆英军坦克的伪装稍显敷衍,一般坦克在作战前都会藏在树林里。

☆隐藏的计划☆

figure_0144_0231
一名德军炮兵观察员在稍作伪装的观察点通过双筒实体镜寻找攻击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一次“给养之战”。火线后方的区域一般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补给品,在准备大规模攻势的时候,补给储备量还将急剧增加。粮草的重要性使之无论在哪里都成为了最有诱惑性的攻击目标,而为了保护这些重要物资不受敌军飞机或炮火的威胁,人们有时把它们藏在森林里,有时则用网子把它们罩起来。英军甚至还专门辟出了专供坦克集结的伪装阵地,保证坦克部队在接到进军命令以前可以安心地养精蓄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隐形战车”在敌军阵地前突然出现时给对方以惊吓。而此时英军对伪装的理解更是已经超出了视觉这一层面,将听觉效果也纳入其中。在坦克部队出动时,他们还会派出一小股飞行部队,用飞机引擎的轰鸣遮盖坦克前进时发出的隆隆声,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干扰对方的侦察。

figure_0145_0232
伊普尔附近英军的一个榴弹炮作业小组。上方的伪装网可以帮他们减少部分敌军反炮击的火力。

在接近火线的地方隐蔽,不如在后方那么容易。而为了隐藏最容易被敌军观察到的交通要道,士兵们常在道路两旁挂起一种类似晾衣绳的伪装物,这样,当有战车或部队从这里经过时,敌人就只能看到士兵们“晾”在那里的东西,而看不到具体的军事动作了。

☆观察岗☆

火线是新伪装最好的试验田,英军则以其无处不在的巧思妙想成为了最佳伪装部队。当时,谁要是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头探出战壕之外侦察敌情,那他不是脑子有病就是不想活了,为了解决白天无法进行阵地观察的难题,英军发明了一种形似枯树桩的观察哨。

说到底,最好的伪装还是黑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行动都选择在晚上进行的原因。士兵们往往趁着天黑冲入无人区,挖掘新的战壕,修补被战火冲破的封锁线,或是布置新的战壕袭击,完成监听行动。在寒冷的冬天,有些军队还会换上雪白的战衣。虽然火线之后的行动对伪装的要求较低,但如果是往火线运输粮草之类的话,那还是得尽可能地制造噪声来掩饰运输队的行动。

让人眼花缭乱的伪装

这是一种海军专用的伪装技巧,在特别鲜明的色彩对比和黑白灰三色的线条图案之中,军舰的吃水线、甲板和舰桥位置都变得很不明显。而试图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战舰去向、速度和相对距离的潜艇指挥官,也将因失去了攻击的准确性而无法发出鱼雷攻击的指令。协约国有4400艘以上的商船和海军舰艇都采用了这种类似迷彩的伪装,但其效果如何尚存争议。

figure_0145_0233
皇家海军舰艇“复仇”号在战争末期也采用了这种迷彩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