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冬季攻势

1915年初,德国在第二次马祖里湖会战中大胜俄国,但与此同时,奥匈帝国却搞砸了在喀尔巴阡山脉的一次战斗,并损失了大批兵马。

为了在1915年之内把俄国从战场上踢出去,德国把大量兵力集中到了东线,计划在东线北部和南部发动两场攻势。1月31日,以一场佯攻为序幕,总计10万人的德国第八和第十集团军联手在东普鲁士发动了第一次攻势。德国第九集团军假意侵入华沙,发动了首次使用毒气的波利莫夫战役。2月7日,东普鲁士最重要的一次战斗爆发:奥托·冯·布罗将军的德国第八集团军在一场遮天蔽日的暴风雪中袭击了独立作战的俄国第十集团军,第二次马祖里湖会战就此开始。

☆胜负不分的侵袭☆

布罗的进攻在一周内就将俄军逼退了96千米。9日,才袭击过俄军右翼的赫尔曼·冯·艾科恩率第十集团军加入战斗。被击溃的俄国第十集团军开始向考纳斯撤退。在此期间,俄军有三个兵团被德军重重包围,但由于其中之一与围军展开殊死搏斗牵制了对方的行动,另外两个兵团最终得以突围。虽然取得了小小的成就,但面对普里赫夫麾下俄国第十二集团军的奋力抵抗,德军觉得没便宜好占,只得退回到东普鲁士境内。此次对阵,俄军总共损失了20万士兵,其中有9万人成为了德军的俘虏。

☆喀尔巴阡山战役☆

驻扎在喀尔巴阡山脉沿线的三支同盟国部队发动了第二次攻势。担任主力军的是亚历山大·冯·林辛根的南奥匈联军,他们的任务是穿过喀尔巴阡山进攻西北部的利沃夫,以解除普里奇斯米尔外俄军的包围。斯维托扎·波罗艾维克·冯·伯纳的奥国第三集团军和卡尔·冯·普弗兰泽-巴奥丁的奥国第十集团军则分别担任了南奥匈联军的左右两翼——他们的任务是在攻势中为主力军提供火力支持。

figure_0086_0126
俄国军队奔赴前线。

最早得胜的是由普弗兰泽-巴奥丁领导的部队。2月17日,他们在成功占领了捷诺维兹之后,还俘虏了阿列克谢·布鲁斯洛夫麾下俄国第八集团军的6万名士兵。但这股部队的推进却遭到了强烈反攻的阻滞。南联军被大雪困在了山里,可谓一无所获。而普里奇斯米尔要塞在被包围了194天后终于沦陷,所有守军都向俄国投降。接下来的几周里,俄国不断地发动局部反击,但由于军队补给不足,加上乔治·冯·德·马维兹率领德国援军赶到,俄军最后只好于4月10日放弃行动。对奥匈帝国来说,这次发生在喀尔巴阡山脉的战役是一场巨大的劫难。由于恶劣的天气作祟,他们在此战中损失了80万士兵。此时,奥军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甚至还因为队伍内部存在种族差异而渐渐显现出了分裂的迹象。无奈的奥国总参谋长、陆军元帅康拉德·冯·霍兹多夫只好再次向德国求援。

figure_0087_0127
在俄国1915年的春季攻势中,用马车和速度缓慢的牛车为俄军输送给养的队伍正行进在喀尔巴阡山区。

包围普里奇斯米尔

普里奇斯米尔是奥匈帝国在加利西亚地区的一处战略要塞。1914年9月,俄军用很短的时间就包围了该地区,并在10月份稍微放松了包围圈后又迅速地收拢了战线。拯救这个失守的要塞对于奥匈帝国来说刻不容缓,但幸运女神此时却并不垂青于普里奇斯米尔。1915年初,救援行动宣告失败。虽然12万守军一直坚持到了3月22日,但这个要塞却怎样也没能逃出沦陷的命运。不过,俄军的胜利也没能持续多久——6月4日,奥军联合德军夺回了该地,而且这个要塞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受到过任何威胁。

figure_0087_0128
1915年6月,德军在普里奇斯米尔押送俄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