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针刺抗衰老的效应

衰老是一个自发的必然过程,成年以后,身体功能即开始逐渐衰退;主要表现在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免疫功能衰退、脂肪含量增加、肌力丧失、骨矿含量丢失,从而出现结构退行性改变、功能衰退及适应性和抵抗力减退。影响衰老进程的主要因素是遗传和环境。关于衰老的机制,虽然学说繁多,但迄今为止没有一种能完全阐释其机制。
与衰老有关的两个最主要的内分泌器官是胰腺和甲状腺。40%的65~74岁和50%的8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糖耐量下降。5%~10%的老年女性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女性绝经多年以来被认为是卵泡耗竭所致,目前有研究认为与衰老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轴改变才是绝经的真正原因。衰老也可使GH-和IGF-I轴功能下降(图7-10)。
图7-10 衰老中多个激素系统活性下降(引自《威廉姆斯内分泌学》)
假说认为下丘脑和/或更高级的神经系统是衰老的中枢“起搏器”,同时伴有外周器官(卵巢、睾丸、肾上腺皮质)对这些内分泌轴衰老过程的调节。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减少导致肝脏及其他器官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产生下降(躯体生长停滞);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释放减少,以及性腺激素分泌减少(E2/T)分别导致绝经和男性更年期。产生脱氢表雄酮(DHEA)的肾上腺皮质细胞活性下降,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的水平及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并不发生明显变化。PRL:催乳素;TSH:促甲状腺素;T4:甲状腺素;=表示变化不明显
针灸有抗衰老的作用,对衰老引发的机体各环节功能减退均有良好的调整作用。针灸对老年人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围绝经期综合征、肾上腺功能减退及糖尿病的调节作用。
Bcl-2(即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多位于线粒体、内质网和核膜等部位,与细胞的抗氧化自我保护作用密切相关。Bcl-2对各种刺激诱导的细胞凋亡有阻抑效应,又称为长寿基因,通常用做衰老检测的指标(Knigsberg,2004;Rong,2008)。在细胞衰老过程中,Bcl-2表达降低(Gallogly,2010;Mak,2006;Crescenzi,2003)。PKC(蛋白激酶C)是一种Ca 2+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和信号转导分子,参与许多细胞的增殖、分化、存活与凋亡的调控。在生理和病理性衰老细胞内,PKC的表达均失调(Battaini,2005;Brennan,2009)。Shi等(2012)在探讨温和灸对老年人外周血Bcl-2和PKC表达及抗衰老效应时,发现老年人外周血Bcl-2和PKC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中年人,但在温和灸后,外周血Bcl-2和PKC的表达率则明显增高。且温和灸后抗衰老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未经温和灸的老年人。实验结果提示,温和灸的抗衰老效应可能与之可增加老年人外周血Bcl-2和PKC的表达有关。抽烟可使血管老化。食指的数字体积脉冲二级导数(the second derivative of digital volume pulse,SDDVP)波形已经作为描述血管老化和动脉硬化的指标。Rivas-Vilchis等(2008)在研究手针内关穴对慢性抽烟和不抽烟受试者的食指SDDVP的即刻影响时,发现抽烟者和不抽烟者的食指数字体积脉搏波的基线水平明显不同。对于不抽烟者针刺前后波形没有显著的不同,但是抽烟者针刺后波形明显改善,且抽烟者和不抽烟者针刺前后的老化指数亦均明显改善。研究显示,手针内关穴能够部分逆转由于慢性抽烟导致的血管功能损坏。Fabbrocini等(2011)发现皮内针可改善颈部的老化。他们对8名颈部老化的患者进行研究,在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观察面部整体美容程度改善评分、皱纹严重度改善评分、摄像和超声影像、硅橡胶微起伏感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发现几乎90%的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明显减轻。
黑野保三等(1992)选CRS/ICR系雄性小鼠50只,分成2组,每组25只。小鼠的饲养环境为有空调设备的动物室,并能自由摄取水和食饵。饲养时间为2年。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为针刺治疗组,每周日、周四各针刺1次,在调整全身的13个穴位中选用中脘、天枢、气海、肝俞、脾俞、肾俞及大肠俞,轻轻施以针刺,针刺深度为1~2mm。分别于实验开始后6个月、1年、1.5年及2年断头处死小鼠,取胰脏、肝脏,分别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进行组织学观察。小鼠死亡率在实验开始后的6个月~1年,对照组为20%,治疗组为15%;1~1.5年,对照组为30%,治疗组为21%;1.5~2年,对照组为33%,治疗组为25%。2年后,对照组小鼠胰外分泌细胞一般因老化而呈细胞核变形,异染色质增多,核小体中央呈炸面圈样空泡,或核小体略膨胀呈通常看不到的异常形态,颗粒增加,细胞质普遍浓缩,酶原粒数减少,形态也大小不一。细胞器也发生变化,高尔基体普遍萎缩变小,线粒体多变为细长,粗面内质网普遍呈层板状。细胞质内的结晶纤维化。小鼠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及胰岛素分泌细胞常出现核浓缩,在异染色质增加的同时,核内出现纤维结构。有的细胞因细胞质的一部分被损害,出现溶酶体。而在针刺组,可见胰腺组织老化现象受到阻止,机体防御系统增强。在对照组出现的由于老化引起的胰外分泌细胞功能低下,如细胞核的异染色质增加,高尔基体萎缩,粗面内质网空泡扩张,以及细胞损害,如出现自噬体等现象,在针刺治疗组则呈减少或消失倾向。另外,还可见到针刺治疗组的细胞质内的结晶因老化而纤维化的部分,重新变为结晶结构。针刺2年后,老化引起的胰岛细胞功能低下及细胞损害基本消失,但细胞核内残留有纤维结构。另外,巨噬细胞因针刺治疗而激活,大量吞噬异物而变肥大;可见到巨噬细胞与储脂细胞的接触;有时,还可见到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接触。
小鼠的寿命为2~3年,随月龄的变化,其组织、器官老化。对照组小鼠的肝脏格利森鞘周围有淋巴细胞或其他间质细胞浸润,肝细胞索中度紊乱,肝细胞部分坏死。细胞核大小不一,大核较多,核边缘不整,凹凸不平,可见有假核内包涵体。另外,细胞分裂相少,储藏维生素A或处理毒物中的伊尔细胞增加,其中还有巨大脂肪滴。针刺治疗组未见上述的组织老化,间质细胞浸润不多,肝细胞索变化不大,核边缘光滑,核多呈圆形,未见假核内包涵体。在电子显微镜下的肝脏超微形态学变化,对照组可见炎症性的淋巴细胞浸润及浆细胞的出现,肝细胞核边缘凹凸不平,核仁中央空陷而呈环状,细胞质内可见数量较多的脂肪滴和线粒体嵴的紊乱。针刺组肝细胞核呈圆形,核仁大而整齐。本实验证明,针刺治疗可降低小鼠的死亡率,防止其胰脏和肝脏的老化。黑野保三等认为针刺治疗的机制为:针刺→中枢神经→神经胶质细胞→脑内细胞素、干扰素、神经激素、免疫系统→自主神经失调的调节、免疫力的增强→机体防御机制的增强、机体稳定性维持机制的调节。研究中所看到的储脂细胞的出现和巨噬细胞的激活,以及这两种细胞的接触等,在增强广义的机体防御力方面颇有意义。根据本实验的结果,认为长期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其机体的防御机制增强。可以说,本次实验为针刺治疗增加机体的防御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
在针灸抗衰老的实验研究中,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SAM)被用作主要的研究对象。快速老化小鼠分为快速老化亚系(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SAMP)及抗快速老化亚系(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resistance,SAMR),SAM(SAMP和SAMR)为研究及治疗衰老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Takeda,1997)。
韩景献及其同事(付于等,2006;2006)利用快速老化小鼠对针刺抗衰老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衰老过程中,大脑的衰老起了关键作用,与认知损害、记忆缺失和神经性障碍危险的增加有关。在检测的588个基因中,有48个基因随着衰老显示出在基因表达上的2倍或更大的改变,这些基因表达有的增加、有的减少,提示可能与快速衰老有关。然而针刺穴位后,可使快速老化小鼠大脑内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均向着年轻小鼠基因表达的水平发展。针刺可上调SAMP10小鼠前脑、皮质和海马内表达下降的红细胞系特异性转录因子、Y-Box结合蛋白-1和干扰素诱生蛋白的表达,从而加强红细胞系的功能,增加细胞增殖和提高抗细菌性细胞的免疫功能。针刺可显著逆转SAMP8小鼠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减少,使新增殖的细胞像溪流一样沿着海马白质的背部,从侧脑室扩展到胼胝体;并使SAMP8小鼠的认知缺陷明显改善。针刺可以改变SAMP10小鼠脑内金属硫蛋白(MT)3 mRNA的过度表达和MT3/MT1比值的增加,维持MT1和MT3 mRNA表达水平的平衡,改善锌离子的生物利用度。
针灸可调节衰老机体的代谢水平。Qiao-feng等(2011)通过基于磁共振的代谢产物学方法研究快速老化(SAMP8)小鼠在电针前后血浆内代谢的变化。结果发现与SAMR1小鼠相比,SAMP8小鼠血浆中乳酸盐含量减少,二甲胺(DMA)、胆碱和α-葡萄糖的水平更高,而亮氨酸/异亮氨酸、HDL、LDL/VLDL、3-羟基丁酸盐(3-HB)和三甲胺N-氧化物(TMAO)的水平更低。电针治疗后,SAMP8小鼠血浆中的乳酸盐、DMA、胆碱和TMAO的水平均被改善;SAMP8小鼠的逃避和探孔行为也明显改善。Zhang等(2009)发现,针刺SAMP6小鼠肾俞穴可使下降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升高,而增加的骨钙素含量显著降低。与SAMP6小鼠和针刺非穴点相比,针刺后SAMP6小鼠的骨小梁厚度值、小梁骨体积、类骨质体积、矿物质吸收率和成骨速度分别增加20.4%、18.1%、14.1%、9.9%和14.7%;骨的极限力、输出力、弹性压力、极限压力和输出力能量的评分也均显著增高。因此,针刺SAMP6小鼠可通过提高睾酮分泌和减少骨更新而促进骨形成、恢复骨体积数、改善骨结构和逆转骨质疏松。
慢性炎症与衰老过程密切相关。与炎症性免疫应答相关的抑郁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活化的促炎细胞因子通过刺激吲哚胺-2,3-双加氧酶(催化色氨酸向犬尿氨酸转化的酶)的表达和减少脑内血清素和多巴胺的突触活性可诱发抑郁样的行为。Kwon等(2012)通过给小鼠接种卡介苗诱发小鼠出现慢性的与炎症相关的像抑郁一样的行为。当给予针刺后,可明显降低犬尿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和升高犬尿喹啉酸/3-羟基犬尿氨酸的比例,提高海马内多巴胺的水平;并显著减轻了小鼠的抑郁样行为。Xie等(2008)用D-半乳糖制备老年小鼠模型,发现老年小鼠模型的血清IL-2和脾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降低,IL-6水平显著增加。耳针后可使血清IL-2和脾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增加,IL-6水平显著减少。表明针灸可一定程度改善衰老组织免疫功能的下降和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