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4.0、智能制造与企业精细化生产运营
- 张小强
- 10020字
- 2020-06-27 23:06:33
2.1 工业4.0基石
精益化生产是工业4.0时代的基石。要迈入工业4.0的大门,就要依据精益化生产完善自己的定制模式,最终实现规模化定制。个性化的需求是必然需求,但是人在很多方面的需求都有相对一致性。打好精益生产这个基础,利用庞大的数据,通过互联网平台达成工业4.0的转型战略。这要求我们必须在硬件、软件、人才、互联以及流程优化方面做出革新。
1.硬件升级:构建基础
在工业4.0的发展趋势下,硬件设施的升级是一个必要条件。当我们有了强大的定制化服务后,若是没有智能化的机器进行生产组装,那么产品的生产效率可想而知。100个仅仅是颜色不同的产品却需要重新设计100次并制作100个模板,并且一个模板只能使用一次。这样的生产效率自然是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那么,什么样的硬件基础才能适应工业4.0的潮流呢?答案如图2-1所示。
图2-1 硬件基础
(1)自动化生产设备
实现生产自动化是工业4.0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今的工业生产虽然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减少人力成本,但是终究是半自动化生产。要实现真正的智能生产设备完全替代人力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现有的技术。
(2)新能源生产
工业4.0不仅仅是生产智能化,在高速生产产品的同时也要注重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当为了生活所需,而不加节制地开采能源、浪费资源、破坏生态之时,等待我们的是同生态环境一样的结果。因此,使用新能源是一个强大的硬件基础。这里新能源是指可再利用、再回收及无污染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要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3)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以物流管理为核心,在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本着“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根据客户的需求灵活改变物流环节,最终实现整合资源后的合理分配。
工业4.0时代下的服务型工业模式会越来越多,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送货上门就是工业智能化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智能化的物流,快速准确地把产品送到客户的面前,是现今的目标。
除了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企业之间材料和材料的往来也同样需要智能物流。当企业的某种原材料缺少时能智能化自动下单,并且自动接单和配送完成交易。这是企业多么期待的未来场景。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还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自主化的智能物流体系。我们的工业化生产将因此而变得十分便捷。
顺丰作为中国快递行业的龙头老大,智能化的物流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很多物流企业都是采取人工扫描分拣入库的方式进行分拣,不仅人工消耗大,效率也不尽如人意。为了进一步提升顺丰的生产效率、减轻人力需求、得到更多的收益。增大仓储规模的同时,顺丰也使用智能的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分拣系统有很高的效率,通常1个小时就可以分拣商品8000箱左右,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
顺丰的自动分拣系统由控制器、分类器、输送器和分拣道口组成。控制器主要用于识别、接收分拣的信号,再按照指令进行分类,并且支持多种方式操控,如条形码扫描、色码扫描、键盘输入、语音识别等。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决定商品进入的分拣道口。分类器针对商品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类。对玻璃等易碎商品会采取轻柔的分类手法,再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分拣道口,最终装车入库。这4个装置通过互联网,配合人工控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动化分拣系统。
顺丰的智能自动分拣系统因为基本不使用人工因而能长时间、大批量地分拣货物,并且不受气候、时间、人的体力等的限制。自动化分拣系统每小时可分拣8000件商品,人工只能分拣150件左右。分拣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分拣误差也因此极低。实现了基本无人化,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投入。如今自动分拣系统已经成为先进物流企业的“标配”。
顺丰的自动分拣系统具有效率高、误差低、人力依赖少的优点,将智能物流的概念灌输得非常完美。智能化物流应该全面推进,并在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进行智能化改进。这也是工业4.0时代的发展趋势。
2.软件支撑:采集信息
信息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他测试设备等数字化接收信息,并上传到统一的中心平台进行分析。信息采集系统是结合互联网和专用测试机器来实现灵活多变的测量系统。采样方式通常多种多样,例如,平时在大街上被邀请填的调查问卷,又或是购物后填写商品评价,都是采集信息方式的一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更多的方式可以采集信息。
(1)监测设备信息
监测设备信息是指在硬件设备中嵌入软件,通过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实时自动化的监测、管理、调控。一般分为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人力采集信息有其可用之处,但是大量的数据信息就需要用软件进行采集了。尤其在工业制造中,庞大的数据信息的采集,是人力所办不到的。
每一个产品都要经历多道工序才能上架出售,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设备不断地运转,每一步骤都会产生新的数据信息。这些大量的信息就是机器的运转记录以及产品的生产信息。因此,这些数据的采集是很重要的,并且应进行实时信息采集。耗费了这么大的功夫进行信息采集工作,信息采集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答案如图2-2所示。
图2-2 信息采集的意义
①信息的采集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设备,及时有针对性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
②产品信息记录完整能够使产品生产更加透明化,让客户更加了解产品,并且在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找到问题的症结以便采取举措。
③基于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进行调整,产品生产的差错率能够明显地降低,产品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更大的保障。
(2)研发产品信息
产品周期管理中,产品的研发设计、营销策划等一切的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采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分析信息,制订计划;也为了更好地分析客户的喜好和多样的要求。只有通过信息采集获取大量数据,才能更具体准确地了解客户的心理。
产品的生产一定是经过了缜密的市场分析。那么如何分析市场呢?就是通过利用信息。大多采取抽样等形式,以小析大。但是这个“小”却不能小,为了得到更精准的分析预估,必须要收集海量的信息,以保障能得到大多数人的不同意见。采集信息的意义如图2-3所示。
图2-3 采集信息的意义2
①产品研发前调查市场需求。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顺应市场的需求对于日后产品的销售尤为重要。尤其是工业4.0时代下,个性化定制被提上日常工业生产,为了更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全面的市场调研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依托网络、媒体通过问答或建议的形式获得客户的可信信息。
②产品研发中采集产品信息。通过产品的试用等方式实时获取信息并及时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进一步改进。通常很多产品都会在产品最后标注“如有意见建议请拨打电话或发送邮件信息”,这就是获取客户反馈信息的一种方式。例如卸载搜狗软件的时候,并不会直接卸载,它会配上可怜兮兮的表情表达不想被卸载并问为什么卸载。当客户面对这种情况时就会选择不卸载或者是告知明确的意见。企业由此获得意见用于之后的产品改进。
人们在日常出行中已经习惯用电子地图查找目的地、路线以及导航。三维立体呈现的地图可以放大再放大,一条小路和一家小商店都不会“放过”。这些地图的庞大信息量是如何精准地复制进电子地图中的?又是怎样分析选择最佳路线的呢?高德地图向我们揭开了真相。
目前,高德地图的数据均来自高德数据生产基地,1300余名“地图采集员”及300余名研发人员支撑着这个庞大的地图数据库。高德联合创始人姜德荣认为,数据就是地图厂商的命脉,没有数据就没有服务。我们在地图上搜索的两个地点间的步行时间,是步行采集员每天徒步15公里测量的。
一条新道路的维修、一座新大厦的建立都会使高德地图原有的信息失准。高德地图则采取纠错这种方式进一步更新自己的信息数据库。用户在使用高德地图时发现其中的一些路线的地点失准后,便会主动纠错,帮助高德地图完善自己的信息。高德地图接收到纠错反馈后会及时派监测车辆、人进行细致的采集,包括红绿灯标志、路况、街道长宽。这样的一次纠错往往只用半小时就可以成功,效率高并且信息准确。
高德地图通过大量的用户纠错信息的支持,及时完善自己的信息库。这种信息更新模式是建立在用户的需求之上的。用户需要哪里的路线,高德地图就完善哪里的路线。因此高德地图才一直居于导航企业翘楚的位置。
③产品投入市场前根据信息分析制定营销战略。由于经济的发展,商品越来越多元化,要想在同行间站稳脚跟,除了产品的硬性价值,营销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企业通过多种营销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针对适合的营销战略进行分析,打造最能激起购买欲的营销战略。
工业的智能化往往根据大数据的支持,如何更好地采集信息便成为建立健全的数据库的先决条件。信息采集应注意以下3点,如图2-4所示。
图2-4 信息采集要点
①大范围针对性地采集信息
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根据客户人群重点采集信息。加强了针对性,可以减轻采集信息的量。
②广撒网重点捕鱼式采集信息
进行全面、足量信息的采集。单单一两个数据样本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尽量获取更多的信息数据信息,提升信息的精准度。大范围的信息采集,重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虽然大范围采集信息费时费力,但是精准度是它的一大优势。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信息都堆成山,要想获得全面的认识和准确的分析指导,大量的信息采集是基础。
③避免同一点信息重复采集
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一般会对信息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信息失准。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的认识是相同的,因此采集信息是需要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要通过不同的想法分析问题,若是众口一词,那么也就失去了采集信息的意义。
一个实习生做关于选择超市喜好的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是,99%的人喜欢同一家超市。问及原因,原来是因为这个实习生的调查地点正是这个“大众都喜欢”的超市门口。这样就失去了广阔的个性化信息的采集。因此,要避免同一点重复采集信息可以增加信息的精准度。
3.人才保障:关键资源
人是目前世界上最聪明的生物,人工智能的机器还不能够超越人类在工业上的作用。因此人仍旧是工业生产的关键资源。智能化生产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把人从繁忙的生产线上解救出来,实现自动化生产,让人参与到更有价值的劳动中去,发挥最大的智慧力量。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还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在的城镇化之路上,我国农村人口大约只有6.7亿。一个工人创造的价值大约是一个农民的20倍。因此,劳动力人口的转移会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人多能量大就是这个道理。当工业走向智能化已经不单单是人多就可以的,丰富的知识储备才是重中之重。
要实现向工业4.0的转型,人才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人研究智能技术,建设智能化工厂,调查大数据,管理智能系统。无论工业发展的自动化程度有多么深,人终究是工业的指导者和消费者。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业4.0的革新,人才的储备是一个先决条件。
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自动化生产的工业制造已经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了,而在管理操控系统和创新方面,仍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怎样保障人才这个关键的资源呢?答案如图2-5所示。
图2-5 人才保障的方法
(1)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首先要最大程度上保障基础教育的普及,只有基础打好人才能拥有更多的社会技能,以适应工业4.0时代的改革。但是当今社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企业又寻不到人才的现象随处可见。教育部门统计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大约700多万人,很多大学生自嘲“一毕业就失业”。国内的教育普遍实行全科教育,数理化样样不能少,但真正的实践机会却很少。
“德国制造”与“中国制造”人才不同。德国注重职业化教育,在德国70%左右的青少年会接受职业化教育。在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选择中更是有80%左右的人选择职业化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强调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非专业性的知识授予。课程上有很多如主题式教学、实践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培养应用人才的教学课程。
中国在人才方面也应向制造大国德国学习。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职业化培养、定向培养等。让企业觅得到真正有“实战”经验的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业化进程。
(2)注重企业培训
往往在新入职的员工会有一个实习期,在实习期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使其适应企业的环境和工作。这是学习的好机会,员工能够非常直观地实际操作,其作用非纸上谈兵能够比拟。要想更快地让员工进入状态,就需要企业制定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制度。
首先,最好能有专门的人用于培训新员工。因为老员工也有自己的工作,用老员工培训,新员工不能得到更充足的培训时间,也同时影响到老员工的工作。
其次,工厂的工作都是十分具体的,因此,在培训中应注重实际操作和细节处理的讲解培训。
最后,一定不能忽略对于企业、工厂的介绍。让新员工能够了解企业的整体机构和工作流程。不能只拘泥于自己那一块工作,要培养全面型的工人。智能化工厂不会需要太多的人力,但一定要有工人可以操控系统,当系统或者某环节出现问题时,都能够及时修理和改进。这就需要工人对生产流程每一步都了解透彻。
4.互联互通:消除障碍
工业4.0建立在物联网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实现虚拟与物理世界互联成为了工业4.0革新的一个大关。物联网实际上是给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一个融合契机。归根结底是用数字化连接人们的现实生活,使人们的生活、企业的生产发展更加便利。
走进工业4.0时代,有什么障碍阻拦着我们的步伐呢?如图2-6所示。
(1)半自动化向全自动化的改变
(2)资源分散
(3)没有统一的平台
图2-6 迈入工业4.0时代的障碍
我们又应该用什么去消除我们的障碍呢?互联互通。
我们能发现现在的工业制造中机器代替人工生产的工序很多,但仍然不能使人们完全从生产劳动中解救出来。因此,加强自动化是工业4.0的一道难题。
多年的工业生产发展,海天酱油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自动化的大企业。海天酱油拥有国际水准的全自动化种曲培养设备、气液相色谱仪、自动滴定仪等一系列自动化的高端设备。在生产、包装、仓储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通过设备之间以及控制系统之间的互联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在生产、包装、仓储上都因为这种互联而拥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品质。
那么海天酱油的生产线是什么场景呢?
空荡荡的自动化包装工厂内只有8个员工负责操控设备,流水线却飞速运转,每小时最高完成48000瓶的包装,堪称“极速灌装”。一个设备接手另一个设备,仿佛几个人之间的配合,但包装效率却是人力包装所不可及的。
除了效率的提高,海天酱油的自动化生产还带来了很多好处。例如无菌,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要求。作为食品,产品干净卫生是必然的。海天酱油的自动化生产是采用全封闭的无菌空间进行的,没有人能带进细菌,再经过巴氏杀菌和超细过滤的杀菌,借助S7-400编程软件与设备互联,实时监测数据,确保压力控制下外部空气不能进到产品中去,从而使海天酱油的产品确保无菌干净。海天酱油的灌装清洁度已达到10万级,甚至可以与药品的清洁度相媲美。
当然,一个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仅效率快、干净卫生是不能吸引客户的。而海天酱油的自动化生产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恒温恒湿,保障品质。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时间、天气等原因,很容易破坏产品的品质。温度高低都会影响产品的口感。海天酱油则针对这一点,采用群封闭式自动化生产,通过设备与控制系统互联,只需要终端设备就可以实时通过监控设备,调整生产中的温度湿度,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保证恒温恒湿,从而保障产品的高品质生产。
在仓储方面海天酱油的自动化更是一点也不逊色。自动化立体式仓库由库房输送系统、控制系统、识别系统、通讯系统等组合而成。这些系统互联互通,从控制系统输入指令后,控制系统就会向输送系统发送指令,通过识别系统扫描产品,最终实现产品的进出仓库。这样互联下的仓库储藏力大,并且从下达装载命令到完成只需要短短的120秒,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输出配送的效率。
海天酱油通过控制系统与设备之间互联实现自动化生产,使生产人力减少,生产效率加大,产品品质得到保障和提升;还在设备间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保障流水线的基本无人化管理。
想要让生产制造自动化,设备间、工厂间、企业间的互联互通是必不可少的。人在现代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是一个中转作用和决策作用。智能化的设备能够通过信息自我感知、判断,拥有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设备间信息互通,前一道设备向后一道设备发射指令,得到指令的设备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从而根据指令自我运转。最终实现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的自动化。
要消除工业4.0革新半自动化的障碍,万物的互联是一个关键。实现万物互联就是全自动化生产的一个基础。在现代大部分的工厂、小作坊还在使用最简单的人力生产,不仅速度慢,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这是很多企业转型的一个动力。企业虽加大了设备投资,但是在人员使用方面的投入却大大减少。更有技术能力储备的人才,成为各类自动化企业的追逐点。
由于资源分散,整合资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学会资源分享,达到共赢是很多企业目前所需要学会的课题。同行不一定就是敌手,转化竞争思路,改走合作共赢路线,是当下大势所趋。
2016年3月,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与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就BIM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展开了深度合作,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继延华集团与鲁班软件、同济设计院、蓝色星球等企业在战略合作下进行资源整合后,这是又一个促进建筑楼宇信息化的重要举措。
延华集团执行总裁于兵表示,延华致力于通过资源整合搭建起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同行参与其中,实现资源共享和企业共赢。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促使行业的发展和国家BIM技术的进步以及带给人们生活上的便利。
广联达软件则是一家“互联网+建筑”的平台服务商,副总裁汪少山也表示,通过这次的合作签署,与延华集团从技术、业务、市场和品牌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合作,共同协作引领中国BIM技术的发展。
这种强强联合的合作方式令资源共享,企业之间能够分享自己的优越之处,强强互补,达到双赢。两家企业都是秉承“分享、合作、创造”的理念高度合作。打通两家企业之间的壁垒,使信息得到分享,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使两家企业得到“1+1>2”的效应。
企业间的互联互通能够合理调配信息和资源,使资源优化最大化,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就像国家间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一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双方的发展,这也是工业4.0趋势下的必然情况。随着工业制造竞争压力的增大,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互联互通、合作致富。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最终实现所有企业的互联互通,那个时候就是工业生产制造的鼎盛时期,也能更好地促进各个企业的发展和促进人们生活的便利。
资源的分享离不开统一的平台。只有构建一个健全的互联平台,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企业共利。多家企业共同系在统一平台上,互联互通,分享客户资源的同时,也让客户体验到这种全方位需求满足的便捷感,如表2-1所示。
表2-1 互联平台
2015年9月25日,Uber宣布在中国市场向所有开发者全面开放UberAPI,努力构造一个应用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开放应用程序接口,让用户体验无缝连接,甚至可以给小众客户提供定制版应用的服务。这次首度开放API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各个应用开发者的激情,为连接更多的活动伙伴做铺垫。
Uber从美国市场拓展到中国市场,其通过互联搭建全面服务平台的总方针是没有变化的,Uber在美国是怎样与其他的企业互联的呢?
百度、穷游网以及渡鸦科技等都加入其中,成为首批合作伙伴。Uber在移动出行服务方面互联各种互联网应用,涉及美食、电影、旅游、酒店、航空等多范围、多类别的服务。这些生活服务都与移动出行有关系,接入Uber直接为其提供可靠、便捷和高性价比的出行体验。不仅提升自己应用的实用价值,增加用户的体验感,吸引用户,Uber也从中得到了大量的业务需求。这就是企业间互联搭建平台的优越之处。
通过开放应用程序接口,实现企业间、应用软件间的互联,搭建起一个共享信息的互助平台,能够将乘客的生活和出行全面的连接起来,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出行服务。企业也能通过这种一站式服务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共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互联互通是企业的一把利器,能够帮助企业披荆斩棘,成功走入工业4.0时代。快拿起这把利器,向着智能化工业前进吧!
5.流程优化:组织提效
工业生产流程虽有多个生产工序,但总会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通过系统理论对整个企业的生产路线进行优化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率与收益。
流程优化是企业转型的一个突破口。要走智能化的生产路线就必须抓住这个突破口,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1)标准化执行
以某一物为参照物,某一数据为衡量准则,整个生产制造都以其为标准。标准化执行是智能制造、工业4.0、企业精细化生产的前提条件。要实现企业的转型,就要根据行业的标准生产产品,并且产品的各类数据也都实行标准化,其意义如图2-7所示。
①复杂的生产流程容易出现疏漏,而标准化的制定和执行能够进一步保障产品的品质。统一标准,避免出现产品参差不齐,误差大。
图2-7 标准化执行的意义
②标准化执行是工业4.0时代便于企业间合作共赢的一个端口。这些跨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需要一个标准规范。
例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手机大部分的充电端口都是互通的,大部分数据线可以与任何手机匹配,并且还支持与电脑、平板等互联。倘若各个品牌都独树一帜,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开展生产工作,那么手机就只能使用原厂配件,并且不易与电脑互通,更别说传送文件之类。
虽然用3D模式观看视频功能已经逐渐成为电视和家庭影音的标准配置,但是3D眼镜的规格却始终没有实现标准化。这严重制约了企业对3D技术的深入研究,各个品牌之间不能交换使用3D眼镜也让客户感到不便。
发现了3D眼镜规格不统一这个弊端,显示设备三巨头索尼、松下、三星达成共识宣布与X6D公司合作,研究标准化的高清3D眼镜规格,并且标准化的3D眼镜技术能够带来电视、个人计算机、投影机和3D剧院互通使用的效果。这样一来,客户就算家中同时有这三个品牌的电视也不用担心3D眼镜的匹配问题,可以自由地享受3D影音带来的视觉冲击。
3D眼镜的兼容使用给用户带去了便利,给企业带去了利益。通过企业间的合作研究,实现3D眼镜的标准化,直接使3D眼镜的发展上升了一个层面。企业间的产品可以互通匹配,为企业间的长远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企业间的合作,标准化的执行是必不可少的。对很多产品都有一个国际标准,最好企业间都采用同样的标准执行,能加强企业间的融合度。标准化执行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经济等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不要各自为营,造成企业合作间的标准混乱,这样最后“受伤”的终究还是企业本身。
③想要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标准化要先行。必须有一个制定准确、严格的固定参照才能更为规范地管理。只有标准化的管理,才能让产品更受用户的喜爱,从而使企业向更广阔的舞台发展,造就未来。
④标准化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生产制造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才能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发展。真正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原有标准不断创新和研发,最终带来科技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
(2)完善基础设备
在生产制造中总会出现一些瑕疵和漏洞,这个时候就要求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漏洞,并及时进行修复和改进。生产流程就是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才能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因此,不断进行基础设备完善是生产流程优化的一项基础。
优化流程设备通常有固定的步骤,如图2-8所示。
①研究现有流程
了解现有流程,发现流水线、通信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于进行调整和改进。
②了解设备间的信息交流
工业4.0时代,设备间信息的互通是重要步骤,设备间实现互通互联,了解每个环节设备运转需要接收的信息、发出的信号等,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错误信息、错位信息、重复录入等,从各个环节之间的链接中分析生产的内部关系,做到把生产流程了然于胸,才能更好地优化流程。
图2-8 优化流程设备的步骤
③制定方案
根据之前的了解和分析结合互联网,从智能化的方面优化生产流程。剔除生产流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加快生产速度;或是尽量让流程平行化,同时处理节约时间。丰富流程数据库,解决流程问题并提高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针对问题列出可行性的多个计划方案,并分别对每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说明。
④评估和选择优化方案
最终是做决策。根据提供的优化方案,综合考虑技术、效率、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对比其他同行领先企业的流程优化,最终确定最佳方案,并实施。
(3)培养管理人才
在工业4.0时代,生产制造逐渐趋于自动化的生产。每个产品都要经历很多的生产工序、流程以及阶段。并且随着个性化定制的广泛深入,生产过程逐渐复杂化。这个时候,就急需管理型的人才掌握全部设备的维修技能和控制能力。
①注重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不可马马虎虎、一带而过,甚至直接省略。这是使一个新的员工进入工作状态最快的一个捷径。应把企业的文化、工作的详细内容、工作中的一些要点能进行岗前培训,让员工一上岗就能找到状态。这能够增加企业新员工的工作效率,并让员工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中去。
②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及实践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在工业4.0时代仅仅学习这些表面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自动化的生产模式要求员工有全面的知识,能够控制系统并处理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加强信息技术和实践的培养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