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史百家杂钞·第三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 余兴安等译注
- 10字
- 2021-04-09 17:52:17
卷七·词赋之属下编二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建安文学的中心人物之一。建安时累封平原侯、临淄侯,魏立,三徙藩国,后封于陈。与兄曹丕不和,郁郁以终,卒年四十一。他的著作有赋、颂、诗、铭、杂论,共百余篇。尤长于诗,名篇有《朔风》《七哀》。名赋《洛神赋》更为传世之作。他的作品情感丰沛,辞采清丽,文质兼资,对六朝文学颇有影响。
制命宗圣侯孔羡奉家祀碑
【题解】
本文是一篇称颂碑文。文章追怀了孔子的伟岸风范,叙述了魏文帝封宗圣侯、复孔庙孔祀的情形,歌颂了曹魏的盛德和魏文帝的功德。制命,指帝王的诏命。孔羡,是孔子的二十一代孙,魏文帝时被封为宗圣侯。奉即奉命、遵命之意。孔子生不逢时,惶惶而终。汉平帝时封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汉末大乱,法统毁坏,所以魏文帝封宗圣侯是难得的,也是有政治目的的。本文与其说是颂孔,不如说是颂扬魏文帝。
维黄初元年[1],大魏受命。胤轩辕之高踪[2],绍虞氏之遐统[3]。应历数以改物[4],扬仁风以作教。于是辑五瑞[5],班宗彝[6],钧衡石[7],同度量,秩群祀于无文[8],顺天时以布化。既乃缉熙圣绪[9],绍显上世[10],追存三代之礼[11],兼绍宣尼之后[12]。以鲁县百户,命孔子二十一世孙议郎孔羡为宗圣侯,以奉孔子之祀。制诏三公曰:“昔仲尼负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末,而无受命之运。在鲁、卫之朝,教化洙、泗之上[13],栖栖焉[14],皇皇焉[15],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于是王公终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礼[16],修素王之事[17],因鲁史而制《春秋》,就太史而正《雅》《颂》[18],俾千载之后[19],莫不宗其文以述作[20],仰其圣以谋咨,可谓命世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遭天下大乱,百祀堕坏,旧居之庙,毁而不修。褒成之后,绝而莫继,阙里不闻讲诵之声[21],四时不睹烝尝之位[22],斯岂所谓崇礼报功,盛德必百世祀者哉?嗟乎!朕甚悯焉。其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之祀。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户卒吏,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于是鲁之父老、诸生、游士,睹庙堂之始复,观俎豆之初设[23],嘉圣灵于仿佛,想祯祥之来集,乃慨然而叹曰:“大道衰废,礼乐绝灭,三十余年。皇上怀仁圣之懿德,兼二仪之化育[24],广大包于无方,渊深沦于不测。故自受命以来,天人咸和,神气氤氲[25],嘉瑞踵武[26],休征屡臻[27]。殊俗解编发而慕义[28],遐夷越险阻而来宾[29]。虽太皞游龙以君世[30],虞氏仪凤以临民[31],伯禹命玄宫而为夏后[32],西伯由岐社而为周文,尚何足称于大魏哉!”若乃绍继微绝,兴修废官,畴咨稽古[33],崇配乾坤,况神明之所福[34],作宇宙之所观,欣欣之色,岂徒鲁邦而已哉!尔乃感殷人路寝之义[35],嘉先民泮宫之事[36],以为高宗、僖公,盖嗣世之王,诸侯之国耳,犹著德于三代,腾声于千载。况今圣王肇造区夏,创业垂统,受命之日,曾未下舆[37],而褒美大圣。隆化如此,能无颂乎?乃作颂曰:
【注释】
[1]维:发语词,无实意。黄初:魏文帝年号(220—226)。
[2]胤:继承,延续。轩辕:黄帝。
[3]绍:继承,发扬。虞氏:即舜。
[4]历数:天数。改物:创制改元,指禅代东汉。
[5]辑:和谐。五瑞:古代诸侯作符信用的五种玉。
[6]宗彝:指代宗庙。
[7]钧:统一。衡石:重量单位。
[8]秩:祭祀。群祀:受祀的诸圣神帝王。无文:湮没。
[9]缉熙:光明。
[10]绍:光耀。
[11]三代:夏、商、周。
[12]宣尼:即孔子。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13]洙、泗:水名。洙水是泗水的支流。据《史记》载,孔子设教于洙、泗之上,修诗书礼乐,弟子弥至。
[14]栖栖:急迫的样子。
[15]皇皇:惶恐貌。皇,通“惶”。
[16]五代:尧、舜、夏、商、周。
[17]素王:没有居帝王之实位而如王者。汉魏诸儒皆持此说。语出《孔子家语》。
[18]太史:即太史令,掌天文历法祭祀。
[19]俾(bǐ):使,让。
[20]述作:传述和创作。
[21]阙里: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城内,是孔子故里。
[22]烝尝:冬天祭祀叫做烝,秋天祭祀叫做尝。
[23]俎豆:礼器。古代祭祀时用来装牺牲。
[24]二仪:即天地。
[25]氤氲:天地之气和谐的样子。
[26]踵武:紧随而至。踵,脚后跟。武,承继。
[27]休征:美好的征兆。臻:至。
[28]编发:即发辫。编,通“辫”。
[29]宾:宾服。
[30]太皞:即伏羲。伏羲王天下,有龙马背负图而出现于黄河。
[31]虞氏仪凤:虞舜时凤凰来仪。
[32]玄宫:宗神之庙。
[33]畴:谁。咨:访问。
[34]况:通“贶”。赐。
[35]路寝:大治之迹象。
[36]泮宫:学馆,即学校。
[37]下舆:指迅速地封祭先贤。《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尧之后于祝,封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
【译文】
黄初元年,大魏承受天命。继承黄帝的古老法统,接续虞舜久远的法则。上应天时改朝换代创建帝业,发扬仁风以建立政治教化。于是安排百官秩序,设立宗庙,统一度量衡,祭祀久已湮灭的先圣神灵,顺应天时来推行教化。然后就彰明先圣的后裔,继续祖上的光荣,追寻保存夏、商、周的礼仪,并绍封孔子的后人。用鲁地一百户人家,封孔子二十一世孙议郎孔羡为宗圣侯,用来奉祀孔子。下诏命令三公说:“从前孔子怀有圣人的天才,有着帝王的能力,生在衰败的周朝末年,可是没有承命受封的机缘。曾身处鲁、卫的公堂,在洙水、泗水之间教育后生,颠沛流离,窘迫无计,一心想委屈自己来保存天道,贬低自我来拯救乱世。这时候王公大臣最终没有人能够任用他,于是就隐退考究尧、舜、夏、商、周五代的礼典,修养素王之事,凭借鲁国的史料删编《春秋》,访问太史而修正《雅》和《颂》,使得千年之后,后世能宗奉他的著作来传述和创作,仰赖他的圣明来咨询谋略。这真可以说是天命赐给世间的大圣人,亿万年的导师和模范。遭遇天下大乱,诸多的祀庙毁坏,旧时的庙宇都颓败而不修缮。自从汉平帝封孔子之后,祭祀断绝再也没有继承,阙里再听不到他那样的讲学诵读之声,一年四季看不到祭奠。这哪里是所谓的敬礼先圣、酬报功德,盛大的德行必定有百代的祭祀呢?哎呀,朕为此十分悲悯!命封议郎孔羡为宗圣侯,封邑一百户,祭祀孔子的灵位。命令鲁郡修缮旧时的孔庙,安置一百户卒吏来守卫它。更在庙外多多起造房屋,让求学的人住在那里。”于是,鲁地的父老、儒生、游学之士,看到庙宇开始修复,观瞻礼器的开始设置,表彰圣人在怀想之中,向往吉祥的到来,于是慨然叹息说:“天地间的理法衰竭废弃,礼和乐断绝湮灭三十几年了。皇上怀有仁圣的美德,兼具天地阴阳化育万物之德,博大无所不包,高深得不可测量。所以自从承受天命以来,天人和谐,融融洽洽,吉祥的瑞象接连而至,美好的征兆屡次出现。不同风俗的人解开辫发,怀慕仁义,远方的民族跋山涉水来臣服。即使伏羲氏时游龙负图出现,虞舜时凤凰来仪,大禹时建立宗庙建立大夏,西伯由岐山而成为周朝的文王,又怎么能同大魏相比呢!”像这样接继衰微断绝的祭祀,兴修荒废的职守,设法搜寻古代的遗迹,敬拜天地。况且神明赐赏福祜,建造天地观览,百姓因而欣喜,哪里只是鲁地一处呢!所以感喟殷代大治的道义,表彰先代学习建校舍的事迹,而高宗、僖公,只是继位的王、侯而已,还显明德行于夏、商、周三代,名声流播千年。何况当代的圣明帝王,重建华夏,创立帝业降下法统,应天受禅登位之日,没等到下车,就迅速表彰伟大的圣人。大化流行到这样的程度,怎么能不作颂呢?于是就作颂道:
煌煌大魏[1],受命溥将[2]。继体黄、唐[3],包夏含商。降釐下土[4],廓清三光[5]。群祀咸秩,靡事不纲。嘉彼元圣,有赫其灵。遭世霿乱[6],莫显其荣。褒成既绝,寝庙斯倾。阙里萧条,靡绍靡馨。我皇悼之,寻其世武。乃建宗圣,以绍厥后。修复旧堂,丰其甍宇[7],莘莘学徒,爰居爰处。王教既新,群小遄沮。鲁道以兴,永作宪矩[8]。洪声岂遐,神祇来和[9]。休征杂遝,瑞我邦家。内光区域,外被荒遐。殊方慕义,搏拊扬歌[10]。於赫四圣,运世应期。仲尼既没,文亦在兹。彬彬我后,越而五之。垂于亿载,如山之基。
【注释】
[1]煌煌:光明盛大的样子。
[2]溥:美。将:大。
[3]黄、唐:黄帝和尧帝。
[4]釐(xī):福。
[5]三光:日、月、星,一说天、地、人。
[6]霿(méng):蒙昧的意思。
[7]甍(méng)宇:房屋。甍指栋梁,宇指屋檐。
[8]宪矩:法则。
[9]神:天之神。祇:地之神。
[10]搏拊:乐器,又称“拊搏”,又单称“拊”,古代以牛皮为表,内盛糠,用以击节。近代制作如鼓略小,手拊以应和。
【译文】
光明伟大的大魏,承受天命美好博大。继承黄帝、唐尧的体统,包罗夏和商的盛德。降福大地,恢弘天地人和。所有的祭祀都得到恢复,没有什么事不得到整治。称颂那古今第一的圣人,有显赫光辉的神明。只是生于动乱的世界上,才无法显示他的光荣。孔子被尊崇的传统已经断绝,然后又遭祀庙如此的倾覆颓败。阙里一天天萧条冷落,没有了继承和祭奠。我皇感到悲悯,便寻找探访孔子的后裔。建封了宗圣侯,以此来接续圣人的后代。修缮破旧的庙堂,美化那屋梁和房檐,莘莘学子居住学习在那里。圣主教化已经更新,群小得到抑制。鲁地儒学从此勃兴,永远作为法则。洪福怎么会远呢?天地之神前来协和。美好的征兆纷沓而至,福祜我们的国家!中原华夏得到光大,遥远的地方也得到照耀。不同地域的人都仰慕德义,拍鼓高声歌唱。光明伟大的四位先圣,治理天下应合时代。孔子已经去世,他的衣钵就在这里。文质彬彬的我们的大魏皇帝,超越以往成为又一位大圣大智的君王。流芳万万代于不朽,像山岳一样永远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