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语言和语言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习者对语言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语言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掌握语言学的学科分类,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定位。

二、教学重点

1.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定位。

2.语言学的学科分类。

3.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学科。

4.“语言学概论”的学科性质及学习方法。

三、教学难点

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定位。

“语言”(language)一词,生活中经常听到用到,用法也很多,比如“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鸟语花香”,“他俩没有共同语言”,人体语言、阶级语言、文学语言、绘画语言、建筑语言……其中有些是基本用法,有些是引申或比喻用法。

对人来讲,无论是个体还是种族,语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就个体而言,只有在会说话以后,才能成为社会的真正一员,才能表达自己,让别人理解,才能通过语言理解别人。当今社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事业的成败。西方的竞选演说,靠的不就是语言吗?一些职业如律师、教师、作家、相声小品演员、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演说家等吃的就是“语言饭”。就人类而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语言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语言在巩固思维成果、传承文化方面功莫大焉。可以断言,没有语言,人类今天还处在蒙昧蛮荒时代。

世界上的语言极其丰富复杂,对大多数语言我们还知之甚少。粗略估算,世界上的语言大约有2000种,加上方言,共约5000种;但研究较多的只有几十种。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是我们凭空能够想象出的,比如我们都用呼气说话,但非洲的有些民族却用吸气说话(这种说话方式仅存在于我们语言中的“啧啧”之声、唤小猫和小狗之声等特殊场合)。从使用的人数看,众寡悬殊:使用汉语的人口约有10亿,有的语言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使用,如我国西藏珞巴族使用的珞巴语,赫哲族使用的赫哲语。20世纪70年代初,在菲律宾棉兰老岛一个岩洞中发现的塔桑代人,当时只有24人,他们使用的语言恐怕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少的语言。从分布的区域看,广狭殊异:英语大概是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言。就中国境内而言,大约有130种语言,分属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5个语系孙宏开.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我国的语言识别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5(3).,另有三种语言(朝鲜语、京语、回辉话)系属不定李荣.中国的语言和方言.方言,1989(3).。汉语方言也极其复杂,许多方言之间不相通,互听像听天书,声调少则3个,多则10个以上,一些方言保留古入声读法,有些方言保留古全浊辅音声母。

语言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不便。联合国确定英语、法语、俄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6种语言为联合国工作语言。

当然,世界语言也存在共性和一致性,这样便可以互通互译。语言共性研究是语言学的重要课题。

语言既然是客观存在的又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现象,人们自然就会研究它,于是形成了语言学。人不同于动物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人会用理智清醒地认识外界和自身,能动地探索客观存在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这或许就是各种学科或科学产生的根本原因。科学的宗旨就在于探究各种现象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语言学(linguistics)就是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的科学。

检验一门学科是不是科学,其中重要的标准是看其研究对象是否固定,有没有一套独特而系统的研究方法。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在长期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如对比分析、替换分析、分布分析、变换分析、层次分析、中心词分析和历史比较等,所以语言学具有科学的品位。在人文社会科学中,语言学的科学品位最高。

一般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一般认为,语言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因为语言为人类社会所独有,不仅能够深刻地反映语言使用者的文化特点,而且语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社会人文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但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具有自然属性(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的一面,可以而且必须从物理角度和生理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用实验仪器(频谱仪等)分析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物理要素,用生理解剖的办法分析发音部位。从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上看,可以说语言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更确切地说,语言学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人文社会学科。

现代科学的发展有这样的特征:学科内部划分越来越细,而学科之间交叉越来越多,体现出分化与整合的辩证统一。语言学内部有许多分支学科,按研究对象的结构要素分,有语音学(phonetics)、语义学(semantics)、词汇学(lexicology)、语法学(grammar);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有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具体(个别)语言学(particular linguistics);按研究对象的时间分,有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linguistics)、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按研究的宗旨分,有理论语言学(theoretical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按研究的方法分,有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从学科交叉的角度看,有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神经语言学(neur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文化语言学(cultur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数理语言学(mathematical linguistics)等。“语言学概论”具有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性质。

语言学古老而又年轻。说它“古老”,因为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公元前4世纪,古印度出现巴尼尼(Pānini)的《梵语语法》。古代中国在汉代就出现了“小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但这时还只是研究书面语,忽略口语;主要采用逻辑和经验的方法;目的是为读书解经服务。为了突显它重视书面文献的特点,习惯上称古代语言学为“语文学”。语言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还是19世纪初期的事儿。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开始用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语言本身,迄今大约有200年,因此说它“年轻”。语言学尽管年轻,但已为多种学科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许多方法已为别的学科所借鉴。历史比较语言学为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和重要的证据,为系列比较学科,如比较文学、比较人类学、比较神话学等的建立提供了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曾借鉴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研究经济学,取得了成功;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对众多学科,如哲学、人类学、逻辑学、文学、美学、心理学、符号学等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研究模式以及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建立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难怪有人说“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美]J.H.Greenberg.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傅怀存译.国外语言学,1983(2);伍铁平.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科学——论语言与语言学的重要性.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t,1896—1980)也说:“语言学,无论就其理论结构而言,还是任务之确切性而言,都是在人文科学中最先进而且对其他各种学科有重大作用的带头学科。”转引自王远新.语言学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8.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语言学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有人甚至说,19世纪是物理学的时代,20世纪是生物学的时代,21世纪则是语言学的时代。

中国的语言科学相对落后,理论和方法多是“进口”的。美籍华裔语言学家王士元说:“在中国语言学的这个范围里,有一种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这就是资料丰富而理论贫乏。”转引自王远新.语言学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3.落后的原因既跟中国的政治、历史、经济有关,也跟中国的学术传统有关,中国人倾向于“务实”、“致用”,重考据、轻理论,缺乏从个性中悟察共性的思路和精神。这跟中国拥有极其丰富的语言材料(各民族语言)和方言材料极不相称,也跟悠久的语言研究历史形成强烈反差。中国是语言大国、强国,却是语言学小国、弱国,我们有责任改变这种局面。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外国语等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地位与“文学概论”相当。重“文”不重“语”的思想作怪,导致许多人的语言理论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我们来说,学习这门课,不仅可以增强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有助于“知其所以然”,而且可以指导我们的语言学习和实践,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国语的学习,语言的书面和口语表达。

由于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学习时应该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提高思辨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多阅读课外书刊,多用学过的知识思考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书中知识、材料比较多,有的材料甚至很陌生,不能满足于记住“是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

建议阅读文献:

1.岑运强.语言学概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7.

3.刘伶等.语言学概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4.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5.王远新.语言学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6.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9.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赵元任.语言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1.语言学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