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杭州市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2015年,面对经济金融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杭州市金融业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了金融平稳健康运行,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78.03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较上年大幅提高5.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GDP增速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1.5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9.7%,较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

一、2015年杭州市金融运行概况

2015年,全市金融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市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不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进一步增强。

(一)银行业总体稳健,货币信贷运行平稳

全市银行业按照宏观调控要求,认真落实稳健货币政策,有效推进改革发展工作。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结构持续调整,利率水平明显下行。

1.银行业机构有所增加,经营效益大幅下降

截至2015年末,在杭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72家包括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为总行)13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杭州银行为总行)1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8家,村镇银行7家,外资银行11家,信托公司4家,租赁公司1家,财务公司5家,资金互助社1家,消费金融公司1家。,2015年新增3家。受经济下行、不良上升的影响,2015年实现利润200.62亿元,同比下降35.63%;不良贷款余额427.41亿元,较上年年末增加93.0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4%,较上年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3个百分点。

2.存款增长企稳回升,企业存款同比多增

如表1所示,2015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688.94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2015年存款累计新增3800.0亿元,同比多增392.3亿元。从存款结构看:一是住户存款同比多增。2015年,全市住户存款新增476.5亿元,同比多增73.8亿元。二是非金融企业存款稳步增长。2015年,全市非金融企业存款新增1278.8亿元,同比多增403.9亿元,增长10.3%。三是财政性存款减少,机关团体存款增速较快。2015年,全市财政性存款净减少68.6亿元,同比下降10.2%;但是机关团体存款新增505.6亿元,同比增长15.2%。四是2015年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大幅增长60.2%。

表1 2015年年末杭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3.贷款增速较为平稳,贷款投向持续调整

如表1所示,2015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667.18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全年累计新增贷款1917.5亿元,同比多增136.1亿元。从贷款投向来看:一是服务业贷款保持增长,制造业贷款净减少。2015年,全市新增服务业贷款294.5亿元,同比增长3.2%;制造业贷款净减少81.4亿元,同比少减153.5亿元。二是受股票“牛市”和房地产市场回暖影响,2015年全市个人贷款新增940.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9.1%。三是中长期贷款比重明显上升。2015年,全市中长期住户贷款新增836.4亿元,同比增长26.6%,相较之下,全市短期住户贷款仅新增104亿元,同比增长5.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新增406.4亿元,同比增长5.4%,短期贷款净减少111.2亿元,同比下降0.6%。

4.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民间借贷利率下行

2015年,信贷资金价格下行,一般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四个季度分别为7.11%、6.79%、6.70%和5.94%。全年平均利率为6.5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2015年,民间借贷综合平均利率为19.5%,同比降低2.2个百分点。市场利率回落,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支出和融资成本。

(二)证券业稳步发展,融资规模快速提升

2015年,证券行业发展势头较好,期货行业平稳发展,券商利润快速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功能有效发挥。

1.证券期货业稳步发展

2015年年末,全市法人证券公司(含资产管理公司)5家,证券营业部186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2家(见表2)。受2015年股票“牛市”影响,证券经营机构全年累计代理交易额22.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2%,比上年末提高134.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9.73亿元,同比增长258.1%。各法人证券公司继续推动证券经纪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期货业发展总体良好,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84.3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6%,比上年末提高98.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0.39亿元,同比增长31.22%。

表2 2015年证券业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浙江证监局

2.资本市场融资快速增长

2015年年末,全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88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6家,中小板块上市公司3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1家;同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30家,累计达到155家。全年资本市场累计融资635.55亿元,是上年融资规模的2.17倍。同时,杭州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丰富,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发展速度较快,2015年新增挂牌企业1577家。截至2015年年末,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3168家,其中成长板企业242家,总市值403.37亿元,累计成交7.8万股;创新板企业2962家,总股本约264.69亿股。私募债备案企业2223家,全年新增1948家,备案金额215.18亿元,完成发行2117单,发行金额158.29亿元,同比增长173.04%。全年实现股权融资97.74亿元,股权质押融资43.9亿元。

(三)保险业健康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2015年,全市保险业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市场体系日益完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服务领域继续拓宽,经济补偿和风险保障功能有效发挥。

1.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截至2015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机构645家,新增保险市场主体2家。保险机构、中介机构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更趋成熟(见表3)。

表3 2015年杭州保险业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浙江保监局

2.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

2015年,全市保险公司资产规模859.2亿元,同比增长28.9%,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6.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12.7%,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20.3%。保险业经营效益继续平稳增长,法人机构偿付能力有所改善,投资收益情况良好。

3.保障功能有效发挥

政策性农业保险平稳推进,参保规模提升,新险种开发加快。政策性农房保险实现承保全覆盖。出口信用保险保障作用有效发挥,企业积极通过保险追偿、赔付挽回损失。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不断扩面。

(四)市场融资不断扩大,各类市场稳步发展

2015年,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融资规模扩大,市场利率回落,金融资源配置继续优化。

1.直接融资比例有所提升,债务融资增长较快

2015年,全市非金融部门以贷款、债券、股票三种方式融入资金总额分别为1845.23亿元、453亿元和240.99亿元,占比分别为72.7%、17.8%、9.5%,直接融资占比较上年有所提升。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1029.7亿元,同比增长46.0%。

2.同业拆借交易增速回落,融入规模同比增加

2015年,全市银行间市场成员累计拆借21516.4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较上年降低约57.4个百分点。净拆入资金共计16866.9亿元,同比增加54%。

3.票据业务同比减少,市场利率明显回落

2015年,全市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5274.2万亿元,同比减少14%。全年银票直贴利率4.27%,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买断式转贴现利率3.98%,同比下降1.39个百分点。

4.黄金市场交投平稳,外汇市场稳步发展

2015年,全市有8家法人金融机构开办黄金业务,1家企业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成员单位。全市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交易币种以美元为主,交易方式以询价交易为主。

(五)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各项业务快速发展

1.信用体系建设卓有成效

一是征信系统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征信覆盖面继续扩大,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政府部门履职等提供重要参考。截至2015年年末,全市全年累计查询1100多万笔,共有23家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小微机构接入系统,系统覆盖面和服务范围有效延伸。二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征信市场体系逐步形成。截至2015年年末,全市共有2家个人征信机构通过初审上报人民银行总行,其中1家已获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共有4家企业征信机构获得备案证。三是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截至2015年年末,全市累计为3.31万户尚未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其中8791户获得银行授信意向;累计96.58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对51.48万农户发放了2304.09亿元贷款,信贷支持覆盖面达41.38%。

2.支付服务持续完善

2015年,各类支付清算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金融服务电子化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15年年末,全市共有A T M机1.18万台,开立银行卡6490万张。2015年全市共发生银行卡交易17.4亿笔,金额21.93万亿元;通过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处理资金1.36亿笔,金额147.92万亿元。

3.外汇服务更加便利

截至2015年年末,全市有1108个银行机构网点开办结售汇业务,195个银行机构网点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47个银行机构网点经营期权业务。全年新登记办理境外投资外汇业务144笔,中方协议投资总额20.25亿美元。

4.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

2015年,全市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量3636亿元,占全省的35%,同比增长5.3%。其中,货物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1350亿元,同比增长4.6%;货物贸易进口人民币结算1652亿元,同比减少16%;服务贸易及其他项目人民币结算93亿元,同比增加3.5%;跨境投融资534亿元,同比减少17%。全市累计有44家银行、3817家企业与16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参与主体范围和地区分布更加广泛。跨境人民币贸易累计融入资金60亿元,积极满足出口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信贷增长约束有所增加

在经济下行阶段,信贷增长的制约因素有所增加。一是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实体经济对贷款的有效需求相对疲弱。二是政府类项目因为政府债务置换力度加大和PPP模式推进滞缓,贷款的需求空间下降。三是金融脱媒现象愈加普遍,优质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持续增长;同时部分中小型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渠道融资。四是随着区域信用风险上升,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力度有所加大,这将进一步影响到银行的放贷意愿。五是随着股票市场震荡加剧和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个人贷款的增长势头将相对放缓,对贷款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有所弱化。

(二)银行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不良率攀升和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杭州银行业净利润出现持续下滑。2015年,杭州银行业利润下滑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净减少111亿元,同比减少35.63%,较上年提高19.4个百分点。除因新发生不良贷款和处置不良贷款而大幅计提了拨备外,其他导致利润下降因素的影响也日益凸显。一是经济下行导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不良率攀升导致银行出现惜贷、慎贷情绪,削弱了银行业盈利增长的重要基础;二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进一步收窄了净息差;三是金融脱媒进一步挤压盈利空间。从资产端来看,在杭州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占比下降;从负债端来看,越来越多的客户资金由银行存款转向各类高收益的资产管理产品,造成存款成本上升。

(三)风险防控压力依然较大

目前杭州市不良贷款仍在持续暴露,风险防控形势较为严峻。一是原发性因素仍在滋长。从工业监测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来看,杭州市企业的盈利情况指数有所下降,而企业经营效率的下滑,必然导致企业贷款违约率的上升。二是次生因素持续发酵。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监测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共监测到杭州市出险企业196家,同比增长18.1%;涉及银行贷款101.1亿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因互保、联保而出险的企业最多,达69家,占比35.2%。三是逃废债现象明显增加。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对企业逃废债事件的调查结果显示,自2012年以来,企业逃废债现象愈演愈烈,因逃废债形成的不良贷款也在不断增加。由于逃废债问题存在认定标准不明确、转移资产认定难、取证难、银行胜诉追偿难等诸多问题,短期内逃废债现象上升态势恐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以上原因使得杭州市金融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政策建议

杭州辖内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结合新常态下金融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凝聚杭州金融力量,发扬杭州金融优势,促进杭州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一)保持对实体经济有效的资金投入

各金融机构要着力发挥好“四股力量”的作用,确保全市融资总量适度增长。一是发挥好间接融资的作用。各银行机构要加强负债管理,稳定信贷来源基础,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进一步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发挥好直接融资的作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继续扩大债券、股票发行规模。三是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的作用,积极支持棚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走出去”“浙江制造”等领域。四是发挥好社会资金的作用,推动民间资金、风投、私募及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推动优质PPP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撬动更多民间资金增加投入。在此基础上,各级人民银行将发挥好央行资金的乘数放大作用,用活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

(二)加强对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

着力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合,进一步优化信贷增量、盘活信贷存量,支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一是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根据“五水共治”“四换三名”、创新驱动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等战略性举措,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的优势,通过银团贷款、PPP模式、投资基金等形式,加大对全市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建设的资金支持,助力杭州率先在转型发展中突围。二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现代农业、七大万亿产业、新型城市化发展。注重通过并购重组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对并购重组的融资支持,发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效应。三是支持房地产去库存,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化房地产金融服务,积极推动个人住房贷款、公积金贷款证券化试点,满足居民购买首套普通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需求。此外,杭州辖内金融机构要按照《浙江省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规划》的要求,大力支持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

(三)探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新举措

积极配合我市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要求,着力把握金融调控力度,力争不发生大的、突出的风险矛盾。一方面是加快推进不良贷款处置,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严控新增不良贷款。在实践中,尽可能多用兼并重组,少用破产清算,并探索推进破产重组制度的常态化运用,助力金融风险化解。另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反映金融体系健康稳定程度的风险预警体系,逐步修复我市金融生态。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将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通过差别费率的实施,倒逼金融机构改进资产质量、增强风险应对能力,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四)完善“银企对接”机制

目前,“贷款难”和“难贷款”并存,这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在风险持续暴露的窗口期,逃废债现象较为突出的背景下,银企互信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加剧了信贷需求双方有效对接的困难。有必要建立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管理部门组成的“银企对接”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银企对接”推介会,为企业和银行搭建互动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同时,对接不应局限于银行信贷,还应包括股权融资等;不仅需要加强银行和企业间的对接,还需要加强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在服务客户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