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现场全息呈现模型”持续精进的路径

接下来,与读者诸君进一步交流,有效实践“全息呈现”及其持续精进的路径。

本章开篇,我们主要从培训师的角度,探讨了为什么提出“现场全息呈现模型”这一理念。如果继续细究下去会发现,其实,从学员的角度看,也同样存在“全息学习”的可能。

俗话说“以一斑窥全豹”,就是这个意思,成人学员能够(只要培训师引导得当)因为某一个信息、观点或课堂中出现的场景,而引发学员联想起其他的事情,所谓“举一反三”“因小见大”“触类旁通”。如果培训师能够充分调动起学员的能动性,相信一堂培训课程的价值就不仅停留在显性的课程内容层面,也必定能够给到学员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作为培训师,首先,应该接受并逐步建立这样的理念认知,即在课堂现场,培训师的任何行为表现都是培训课程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学员对培训师的专业认同不仅在于课程内容本身。

其次,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坚持从实践出发,并且通过实践不断地调整、改善,精益求精。任何一名培训师的成长必定要经历一些不同的阶段,包括照猫画虎、机械模仿的入门手段,到灵活运用的熟能生巧,再到融会贯通的收放自如,然后进入自主创新的悟化因应状态,最后才能进入得心应手的随缘契机的自如、自在、自然状态。关于“现场全息呈现”的有效精进实践路径,如图1-7所示。

图1-7“现场全息呈现”的有效精进实践路径

以上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培训师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努力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给自己足够的耐心,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会发现,有很多的培训师总是一味地追求培训形式或培训技巧的运用,甚至以为只要形式新颖、技巧娴熟,一切就万事大吉了。

而事实上,最终能够帮助技巧或手段发挥正向效应的恰恰是培训师内在功力的积累与磨砺,包括尽可能广博的知识架构,持续精进、不断提升的人文修养及哲学思维的历练,甚至是宗教情怀的滋养,都应该是比单纯的技能技巧更为重要的东西。这就需要培训师始终保持学习的热忱,拥有开放、接纳的胸怀。

所谓“学习、学习、再学习;精进、精进、再精进”,并且能够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人和事,养成深入反省、纵深思考的习惯。

所以,古人告诫我们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最后,笔者把“现场全息呈现”的最好境界称为“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只要培训师能够秉持初心的赤诚,发心的善念,随缘尽心,必能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