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气质实践的多种趋势分析

男性气质,按性角色理论的看法是男性的性别特质或特征,是男性所具有的普遍的、本质的性别属性。但支配性男性气质(hegemonic masculinity)这一概念提出后,关于男性气质多样性的理论则认为男性气质只是男性在性别关系中的实践,是一种多样的、无法进行狭隘定义的性别实践的过程。男性气质研究专家康奈尔指出:“如果‘男性气质’能够简明定义的话,那么它既是在性别关系中的位置,又是男性和女性通过实践确定这种位置的实践活动,以及这些实践活动在身体的经验、个性和文化中产生的影响。”(康奈尔,2003: 97)

笔者在研究中,则提出了男性气质实践的多种趋势的论述。

一 性角色理论与多样性理论的图表呈现

在笔者看来,性角色理论的根基来自于男女生理的差异,性角色被铸造成一个僵死的容器,男人和女人被要求依据他们的生理性别进入这个容器。如果用一个图表来表示性角色理论下的男性气质,那就是如此地简单:

img

图1 性角色理论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二分法

在性角色理论之后,康奈尔提出了男性气质的四种类型,以说明男性气质的多样性。

对康奈尔男性气质四分法的批评非常多。在笔者看来,当康奈尔强调男性气质是在实践中建构的、男性气质是多样的这些观点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后现代主义的一面;但是,当康奈尔将男性气质分为支配性、从属性、边缘性、共谋性的时候,无论他自己怎样强调这些均不是僵死的类型,但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其结构主义的特征。

康奈尔对男性气质的四分法,用图表来表现便是图2的样子:

img

图2 康奈尔的男性气质四种类型

二 男性气质的多种趋势及立体构成

笔者在康奈尔的论述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男性气质多样性的分析。这就是对男性气质的多种趋势与立体构成的分析。

康奈尔描述的四种男性气质的关系中,支配性与从属性是男性气质的两极,边缘性与共谋性则处于两极的中间位置。但问题是,四分法显然无法穷尽男性气质的所有可能。如果我们确实承认男性气质是一种实践,那么,它就注定是更多样的,有多少种实践的可能,就有多少种男性气质,是无法事先分类的。四分法或其他的分类方法,都是与男性气质的这一特点相冲突的。在此项针对男性性工作者的研究中,笔者便清楚地认识到,无法简单地将男性性工作者的男性气质归入康奈尔所讲的四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类,甚至无法将某一情境下男性性工作者的男性气质归入康奈尔的分类。也就是说,康奈尔对他所研究的人群得出的认识,无法推广到所有人群。总有一些人群,在一些情景下,是他的分类所无法解释的。因此,笔者试图发展出自己对多样男性气质的描述。

笔者认为,康奈尔对支配性与从属性的提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男性气质的理想类型,它们分别处于男性气质的两端。但是,与其将支配与从属视作男性气质的两种类型,不如将其视作男性气质的两种趋势。趋势不同于类型之处在于,它提供的是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一种可以归于其中的静态的分类。某一男性气质的实践可能在某一时刻受到某种趋势的影响较多,比如我们可以说某人在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多的男性气质的支配趋势,却不可以说它是支配性的男性气质。

当我们从一种男性气质的具体实践中看到如下特点,我们便可以说它体现出男性气质的支配趋势:主动的、竞争的、拥有权力的、控制的、主宰的等;相对而言,男性气质的从属趋势则具有如下的特点:被动的、服从的、没有权力的、可以被控制和被决定的等。更多的时候,具体的男性气质实践是在支配趋势与从属趋势之间建构的,是一个流动的过程。笔者将支配与从属难分伯仲的中间状态,称之为关系均衡趋势。

但笔者并不满足于这一组三种趋势的提出,又结合对中国本土男性气质研究的分析,提出了男性气质的刚性趋势、柔性趋势、刚柔相济趋势。

中国大陆已有男性气质研究文献主要是哲学界和文学界的研究,它们的特点是,没有同当代西方男性气质理论相结合,主是集中于对中国文化中男性气质表现的分析,以及这种男性气质的文化与哲学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研究不具备社会学意义,更无法与“支配性男性气质”概念提出后的西方男性气质理论进行对话。但是,其中对中国男性气质“柔化”的分析,对于本项研究具有启发性,笔者视之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男性气质的实践。

杨雨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导致了两性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同化—“柔化”。士大夫性格的“柔化”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化“温柔敦厚”气质的形成上 。(杨雨,2004)

范扬则讨论了“阳刚之气”在中国“隳沉”的原因。他认为,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世风日下,由‘阳刚’转向‘静穆’,纵酒不与世事,每日高谈阔论,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男子有人及时行乐,涂脂抹粉;有人隐身避世,放荡不羁。”而到了明清,“时风染上纤细、繁缛、富丽、俗艳、矫揉造作,虽百般精细而不厌腻。”(范扬,1988: 4—6)

范扬指出,中国人所能奉行的最高准则并不仅仅是阳刚。法家主张入世,老庄哲学带有厌世和消极色彩,《易经》强调“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构成了中国男子社会心理定势,也形成民族男性气概的主体。(范扬,1988: 139)中国文化下颂扬的两性和谐模式,也不只是英雄美人,而是才子佳人。貌似美女的男子如宋玉、潘安,也是被文化所欣赏的。林骅、方刚还对贾宝玉这一文学人物形象的柔性男性气质进行了分析。(林骅,方刚,2002)

也有学者对中国男性气质的“柔性”使用另外的称谓。多贺太(Futoshi Taga)的一项研究提出,东亚性别关系与西方有很大不同,男性气质围绕文武建立。前者是精神的或文化的,后者是生理的及肉体的。在中国文化中,文强于武,学者和官员高于士兵。而在西方文化中,这是相反的。(Taga, 2005)中国台湾青年学者高颖超也在研究中提出了中国男性气质具有文武分类的论述。(高颖超,2006)

笔者认为,将中国男性气质以文武分类难以明确彰显其特点,还是“刚/柔”更能准确地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思想及男性气质的建构相契合。因此,笔者在此提出男性气质的刚性趋势与柔性趋势这一描述,与笔者在分析康奈尔的理论时提出的男性气质的支配趋势及从属趋势形成呼应。如果说支配与从属体现的是一种关系,是男性气质具有等级性的两种趋势,那么刚性与柔性则是个人在男性气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行事风格、外表气质、个性特点等。刚性趋势具有粗犷、强硬、倔强、粗糙的特点,而柔性趋势具有温柔、和谐、细腻的特点,笔者又将兼具二者的属性、难分伯仲的男性气质实践称之为刚柔相济趋势。

刚性、柔性是中国男性气质的两个理想类型,大多数的男性气质实践同样是在这两个理想类型之间的一个变动的点。这样,我们便获得了西方与东方各自的两个理想类型,从而得以进一步发展出一个“男性气质实践的十字轴”。

笔者认为任何男性气质的实践都是一种变化中的趋势,而不是静止的类型。我们提出男性气质的支配/从属趋势与刚性/柔性趋势两个不同的判断维度,支配/从属较看重关系,而刚性/柔性则看重的是个性,二者是两个交叉而不相重合的轴。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对男性气质实践进行分析的十字轴,而对任何男性气质的分析均需要同时从横纵两轴着眼:

img

图3 男性气质实践十字轴

在这个十字轴中,纵轴是关系轴。各种关系(康奈尔将其分为权力、经济、情感三重关系)建构着位于两端的男性气质的支配趋势与从属趋势,其中间点为关系均衡。横轴是个性轴,即个人在男性气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事风格与外表气质,个性决定着位于两端的刚性趋势与柔性趋势,位于中间点的是刚柔相济。我们看到,六种趋势不是用六个点来表现,而是用六个箭头来表示,即突出其延续的、建构中的状态,而不是固定的位置。

高颖超曾在对军队中男性气质的研究中提出过类似的十字轴,不同在于,他是以点而非箭头来标志四端,即没有提出“趋势”这一概念,而且将横轴的两端标识为文武,主要考察文武如何被跃升或贬损到纵轴两端的支配性或从属性当中,而没有认识到男性气质实践是纵横两轴共同确定的一种趋势。(高颖超,2006: 135—147)本研究则认为男性气质实践是在纵横轴的共同影响下,从而致力于考察男性气质在六种趋势间的实践过程,以及其背后复杂的机制。

笔者认为,每一种男性气质的实践均可以从男性气质十字轴的纵轴与横轴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考察其在不同维度间的实践趋势。不同的男性气质便可以被描述为:刚性/支配性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刚性/从属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刚性/关系均衡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柔性/支配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柔性/从属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柔性/关系均衡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刚柔相济/支配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刚柔相济/从属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刚柔相济/关系均衡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上述这些只是一种对男性气质实践的趋势的描述,而绝不是分类。事实上,刚/柔趋势与刚柔相济趋势之间、支配/从属趋势与关系均衡趋势之间,均存在着广大的空间,两个维度间男性气质的实践趋势存在着无数种组合。比如同样是刚性/支配趋势的男性气质实践,便可能是刚性多一些或少一些(更接近刚柔相济),支配强一些或少一些(更接近关系均衡)。我们没有办法给每一个不同点上的男性气质实践进行命名,而且男性气质的实践过程是在这空间中的移动过程。

男性气质十字轴的重要价值在于:揭示出男性气质作为一种实践是在变化中的,它是只能描述,而不能分类的。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分析才充分地体现了男性气质在实践中建构的特点。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个性轴上显示的男性气质实践,和关系轴上的一样,均不是个人便可以决定的,而是处于整个社会体制中的一种社会实践,是在康奈尔所讲的三重关系中建构的,即权力关系、经济关系、情感关系。

男性气质是一种趋势的提出,使得对男性气质的研究从对静态类型的研究,转到了对动态趋势的研究。因此,十字轴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

男性气质的实践是在具体情境、具体符号中的建构。同一种符号实践可能在不同的情境及符号中均具有意义,只是其建构出的男性气质实践可能是不同的。

影响男性气质实践的因素是无限多的,只有到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进行分析。比如在笔者关于男性性工作者男性气质建构的研究中,便提出传统文化、地理差异、国际化趋势、集体实践,以及个人所属的阶级、性倾向、从业模式、身体实践,和在实践男性气质过程中同女性气质的互动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男性气质的实践结果。

在上面所有这些论述中,其实已经勾勒出了一个男性气质实践的三维立体图,见图4。

img

图4:男性气质实践三维图

在这个图上,关系轴与个性轴显示的是生命史某一时段的男性气质实践,两轴之间存在着无数种可能,不同情境中男性气质的实践便在这无数种可能中体现为不同的趋势,而且是变动的,彼此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同时,生命史轴的存在,显示了生命史前期的男性气质实践会对此一阶段的男性气质实践构成影响,而此一阶段的男性气质实践也会影响到生命史后期的男性气质实践,这也就是八条虚线所显示的。此外,分布在三维图四周的传统文化、国际化趋势、女性气质、地理差异、阶级、性倾向、集体实践、身体实践、从业模式等等,表示着对男性气质实践的诸多影响因素。

在这一立体图中,笔者关于男性气质是变化中的趋势,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立体性实践的观点,便得到了充分的呈现。

参考文献

范扬:《阳刚的隳沉—从贾宝玉的男女观谈中国男性气质的消长轨迹》,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高颖超:《做兵、仪式、男人类:台湾义务役男服役过程之阳刚气质研究(2000—2006)》,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

[美]R.W.康奈尔:《男性气质》,柳莉、张文霞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林骅,方刚:《贾宝玉―阶级与性别的双重叛逆者》,《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1期

杨雨:《中国男性文人气质柔化的社会心理渊源及其表现》,《文史哲》2004年第4期

Brannon, R., The Male Sex Role: Our Culture’s Blueprint of Manhood, and What It’s Done for Us Lately, in The Forty-nine Percent Majority: The Male Sex Role, D. S. David & R. Brannon eds., MA: Addington-Wesley,1976, 11—35

Connell, R.W.,Globalization, Imperialism, and Masculinities, in Handbook of Studies on Men & Masculinities, Michael, Kimmel, Jeff, Hearn, & Connell, R.W., eds, CA: Sage Publications 2005, 71—89

Kessler, S. J., Ashenden, D. J., Connell, R. W. & Dowset, G. W., Ockers and Disco-maniacs, Syden: Inner City Education Center, 1982

Martin, P. Y., Why Can’t a Man Be More Like a Woman? -Reflections on Connell’s Masculinities, Gender& Society ,1998,12 (4), 472—474

Michael, Kimmel S. & Michael, Messner A.,Introduction, in Men’s Lives, Kimmel, Michael S. & Messner, Michael A. eds., Peking: Person Education and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ix—xvii

Taga, Futoshi,East Asian Masculinities, in Handbook of Studies on Men & Masculinities, Michael, Kimmel, Jeff, Hearn, & Connell, R.W., eds. CA: Sage Publications 2005, 129—140

Wetherell, M. & Edley, N.,Negotiating Hegemonic Masculinity: Imaginary Positions and Psycho-discursive Practices, in Feminism and Psychology,1999,9 (3), 3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