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和平发展需要有“底线思维”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始终不渝、坚定不移的。但是,中国的和平发展是有原则、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必须要坚决维护好中国的正当权益,坚决维护好国家的核心利益。所谓核心利益,是指在国家利益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涉及国家生存、独立和发展的重大利益需求。核心利益与主权国家的安全、稳定、发展密不可分,一旦丧失或受到破坏,主权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尊严将遭到极大的侵蚀。概言之,国家核心利益就是一个主权国家不能被触碰的底线。

近年来,面对中国的崛起,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势力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积极推动“中国威胁论”,不断在涉台、涉藏、涉疆等问题上制造事件和噪声,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企图以此牵制中国的发展。对此,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界定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六大方面,并提出“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这充分向世界表明,中国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有能力通过自身发展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7]例如,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涉及13亿中国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奉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决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并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主要针对少数“台独”分裂势力。近年来,海峡两岸在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反对“台独”的基础上,进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为实现祖国最终统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有的国家出于冷战思维和地缘政治需要,不顾中方坚决反对,仍在坚持对台售武,这种言而无信的做法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违亚太地区和平、合作与发展潮流,必须坚决反对。

中国明确提出六大国家核心利益后,引起了一些国家的巨大关注。有些国家片面解读中国的和平发展,认为中国为了发展会失去原则、降低底线,因此屡屡制造事端、进行挑衅。有些国家则认为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相互矛盾的,甚至给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正当举措扣上“国强必霸”的帽子,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辩证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坚决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才能够更好地和平发展;只有和平发展了,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8]

一方面,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个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都是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都是不得冲击和触犯的底线。任何发展道路的选择都不能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为代价。中国人民自19世纪中叶起的100多年时间里不断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干涉。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十分珍惜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斗获得的国家独立、主权完整,以及宪法确立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发展权利,一直把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石,舍此就没有中国和平发展的空间。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是: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早在新中国外交部成立之初,周恩来就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任何外国都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这一方针的确立,指导着当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全面展开。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强调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受侵犯。这是和平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的一贯立场。在事关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发展利益等原则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势力的压力。对于任何损害中国国家独立和主权的行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将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中国绝不把走和平发展道路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割裂开来,绝不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在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问题上绝不退让,该合作的合作,该斗争的斗争,一切以国家核心利益为依归。与此同时,世界和平必须由世界各国共同来维护。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一个人在国际舞台上“跳舞”,而是“双人舞”“多人舞”。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世界各国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家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和平发展道路才能走得通、走得远。

另一方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根本保障。历史充分表明,维护和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从来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离开实力保证的和平是难以持久的,没有实力作为后盾的国家核心利益也是难以维护的。对于中国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自己的事情办得越好,就越有条件把握机遇、化解挑战,也就越能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所以,习近平强调,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地走和平发展道路。[9]

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的国防实力需要不断增强。适度的军事力量能够为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推进国防现代化是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需要,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中国以信息化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其他兵种在内的合成部队,武器装备建设取得很大进步,现代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国防开支也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但从人均国防费用、军人人均数额来看,仍低于世界一些主要大国的水平。中国国防开支是合理适度的,也是透明的,是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需要相一致的,不会对别国构成威胁。

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中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创新决策机制。一个国家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经济能否得到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取决于其外交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在不确定情势下做出的战略抉择适宜与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目的就是更好地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此次全会宣告成立的两大新部门之一,也是最大的亮点。2014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席,李克强、张德江任副主席,下设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名。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对于中国而言,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在新形势下创新外交决策机制的重要步骤,对于最大限度地统筹好内外部安全问题,提升重大安全问题的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提高中国的战略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加强顶层设计,要不断深化集体决策、分工负责模式,推动跨行业外交决策机制建设,打破体制内部门间的横向壁垒,倡导多部门的协同合作,整合外交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更好地解决外交决策过程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加强外交决策外部资源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制度化的外交决策监督机制,对外交决策机构是否依法行使外交决策权,以及在执行外交决策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等进行监督,以保证外交决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还要充分完善外交决策咨询体制,尽快实现国内发展咨询体系与外交咨询体系的对接,真正使外交决策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提高中国外交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96页。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载《人民日报》2011年9月7日,第15版。

[3]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4年3月20日,第2版。

[4]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载《人民日报》2013年1月30日。

[5]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第2版。

[6]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载商务部网站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jzl/jwtz/201409/1838257_1.html,2015年3月2日。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8]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载《人民日报》2013年1月30日,第1版。

[9]何毅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