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产力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是贯穿人类社会历史的主线。恩格斯在1894年提出的著名的历史发展中轴线原理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如果您划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同经济发展的轴线接近平行。”[1]这条中轴线也恰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又是动态的、不间断的、无止境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必然的过程。不仅如此,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又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呈现许多阶段性和特点。要想抓住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据为己用,促进它的解放和发展,从而推动自身的发展,就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努力探寻其客观发展规律,并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出适当的发展战略,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建立相应的发展机制和保障机制,为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形成良好的群众心理,从而达到推动生产力不断向上发展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并最终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这一切,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理论的形成发展又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是一个继承、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因此,要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产力思想,首要任务是梳理其理论渊源,也因此,本书首先从早期西方经济学家对生产力思想的探索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