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民族·第七卷:欧洲
- 穆立立 赵常庆本卷主编
- 5891字
- 2021-03-29 21:10:30
比利时
一 概况
正式国名为比利时王国(The Kingdom of Belgium)。国名来源于古代居住于此的别尔及人(Belgai)。公元前1世纪这一地区被罗马恺撒大帝征服后,就被划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其拉丁名称即为“Belgium”。英语沿袭此名,汉语将其译作“比利时”,约定俗成,使用至今。别尔及人为克尔特人的一支,关于其称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来源于克尔特语的“bol”(沼泽)和“gai”(森林),因为比利时和荷兰一样,都是欧洲的低地地区,多沼泽,而且别尔及人的居住地还多森林,因此他们就以此来为自己命名;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来源于克尔特语的“belg”或“bolg”,意为“勇敢”。克尔特人一向以勇敢而著称并以此而自豪。
陆地面积30528平方公里,领海及专属经济区3462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边,西北面隔多佛尔海峡与英国相望,北连荷兰,东邻德国,东南与卢森堡接壤,南和西南与法国交界,海岸线长66.5公里。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年平均气温10℃左右。首都为布鲁塞尔,人口104.8万(2008年)。重要节日有国庆日(7月21日)、国王日(11月15日)。
从公元前57年,比利时地区就被罗马征服。5世纪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9世纪后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5世纪为勃艮第公国所统一,尔后又相继处于西班牙、奥地利和法国的统治下。1815年由维也纳会议决定并入荷兰。1830年独立,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比利时王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被德国占领。“二战”后加入北约。1958年加入欧共体,并与荷兰、卢森堡结成经济联盟。现为欧盟成员国。1993年完成国家体制改革,正式实行联邦制。
1994年2月17日,比利时众、参两院通过体制改革后的新宪法。这是1831年以来比利时第一次对宪法进行重大修改。新宪法规定比实行世袭君主立宪的联邦制。国王为国家元首、三军最高统帅。国王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和政府共同行使行政权,实权在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实行两院制,众议院行使立法权,参议院继续保留,但只有立法建议和咨询权。新宪法首次承认女性王室成员的王位继承权。
联邦议会由150名众议员和71名参议员组成,任期4年。众议员由全国11个选区直选产生。在71名参议员中,地区直接选举40名,议会指派21名,另外遴选10名,国王成年子女是法定参议员,但不参加投票。
全国地方分为10个省和589个市镇。
比利时的官方用语为法语(亦称瓦隆语)和荷兰语(亦称弗拉芒语)。自1963年起,全国划为四个语言区。布鲁塞尔以南,东起林堡省的马斯特里赫特,西至西弗兰德的伊伯尔,为一条语言分界线,线北为讲荷兰语的弗拉芒地区,线南为讲法语的瓦隆区;布鲁塞尔及其周围为双语区;东部有一小片德语区,与德国相邻,曾并入德国,1945年重新划归比利时。
政党的划分除政治因素以外还有语言因素,如荷语基督教民主党、荷语自由民主党、荷语社会党、弗拉芒利益党、法语社会党、荷语基督教人民党、法语人道主义民主中心党、弗拉芒语绿党、法语生态党等。没按语言划分的主要有比利时劳动党、比利时进步团结共产党等几个小党。
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工业非常国际化,外国资本占有巨大的百分比,主要的投资来自欧洲以及美国和日本。
自然资源有限,据估测,煤蕴藏量为37亿吨,其中有开采价值的为18亿吨,瓦隆地区的煤层已开采殆尽。此外尚有少量铁、锌、铅、铜等。有7座核电站,其发电量占全国电力总量的57.7%。森林及绿地面积6059平方公里。80%的原料靠进口,50%以上的工业产品供出口。按人均出口量计算,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向国外的出口超过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成员国及北美、亚洲、非洲一些国家。许多比利时公司的出口量超过其生产量的80%,最重要的出口部门包括运输设备、有色金属、机电产品、化学以及药物产品、塑料、纺织品等。比还是世界上主要钻石出口国之一。比利时的地毯和台球等产品也驰名世界。
2008年农业就业人口8.1万,约占总劳力的1.8%。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就业人数约347万人,占总劳力的78.2%。
旅游业发达,截至2007年,拥有旅馆及其他各种旅游设施3521处。2007年接待外国游客2985万人次。主要旅游点有阿登山区、北海海滨、布鲁塞尔市区,还有名扬世界的滑铁卢古战场、花卉繁多的根特、素有“沉睡中的美女”之称的布吕赫、钟城蒙斯等。
原使用货币名称为比利时法郎,1比郎=100生丁。2002年开始使用欧元。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303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960欧元,经济增长率为1%。
比利时虽是一个小国,但在欧洲,特别是在西欧,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作为欧洲联盟总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以及约1200个国际组织的所在地,它有着远远超过其地理位置和国家规模的重要性。
全国有日报30种,周报千余种,其他期刊5000余种,主要用弗拉芒文(即荷文)和法文出版,极少数用德文出版。主要报刊有:《标准报》(荷语)、《自由比利时报》(法语)、《最新消息报》(法语)、《晚报》(法语)。《标准报》发行量30余万份,居首位,其余约在10万—30万份之间。
比利时通讯社于1936年创建。国家广播局建于1930年,1960年分为两个独立的广播电视台,分别用法语、荷语播送广播、电视节目,隶属地区政府领导。
实行6—18岁免费义务教育制。教育由语言区政府管理。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5%。大学大多亦按语言分为弗拉芒语大学和法语大学,著名的大学有:鲁汶天主教大学(弗拉芒语)、鲁汶天主教大学(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弗拉芒语),还有根特大学、列日大学等。
二 比利时的两大民族——弗拉芒人和瓦隆人
比利时全国人口有1066.7万(2008年),有两大主体民族,即弗拉芒人(Flemings)和瓦隆人(Walloons),讲荷兰语的弗拉芒人居住的弗兰芒大区有616.2万人,讲法语的瓦隆大区有345.7万,其中包括讲德语的约7.1万,使用荷、法两种语言的布鲁塞尔首都大区有104.8万人。官方语言为法语、弗拉芒语和德语。8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弗拉芒人主要住在与荷兰接壤的北部,瓦隆人主要住在与法国相邻的南部。瓦隆人和弗拉芒人这两个民族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公元前,在现今比利时的地域上居住着属于克尔特部落群的别尔及人。罗马人曾把包括现今比利时、法国、卢森堡、意大利北部以及荷兰和瑞士的部分领土的广大地区称之为高卢,把这一地区上的克尔特人称之为高卢人,把比利时地域上的别尔及人称之为别尔及卡高卢人。到公元前1世纪,这一地域被罗马帝国占领,南部的别尔及卡高卢人逐渐罗马化,改操民间拉丁语,成为瓦隆人的先民。他们后来在语言文化的发展上与法兰西人大体相同。现今的瓦隆人以标准法语为文学语言,部分农村居民的口语为法语的瓦隆方言。
公元3世纪,由于罗马帝国日渐衰落,莱茵河以东的日耳曼人(主要是法兰克人)开始大批进入别尔及卡。至4世纪左右,在现今比利时的地域上初步形成一条民族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与现今的语言分界线大体相符)。进入这条分界线以南的法兰克人,逐渐被罗马化,成为瓦隆人或法兰西人的一部分。而居住在分界线以北的法兰克人,由于当地受罗马影响较小,自己的人数较多,就逐渐同化了当地的别尔及人,并与其他日耳曼部落(萨克森人、弗里斯人等)相结合,成为弗拉芒人的先民。弗拉芒人在族源、语言和风俗上与荷兰人基本一样,在中世纪曾同为尼德兰的居民。尼德兰革命过程中,北部七省摆脱西班牙统治,建立了荷兰共和国,政宗基督教新教的加尔文教派。而居住在尼德兰南部(也就是现今比利时北部)的居民则继续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下,仍旧信奉天主教。由于政治上的分裂,以及经济利益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这些住在尼德兰南部的居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别于荷兰人的民族——弗拉芒人。
比利时地处英、法、德三大国之间,扼西欧交通要冲,在历史上一直是德法争夺的焦点,同时也是西班牙和英国进入欧洲大陆的桥头堡,而荷兰则把它看作是抵御法国的屏障。1815年维也纳会议将比利时划归荷兰王国后,瓦隆人在政治和语言方面都处于受压制的地位。虽然他们在经济上与英国有密切联系,但并不想归属法国。弗拉芒人虽与荷兰人族源相同,语言相近,但由于经济和宗教上的矛盾,也不想与荷兰合并。于是,瓦隆人与弗拉芒人于1830年共同举行起义,摆脱荷兰王国的统治,建立独立的比利时王国。翌年,伦敦会议确定比利时为中立国,并把部分弗拉芒人地区划归荷兰。但弗拉芒人的主体部分仍留在比利时王国境内。
瓦隆人和弗拉芒人都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民族,都信奉天主教。他们有共同建立一个国家的政治需要,但在经济上仍存在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经常以语言争端的形式表现出来。中世纪的弗拉芒地区曾以纺织、玻璃、花毯、花边等行业驰名于欧洲。19世纪以来,瓦隆地区的煤、铁、锌等矿藏得到开发,冶金、军火、机械等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在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许多弗拉芒人需要到瓦隆地区去工作。由于法兰西文化在西欧的巨大影响,法语日益成为外交、行政、经济交往等方面的通用语言。一些弗拉芒人逐渐被瓦隆人同化,改操法语。
19世纪40年代,弗拉芒人开始为争取本民族语言的平等权利而斗争。1898年弗拉芒语被承认为比利时的第二官方用语,1932年被规定为北方的法定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瓦隆地区的一些老工业开始衰退,弗拉芒地区由于开辟了新的坎彭煤田,发展了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从而在国内经济中跃居优势,许多瓦隆人不得不到弗拉芒地区去寻找工作。而且比利时与卢森堡、荷兰结成经济联盟,弗拉芒语的作用越来越大。瓦隆人对此十分恼火。双方在经济和语言上经常发生矛盾,争论不休,以致引起政局不稳。1968—1981年内阁更迭就达10次之多。
三 超记录的“无政府状态”
2010年4月22日,比利时荷兰语政党与法语政党围绕首都布鲁塞尔的3个选区应划归荷语区还是法语区的问题谈判破裂,首相莱特姆内阁辞职。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一向持中立的态度,竭力调合不同语言政党之间的矛盾。他要求莱特姆暂时组成看守内阁,代行政府职责,直到各政党达成新的组阁协议,组成新一届政府为止。而时至2011年夏,一年已经过去,新政府一直未成立。2003年至2004年期间,柬埔寨曾有353天处于无政府状态,曾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无政府状态记录。而此次比利时的无政府状态毫无争议地已成为世界历史上“无政府状态”时间最长国家。
简而言之,荷语区比利时人和法语区比利时人的分歧和矛盾根本在于利益再分配的问题,特别是在财政和税收上。现今经济更为发达的弗拉芒区要求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以减少对相对落后的瓦隆区的“资助”。至于对语言区的划分问题,实际上涉及选票的多少,也就是政党的政治利益问题。超世界纪录的国家的无政府状态,激怒了广大比利时人民。2011年1月和2月他们多次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抗议这种无政府状态,要求各党派弥合分歧,立即组建联邦政府。有的地方把自己的游行称作“耻辱大游行”,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国家创造了无政府状态最长的历史而感到“无比耻辱”。
然而,在当时无政府的局面下,比利时人的示威行动竟找不到相应的政府人士作为抗议的对象。于是他们除上街游行外,还想出各式各样颇具娱乐性的方式来示威。在布鲁塞尔等一些大城市中,大学生们采取一起吃大家都喜爱的薯条和啤酒来呼吁国民团结。一些演艺界明星也参与了活动。在属于弗拉芒地区的北部根特市,50多名学生脱下外衣,只剩内衣裤摆出“团结”这个单词。该活动的组织者表示:在荷兰语中,“赤身裸体”有“出丑”的意思,他们认为政治家们至今不能达成协议,是在出丑。在中部城市鲁汶,民众如果写信给争吵不休的政客,就能免费收到炸薯条。
由于比利时特殊的政治体制,绝大多数关乎经济和公民的职权都掌握在三大行政区手中,因此除外交与国防之外,联邦政府存在与否,对国家的经济、国民的生活没有明显影响。在没有正式政府的日子里,看守政府行使着联邦政府的职能,联邦政府的各项工作实际上仍在正常运转。按照比利时法律,首相莱特姆的看守内阁虽无权决策重要事项,但在比利时国王的特许下,这个看守政府竟通过了2011年国家预算,继续为公务员发工资,对油价、货物税、退休金和最低工资进行了调整。还派出F15战斗机参加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该国报纸报道说“火车运行得比有政府时还好”。当然这与比利时政府的体制有关,而且,比利时人处事的理性态度也在起作用——各级官员恪尽职守,平民百姓遵纪守法。据说,即使在没有警察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不遵守交通规则。对于过马路的行人,驾车的司机仍会微笑礼让。比利时人依然“歌照唱,舞照跳”,没有发生任何社会动荡,其媒体甚至自我解嘲称:“火车比有政府时还跑得准一些。”
然而,如果让无政府状态的僵局继续下去,仍会对比利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政治危机必将影响经济发展,一些社会改革也无法进行,只会使国家的形象受到损害。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被束之高阁,国外投资者延缓或拒绝投资的情况也会发生。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比利时解体是“不可想象的”、“不可操作的”。既然这个国家当年是作为一个缓冲地带建立的,是出于对其周边的英、法、德等相邻国家之间利益平衡的考虑,也包括有比利时人民自己的意愿;而现在的比利时又被认为是欧洲的心脏,首都布鲁塞尔集中了欧盟总部、北约总部,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要机构,在欧盟一体化中比利时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欧盟、欧盟各国以及比利时人民和识时务的政治家都不会轻率地让比利时解体。
2011年底,在欧债危机巨大压力下,鉴于比利时多次组阁未果,500余天处于无正式政府状态,对潜在金融压力的反应及调控能力受到限制,11月26日,世界权威金融分析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将比利时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此前的“AA+”下调为“AA”之后,比利时各政党认识到在欧债危机的“寒冬里”只有“抱团取暖”才是明智之举,从而克服了语言和政治上的分歧,加快了组阁、结束无政府状态的的步伐。经过谈判,各党派发表声明指出:“各方已讨论了2012年、2013年和2014年预算案,就养老金及就业问题的长期改革方案达成一致。”当月30日晚,参与联邦新政府筹建谈判的6个政党30日晚达成最终协议,从而结束了自2010年6月选举以来的比利时政治危机。6个政党分别代表法语区和弗拉芒语区的社会党、自由党和基督教民主党。主张实行国家改革,赋予弗拉芒地区更多的自主权,逐步实现国家解体的新弗拉芒联盟在此次筹组新政府的谈判中,被排除在外。下任比利时首相将由法语社会党主席埃利奥·迪吕波担任。就职仪式后,新内阁立即举行了首次全体会议,并迅速在议会对迪吕波内阁进行了信任表决,使他得以及时参加欧盟峰会。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比利时国家内在的生命力。
现年60岁的迪吕波是比利时法语区社会党人,为意大利移民的儿子,1999年起任比利时法语社会党领导人,1999年至2000年、2005年至2007年曾两度出任比利时三大区之一的瓦隆大区区长。他成为1974年至今比利时首位社会党首相,也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一位母语为法语的首相。由于自己的弗拉芒语水平较低,迪吕波就职后,表示要学好弗拉芒语。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