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历史记忆”的现实审美性

“历史记忆”不断被苏联作家发掘,是因为苏联许多作家对历史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的理解。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人作为历史链条中承前启后的一环,负有传递人类精神成果的历史使命,只有在继承历代积累的精神财富的基础上,才能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发展阶段”[6]。“历史记忆”作为一种经验影响当代人的思想、行为在他们的作品中存在。苏联作家认为,人类若患了历史遗忘症会引发一系列的悲剧,“历史记忆”能帮助人们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自己的祖先,采用它能产生一种当代感,能丰富人们的思想。因此他们在作品中,总是注重表现现实与历史血脉相连,昨天与今天、明天密切相关。苏联文学中的“历史记忆”令读者对现实生活进行历史纵深式的联想与思考,作品不仅具有现实警示作用,而且能使人获得一种奇特的审美享受。

苏联文学的“历史记忆”显示出现实性特征。作家们立足现代忆旧,力图从时间的长河来审视人的生存境遇,从人与历史的关系中探寻现代人“精神消亡”的根源,总结现代社会生活的经验教训,体现出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沉思考,而其现代思索赋予其作品隽永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艾特玛托夫在《一日长于百年》(1980)中,创造了使人愁肠百转、肝肠寸断的关于曼库特的传说。作者曾这样自述:“关于曼库特这个传说的原型在哈萨克族中是有的。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在中国的北部边境和如今的中亚,曾掀起过一起起狂风暴雨般的历史事件,各个民族生活在世世代代的仇恨之中,残酷的风俗十分盛行。沦为俘虏的青年人遭受严刑拷打,使他丧失了记忆,忘记了自己叫什么,谁是自己的父亲母亲,谁是自己的人民,哪儿是自己的国家。人失去了民族和历史的属性,失去了所有作为一个人的特征,变成了一个柔顺的奴隶,百依百顺的机器人。这种白痴般的人被轻蔑地称作——曼库特。但是光有这些历史知识,对我来说是不够的。我必须将它们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去,赋予其哲理含义。正是出于对人的忧虑,出于对妨碍人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富足的人、有鲜明个性的人的一切事物的反对,我才创造了关于曼库特的传说。”[7]艾特玛托夫根据历史事实,在小说中构思了杜年拜鸟的故事。一心搭救已成为曼库特儿子的母亲阿纳,却被儿子射死,母亲的白头巾飘在空中变成杜年拜鸟,为了唤起曼库特儿子的记忆而一声声地呼喊着:“想一想,你是谁家的子弟?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父亲是杜年拜!杜年拜!杜年拜!……”小说描写美国与苏联为阻止文明社会林海星球发送的信息,联手建造发射站,当火箭发射时,即当人类的精神悲剧发生时,天似乎塌下来,生物吓得魂飞魄散,恐惧得在草原上胡乱奔跑,这时天空出现了杜年拜鸟的叫声——“你的父亲是谁?”这焦急热切的呼喊,是对现代人曼库特的呼唤,告诫人不能忘记历史的悲剧教训,不能丧失理智,若是不清醒,历史的悲剧将会重演。卡里姆在诗体悲剧《普罗米修斯,别扔掉火种》中借用古希腊奥林匹斯山的神话历史,直戳现实世界“成人”的缺陷与过失,强调现代人心灵的自我觉醒与自我铸造。

苏联文学的“历史记忆”体现出理想的审美观念。苏联作家是因为憧憬未来忆旧,忆旧与憧憬是俄罗斯人的性格特征,这一特征如19世纪著名作家普希金诗歌中所表达的那样:“心儿永远向着未来,而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终将成为亲切的怀念。”忆旧是因为憧憬,这种性格使俄罗斯人执著于对理想社会和未来生活的热切追求,理想主义在俄罗斯民族精神生活中始终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格拉宁在小说《一幅画》(1980)中形象地揭示了历史美与现代美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是美的承继与发展的历史,历史文化美是现代文化精神美的基础。格拉宁从美的历史发展的承继关系,思考人类本源精神的永存基础和现代社会精神的发展根源,小说正是通过描写一幅美的艺术画唤起小说主人公洛谢夫的历史记忆并产生精神震撼,形象揭示出民族历史艺术贮存着人类精神的恒量,印记一个时代美的特征,是心灵的一种特殊属性,是永恒的无价之宝。“一座旧的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栋一栋的房屋……还有它的环境、它的精神,这是不可再造的。”[8]作家格拉宁强调了历史文化美在现代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要人们从传统中寻求与现代人类精神的融合点,使传统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得以弘扬。尤·瓦西里耶夫的中篇小说《追求》(1974)以莫斯科和北极为背景,描写不同人生追求的年轻人感情生活的经历,展示北极地带神奇而严酷的自然风光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富于传奇性的艰险经历,叙述了古老的传说和淳朴的风俗,小说在主人公回忆和遐想中呈现出与他们命运相联系的人物与往事,在现实与过去交织中跳跃性地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闪耀着浪漫主义光辉的精神世界。

“历史记忆”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有力地表现了苏联作家纵深历史感和未来意识,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艾特玛托夫的《一日长于百年》穿插在叶吉盖的回忆之中的两个古老传说:曼库特的悲剧传说和赖马雷悲剧的传说,历史传说在小说中具深层次的内涵。首先,具有形式上的喻意,忘记自己民族的历史,就会丧失理智,就会变得浅薄虚浮,就会相互残害。其次,也是现实生活的对应,是现实生活的一个遥远而又具象的揭示,与现实有许多内在的逻辑联系。在苏联现代时期,出现了许多丧失理性与人性的社会行为,致使现实生活的悲剧不断发生。无疑,“历史记忆”在这部小说中的运用体现了作者立足现代对历史的深沉反思。再次,作家巧妙地构思科幻的林海星球,把古老的历史传说的悲剧与未来理想的人类世界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反衬,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社会的追求,体现出作家的人类意识,小说不仅具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更为重要的是呈现出了未来意识。诗人叶甫图申科的长篇小说《浆果处处》(1981)尖锐地提出当代人亟待解决的一系列迫切问题,体现作者对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关注与思考。作者在小说中将假定性的手法和现实题材结合起来,援引神话传说,又增加科幻内容,从历史到未来,从地球到太空,使描写反映的范围无限延伸,发掘的主题多层面进行,表达作家的忧患意识愈显强烈。